资源简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课程导学】[问题导学]1.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提示:实质: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图: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2.据所学,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提示: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管理机构。3.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据此指出节度使有何权力。藩镇割据对唐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权力: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和中央集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知识梳理]一、隋朝兴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统一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 的建设 兴建仓库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 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大运河 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朝的 灭亡 原因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统一: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唐朝前期的统治(1)贞观之治内涵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原因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②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表现 出现开明政治局面(2)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措施 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结果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3.唐朝的民族关系(1)概况与突厥 东突厥 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并俘获其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①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②682年,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西突厥 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②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与吐蕃 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与靺鞨 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与南诏 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统辖边疆 设立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概念阐释羁縻政策 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三、唐朝的衰亡安史之乱 概况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影响 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覆亡 后期乱局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黄巢起义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四、五代十国五代 907年之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十国 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周世宗 改革 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问题探究]探究点1 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材料 公元626年,李世民代替李渊成为唐朝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明君唐太宗。从此,一个围绕唐太宗的中央政府带领唐朝走向繁荣。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这段历史后世称为“贞观之治”,这是一种至高的评价。在中国古代历朝帝王中,李世民让帝王的权力表现出优雅,表现出了理性,使中国古典政治智慧的优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摘编自孟宪实《贞观之治与唐代政治文明》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展示出的“中国古典政治智慧”。提示:吸取隋亡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发展科举考试;完善三省六部制。探究点2 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边疆开发;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步练习】1.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说明( )A.少数民族畏惧唐朝的军事进攻 B.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西北边疆各族被迫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领导 D.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比较紧张2.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 )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 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 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3.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王武俊、李纳等势力,公开反叛朝廷。镇海军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唐德宗遣使于吐蕃,请发其兵,后未果。据此可知( )A.藩镇是拱卫唐政府的关键力量 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吐蕃纳入中央的正式行政管辖 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4.唐代的官府手工业类型分为中央政府在京师直营手工业、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地方政府经营手工业、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除了这四种手工业,还有军事手工业和一些分散而又特殊的官府手工作坊。这反映出唐代官营手工业( )A.技术领先世界 B.管理体系比较完善C.占据垄断地位 D.生产专业化水平高5.唐代后期,藩镇的纳贤措施十分吸引文士,文士追随藩镇节度使后能享有不少实际的权力,俸禄也不薄,因此,才俊纷纷效力地方藩镇。这一现象( )A.导致唐朝迅速灭亡 B.根源于选官制度的不公C.影响晚唐政治发展 D.表明政府治国政策改变6.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内附诸蕃”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省称为“羊钱”。这一政策可以解读为,唐朝时期( )A.赋税征收以资产为标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削弱C.边疆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 D.边疆治理重视当地实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