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1.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2.感悟大战的极端残酷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与责任意
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问题一】 阅读教材P84页第一目,概括一战爆发的背景。
【问题二】 阅读教材P84页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表现(为了重新瓜分 ,争夺 。 )
与 矛盾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与 矛盾 领土争端(阿尔萨斯—洛林)、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与 矛盾 贸易摩擦
与 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火药桶”)
【问题三】 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思考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四】 阅读教材P85页第一目,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图解历史】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问题五】阅读教材P84-85页第一目,完成下列填空
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也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序幕的是
战争。
导火线: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全面爆发: 年7月28日,德国支持 对 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
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 、争夺 的 之战。
【随堂练习】
1.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加白热化,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地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于(  )
A.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 B.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事件是(  )
A.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B.凡尔登战役
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日德兰海战
3.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时代状况是(  )
A.工业革命激化了列强矛盾
B.新的世界性战争难以避免
C.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丰富
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
4.下表是1870年与1913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  )
时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22% 10% 9.7% 8%
1913年 15% 8% 13% 11%
A.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B.美国科技创新仍落后于英国
C.德国逐渐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D.英国仍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任务一】 阅读教材P86页第二目,完成下列填空。
西线: 军队—— 军 决定性战场
东线: 联军—— 军
南线: 军—— 军及 军队
第一阶段 (1914年) 战争初期 ①1914年9月,德军进攻法国, 战役中,德军战败,标志其“ ”破产。 ②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 占领了德国在中国 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胶着状态 ①1915—1916年, 加入协约国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②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 战役和 战役,双方伤亡惨重。 ③1916年, 进行 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出现转机 ①1917年, 和 参加 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在 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第四阶段 (1918年) 战争结束 年 月 日,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任务二】回答下列问题
1.1914年9月11日,马恩河会战结束,双方损失都很严重,进入阵地战。小毛奇却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请分析小毛奇作此判断的依据。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900万人战死,2 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特点?
3.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历史纵横”和“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图片,思考中国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形式和目的是什么?这次参战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影响?
形式: 目的:
影响:
【随堂练习】
5.下图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宣传海报,海报配文“难道这不值得你为之而战吗?现在参军吧”,海报的背景是山峦起伏、宁静的苏格兰乡村景象。该海报意在(  )
A.表达英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B.宣传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
C.展示英军良好的军事装备 D.凸显英国参加战争的正义性
6.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某场战役,有军事学家评论道:“这次战役尽管战斗时间短,双方没有什么重大伤亡,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成为泡影,也宣告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使战争预期发生了显著转折。”该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主要会议:战胜国在 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 与 会议。
2.缔结条约:《 》和《 》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
4.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 和 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 。
(4)中国收回 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 ”“ ”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5.特征:体现了帝国主义的 政治。
二、国际联盟
性质 第一个由 国家组成的世界性 组织
宗旨 促进 和实现世界
评价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 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 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大战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 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 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 、要求 的运动日益高涨。
【图解历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任务三】
1.阅读教材第三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分析该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2.观察下面漫画,说明此漫画的主旨是什么?
【随堂练习】
7.《凡尔赛条约》使各战胜国民族擦亮了眼睛,并且证明英法等国并不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而是一些号称民主实则由帝国主义强盗操纵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条约》(  )
A.推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成为英美维护霸权的工具
C.使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D.未能消除战胜国间的矛盾
8.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即将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战胜国统治。据此可知,国际联盟(  )
A.受到了英法两国的操纵 B.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作用
C.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发展 D.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
9.“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苏冷战的根源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
10.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其中同盟国包括( )
A.德国、英国、奥斯曼帝国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D.德国、俄国、法国
11.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11日协约国发动亚眠战役,这场战役英国陆军投入的坦克部队终于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期看似坚不可摧的堑壕防御线。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在一战中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
C.东西两线战事胶着,并且东线转入了持久阵地战
D.德军精心构筑的纵深防线也无法抵御协约国的坦克进攻
【本课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