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亘古(gèn) 殷红(yīn) 污秽(huì)
B. 哺育(bǔ) 赫然(hè) 懊悔(ào) 胡骑(jì )
C..字帖(tiě)可汗(hán) 镐头(gǎo) 咳嗽(ké)
D.踱步(duó)泛滥(làn) 郝叟(sǒu) 默契(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琢磨 烦燥 震悚 屏障 胯骨 夜肓症 庄稼茬 家喻户晓 篷断草枯 头发零乱 参天碧绿
B.砌缝 家圃 骷髅 污秽 粗绌 小凹凼 执干戚 兽挺亡群 迥迥目光 韭菜盒子 莫明其妙
C.自矜 愧怍 涎水 稻棵 劈成 黄几几 青幽幽 燕然勒功 沥尽心血 浊流宛转 大庭广众
D.烦锁 土匪 蚱蜢 醒悟 斑澜 诗画舫 揩桌子 感情振荡 无瑕及此 一泄万丈 情有可源
3.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学会了雪地捕鸟。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
C、关于这件事情的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D、每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人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6.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
7.默写。
(1) ,散入春风满洛城。
(2) ,凭君传语报平安。
(3)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 ,弹琴复长啸。
(5)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句子 , 。
(6)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 。
(7)描写暮春百花盛开的句子 , 。
8.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 。
(2)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9.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请结合本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二)阅读下文,同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13.句子翻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 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16. 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17.请自选角度,对选段中划线句子A、B两句进行赏析。
18.你选段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冬 萧红
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 “莹姐,你走到哪里去?”“随便走走吧!”
“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 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 我们开始搅着杯子玲琅地响了。 “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 8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是很热心吗?”“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的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我仍搅着杯子,也许飘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弄着手帕。弟弟再向我说什么我已不去听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我不记得咖啡怎样被我吃干了杯子。茶匙在搅着空的杯子时,弟弟说:“再来一杯吧!”
女侍者带着欢笑一般飞起的头发来到我们桌边,她又用很响亮的脚步摇摇地走了去。
也许因为清早或天寒,再没有人走进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着我的时候,在我的思想宁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的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
“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怎么?”
“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
我们又都搅着杯子。有外国人走进来,那响着嗓子的、嘴不住在说的女人,就坐在我们的近边。她离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满衣的香气,那使我感到她离得我更辽远,也感到全人类离得我更辽远。也许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我一点联系也没有。我们搅着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搅得发响了。街车好像渐渐多了起来,闪在窗子上的人影,迅速而且繁多了。隔着窗子,可以听到喑哑的笑声和喑哑的踏在行人道上的鞋子的声音。
“莹姐。”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飘流下去,回家去吧!”弟弟说,“你的头发这样长了,怎么不到理发店去一次呢?”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他这话所激动了。也许要熄灭的灯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那样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那么飘流着,就这样飘流着?”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他的杯子留在左手边,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手心向上翻张了开来,要在空间摸索着什么似的。最后,他捉住自己的领巾。我看着他在抖动的嘴唇:“莹姐,我真担心你这个女浪人!”他牙齿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充满热情了。为热情而波动,他的嘴唇是那样的退去了颜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静,完全被热情侵占着。
出了咖啡店,我们在结着薄碎的冰雪上面踏着脚。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摇着帽子,肩头耸起了又落下了;心脏也是高了又低了。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市街。停在一个荒败的枣树园的前面时,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给了我,这是我们要告别了。
“我到学校去上课!”他脱开我的手,向着我相反的方向背转过去。可是走了几步,又转回来:
“莹姐,我看你还是回家的好!”“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那么你要钱用吗?”“不要的。”“那么,你就这个样子吗?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充满着祈祷和愿望。我们又握过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太阳在我的脸面上闪闪耀耀。仍和未遇见弟弟以前一样,我穿过街头,我无目的地走。寒风,刺着喉头,时时要发作小小的咳嗽。弟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我散漫与孤独的流荡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
写作背景:1930年,萧红被思想保守、专制顽固的父亲勒令退学、完婚,她不愿意;后因劝伯父不要再增加地租而遭到毒打,便离家出走,又被父亲宣布开除祖籍。在外漂泊期间,偶遇正在同一所城市上学的弟弟。
19.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题目的作用。
20.作者着力描写“女侍者”和“外国女人”这两个人物有何作用?
2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初冬,朝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含义的理解。
22.从全文来看,文中大量语言描写有哪些作用?
23.文中五次出现“深黑色”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其中蕴藏的弟弟对“我”的情感、态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片土
师陀
这人不愁吃的,不愁穿的,没有事情要他做,每天就是看看鸡斗,听听昆虫震翅,立到临风招展的杉树下遐想。脑袋又是出色的聪明,想的是美妙无比,连二等脚色的诗人都害起羞来,非常嫉妒。然而,只因一切满好,反而觉得不好起来了。
“多么无聊呀,瞧那些鸡,咯,咯,咯!呸,蠢东西!”不但无聊,心里且骚扰的厉害,是那长了疔疮似的厉害。毛病也的确不轻,竟至天下的医生束手。
至于他呢,是看见的全不顺眼,精神上已失却那幸福永离不开的平衡,满心里再也没有了安宁;脸是一天比一天的缺乏光彩,一天比一天的瘦。意思是说,这地方太糟,夹杂着石灰同瓦砾的瘠土似的,只合生长荆蓁乱草,决不适于培养美丽的灵魂。
这么着现在很明白了;他需要的是一只心灵的暖床,一片空中弥溢着蜜味的安宁土。于是,他佩上小小行囊,提了行杖,装扮成一个老于行脚的人,叼着出号大的烟袋-以备在寂寞的荒原上燃起青烟独自上路去了。
这人饥餐渴饮,一路跋涉而行,说不尽的辛苦。
一日,天色薄暮,满天霞光四野荒烟,前面横着一条茫茫大水,沙滩上留宿着鹄和雁。浅渚,芦苇,水面雾着轻霭,一江载满着霞彩正浩荡东去。这人立近渡口,高声喊道:“船家来呀!”
那船家缓缓抄着棹。唱的是,大江的水、岸上的柳……
客人一面领略江上的风景,暗中还打量着那淳朴的艄公。“烟霞生活,鹭骛为伍,这里不知老之将至。”他感叹的想,遂大声问道:“刚才唱什么来,船家 ”船家把棹雁翅般斜戳进泥里,挚住船道:“不关你事。上你的船罢,客官!”
上了船,低头看着滟滟的江水,可就大大的吃了一惊。他已忘记跋涉多么远的路程,飞过多么久的时光,但成绩摆着在那里:人是那样瘦,又那样憔悴,满腮短髭,模样全是一个仆仆风尘的行脚人。而那美妙的心里,恰和天下的旅客一样,也正充满着“细致的”哀愁。 这么一来,又想起那一心要去寻觅的地方。
“请问船家,”他说了,“灵魂的安宁土还远吗 ”“那可不曾听人讲过。”
客人上了岸,四顾暮色苍茫。大江的水,岸上的柳……船家棹舟而歌,已徐徐远去,渐为烟水所隐。这人循着小径,继续搜索前进。走了多日,终于深入大野,前后一望尽属胡草的莽原。渐渐的小径被野草湮没,再也看不见寂寞中荒凉的小屋,连天际牧人烧起的火烟也稀少了。
他走着,草在脚下瑟簌的响。夜去昼来,太阳按时从草原的东端升起,又向西方落去。苍空下是天籁。大草原上烟袋一路放送出寂寞的青烟。这时,天的颜色好像也不似昔日的蓝;温饱与安宁已结为一体,是拉也拉不开的了。而那不安的灵魂所渴望着的也仅一餐而已。假如不是气尽力竭,他定会向大草原“天乎,天乎”不止。虽然如此,但人是决不会马马虎虎就死的。运气的眼,有时也会看见遭难的人。这是说,他终于获得了救星。
那救星是一个须发苍苍的牧人;正匍匐地面,用泥污的两手捧住山羊的乳房吸饮奶汁。“请了呵,大爷。”他踉跄的走上前去,有语无音的说。
“请了,客官。请了。”老人吃惊的望着他,从那落魄的模样终于明白了来意。“该是饿的不行了罢,客官 ”
这样说着,牧人已经抽身让客就饮。然而饿渴不让他出声,也不容他多想。当他吸足一肚子山羊奶的时候,抬头一看,只见牧人正在那里两手挖掘草根。“怎么能够吃呢,这样的东西 ”他诧异的问了。
牧人并不留意他这面,自顾一面挖一面将草根送进嘴里去嚼。“没有不能够吃的。味道很好。”他道。瞧着牧人嚼的津津有味,那人担忧的说:
“据说没有什么养分,吃了于生理上未必有大补益。”
“天下没有养分的生物多的很;”牧人向客人投了一瞥,随手捏一条白根送到嘴边道:“它还好,虽只是草根,却能生出解人饥渴的奶汁。嘘,嘘,去吃你的草!哺,哺!”
这人从地上爬起来,弹去衣上的泥土,眺望着大草原。太阳刚升起不久,天空翠蓝,高处盘旋着鹰雕。草原直与天陲相接,绿沉沉是无限的辽阔。草叶上缀满着露珠,闪烁发光。山羊群集,驯顺的在那里啮嚼。到处是鹌鹑兑兑的呼唤,百灵鸟啾啾的鸣声。总之,景色恬静,伟大,美丽,凡逃进去的人就无不迷醉,休存逃脱的妄想。然而,只因美丽醉人,反而觉得平常起来了。
“请问大爷,”他满眼期待的说,“灵魂的安宁土还远吗 ”“到处是安宁土,到处不安宁。”牧人答。
于是客人搜寻出塞的满满快要胀破脑门的漂亮词句,解释那国土如何清和明媚。
“是的,”他收梢说,“空气中流着‘蜜味的香同鲜乳的暖’的,就是这样的地方。”牧人则神驰于草原,方回想一段久已湮没记忆中的往事。“似乎有这样的一处地方,”他含糊道。“但只是说,却不曾有人到过。也许在山岭那边。有一年,唉!……”牧人挣扎起身,抛下正要讲的故事同客人,蹒跚的向羊群那里走去。“请罢,客官!”他忽然回过头来,挥着手向客人喊道,“各人都有一个理想……但愿有一天你能回来,回到草原里来!”
客人默然提起行杖。烟袋留下一缕青烟…
一九三六,十一月八日夜初稿
【注】1936年10月,国土沦陷的威胁和革命团体的风流云散中断了左翼文学革命阵营的脚步,师陀等作家不得已南下上海,本文写作于上海。
2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他”在流浪之前不愁吃穿,不用工作,且又出色聪明,却因不满足“满好”的状态而开始追寻的旅程,使本文充满了哲理意味。
B.文中“他”与艄公的两问两答,简单而意蕴丰厚,既可看出他对追寻到灵魂安宁土的期待,又可看出艄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世事的冷淡。
C.牧人若有所思的话语,说明或许年轻时他也曾向往过那个清和明媚的地方,他并没有与客人分享这段历程,反映出他理想未实现的怅惘。
D.文中主人公偶遇的两位良善底层人,和“他”有交流,却依然无法扮演救赎者的角色,不能为“他”提供答案以终结“他”的流浪之旅。
25.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强化了这种漫无目的的追寻最终无果的主题。
B.本文注重环境描写,作者将主人公行经的几个地方进行着意描摹,展现出诗意化的自然风情。
C.本文情节平淡,人物虚化,却充满浓郁的主观抒彩,充分体现了散文化小说的艺术特点。
D.本文通过寓言的形式,曲折反映了作者在时代的风云激荡下不断求索、执着向前的心路历程。
26.师陀小说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试分析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27.这篇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同是诗化小说,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试从小说的背景、结构、情感等角度分析二者在表达“追求”主题方面的差异。
三、写作
28.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1)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请以“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b.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答案
B 2.C 3.D 4.A 5.C
6.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1)谁家玉笛暗飞声 (2)马上相逢无纸笔(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4)独坐幽篁里(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8.(1)刘四爷、虎妞
(2)三层含义: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9. (1)爱国有关名言或诗句皆可。(2)人物需为本期所学,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0.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11“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2.(1)对……说,告诉;(2)只;(3)推托;(4)等到
13.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14.例:要善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新事物。
15.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6. 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17. A:“钻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专注刻苦,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热情的赞扬。
B: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自选角度如:修辞、关键词:密密麻麻等)
爱国、刻苦研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一 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 ,二是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情 。
20.一 是以她们的快乐反衬 出 “我 ”“不畅快”的心情 ,二 是写出了 “我 ”与弟弟交谈时心不在焉的状态 。
21.“ 红光”象征着弟弟的热情与关心,让我感到 “欣快 ”;“ 初冬”象征现实的残酷,再加上对我的不理解,使我感到寂寞”。
22.交代了他们生活的现状,表达了各自的心情及彼此间的感情。(任一点均可),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委(经过),突出了“我”倔强与弟弟热情的性格特点。
23.关爱、期待、无奈、不理解、同情、热情
24.【B】
25.【A】
26.①用“薄暮”“荒烟”“茫茫大水”“轻霭”等词营造出朦胧迷离苍茫的意境,衬托出人物面对未来的迷茫心境。(朦胧迷离的意境,迷茫的心境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②“一江载满着霞彩正浩荡东去”,暗示、象征着人物对未来仍有希冀。(暗示或象征;希冀各1 分,意思对即可)
27.①小说的背景不同。《一片土》的背景、时代都不确切,连人物“他”没有确切的名字,使得追求的主体更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意蕴;《边城》呈现了具体的地域风貌和地方色彩,使追求真实具体。
②小说的结构不同。《一片土》以无穷的行走来追寻理想,是线性的叙述结构;《边城》通过直接构建一个相对封闭、固定的理想社会来表现作者的追求,是圆形的叙述结构。
③小说的情蕴不同。《一片土》从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苦苦求索的家国情怀的角度切入展示追求的内涵,《边城》从人性美、人情美的角度切入,表达了对爱与美的赞颂。
④主人公类型不同。《一片土》中是自传式的思考,是人物自我投射性的表达;《边城》是借用女主人公翠翠和天保等人物体现作者的文化理想。
2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