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4、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形成对中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及其内在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预习新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科学发展观
(1)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基础设施建设
(1)在高速铁路总里程数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 千米,都居世界第一。
(2)世界 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3、科学技术
(1)以 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 技术、“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中国 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 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 发生在中国。
(3)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 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4、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5、文化教育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 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战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②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 ,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③文化创作弘扬中华 。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④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 ,传播中国好声音。
6、国防军队
①形成军委管总、 、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 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③解放军坚决维护 、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 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 、公平公正、 的新型国际关系。
(1)中国积极发展 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 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2)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 、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3)中国同欧洲、 的关系也在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4)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5)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 生效。
(6)中国倡议设立的 ,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7)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 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8)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意义
(1)国家 不断提升和 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 能力的先进制度。
【巩固训练】
1.1977年11月,邓小平在广州考察并发表谈话:政策不对头,是个关键,这也是个全国性的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恢复的就恢复,不要等中央。这一谈话( )
A.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 B.是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
C.阐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2.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被誉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下列说法能够证明奥林匹克历史悠久的是( )
A.古希腊就有“和平友谊、非歧视性、追求健美、奋发上进、崇拜英雄”的奥林匹亚精神
B.1894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
C.1924年,法国举办了世界上首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D.2008年,奥运圣火在北京燃烧,吉祥物冰墩墩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
3.为建设“美丽湖北·楚楚动人”,有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部分年份的城乡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了整理,见下图(元/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对外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D.城市比农村的发展更具潜力
4.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 ……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 ……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5.2023年1~4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达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3.2%:光伏玻璃累计出口量为105.66万吨,同比增加68.28%;汽车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A.工业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D.经济发展由内驱型向外向型转变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说明中国的社会保障(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B.成为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公共品
C.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完成 D.确立了中国“福利国家”制度
7.下表是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数据的变化反映出中国( )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355.04
1988年 15180.4 1378 5814.0 3865.2 3821.79
1998年 85195.5 6860 34133.9 14816.4 26849.68
2008年 319244.6 24100 131724.0 33428.1 179921.47
2018年 919281.1 66006 301089.3 67558.7 305008.13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坚持改革开放取得成效
C.应对经济全球化而取得的成果 D.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有学者提出,“一国两制”作为探索国家统一的理论,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可以分为国家统一中的“一国两制”(1949—1997年),国家治理中的“一国两制”(1997—2017年)和民族复兴中的“一国两制”(2017—2049年)。由此可知,“一国两制”( )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B.完善了人民民主制度程序
C.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
9.法国总统和德国外长分别于2023年4月5日和13日访华,中欧之间的热络往来充分表明,双方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更有沟通交流的强烈愿望和广泛深厚的共同利益。这说明我国同这些国家交往是基于( )
A.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 B.真实亲诚
C.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D.亲诚惠容
10.21世纪以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的热点问题,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 )
A.意识形态外交的推行 B.实行大国结盟
C.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主导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人们思想中还有很多“左”的束缚,还有很多条条框框,实践中不敢迈开步子,甚至很多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做法也不敢去改变,故邓小平建议“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恢复的就恢复,不要等中央”,体现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A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排除B项;1992年南方谈话阐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不是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性,而是强调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924年,法国举办了世界上首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已经近百年,C项正确;A项只是精神层面,不是运动会本身,排除A项;B项是1896年,排除B项;冰墩墩是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排除D项。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至202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湖北城乡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在上升,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无法看出对外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由材料看不出消费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城乡比乡村更具发展潜力,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23年,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出口、光伏玻璃、汽车出口方面有很大增长,这说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提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提升,A项正确;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科技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我国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由内驱型向外向型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现的是中国的社会保障是为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成为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公共品,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当时中国尚未建立“福利国家”制度,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78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效,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不能解释1978年至1998年的数据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体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应对全球化取得的成果,也有中国内部农业、工业等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中国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国家统一中”、“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复兴中的”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初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用和平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制度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一国两制,而不是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欧虽有分歧,但在贸易往来等方面的愿望和具有深厚的共同利益,体现了中欧合作领域的拓宽和中欧分歧的妥善处理,A项正确;真实亲诚是我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欧洲国家并非我国邻国,排除C项;亲诚惠容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的热点问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居世界的位次不断前移,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所以材料体现出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C项正确;21世纪以来中国并未推行意识形态外交,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大国结盟”问题,排除B项;21世纪以来中国并未主导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