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班级: 姓名:【知识回顾】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统治之下。2.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3.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 年;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是《 》。【当堂训练】1.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2.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的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火车时代”的到来 B.“汽车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3. 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4.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戴姆勒——汽油内燃机 B.诺贝尔——无烟炸药C.海厄特——人造纤维 D.瓦特——改良蒸汽机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A.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B.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C.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嘀嘀直响 D.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背诵清单】1.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20世纪初(2)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4)开始标志: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重要标志。(5)社会特征: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6)领先国家:美国、德国2.电的应用(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动力)(3)爱迪生的发明: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机。(爱迪生——发明大王)(4)电产品: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主要成就 人物 国籍 发明电的应用 爱迪生 美国 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火力发电站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戴姆勒 德国 汽油内燃机狄塞尔 德国 柴油内燃机本茨 德国 19世纪90年代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福特 美国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流水线生产(美国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轮船、飞机(莱特兄弟)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学工业、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诺贝尔 瑞典 1867年,发明现代炸药、无烟炸药海厄特 美国 1869年,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夏尔多内 法国 人造纤维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④随之而来的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5.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兴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同时,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后作业】6. 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下列现象不属于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垄断组织开始出现C.“电气时代”到来 D.工厂替代了手工工场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材料二: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