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4 物态变化怎样解物态变化的识别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热空气遇冷液化;热空气遇骤冷凝华①雾、露“白气”自来水管“出汗”: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②霜雾凇、冰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下面是应用人工智能做的四句诗,其中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露凝芳草间”,“露凝”是液化现象B.“雾开山露颜”,“雾开”是升华现象C.“霜降红枫醉”,“霜降”是凝华现象D.“冰融水潺潺”,“冰融”是熔化现象2.寒冬的清晨,小明发现小区里面的树枝上出现了长长的“冰挂”,“冰挂”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液化现象3.冬季上课时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调后,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水雾的形成和以下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冰雪消融 B.草木上出现雾凇C.冰雕缩小 D.壶嘴冒“白气”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 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 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5.2024年2月20日,临沂迎来冻雨天气。当地面温度低于时,下雨之后雨滴落在车上,轿车玻璃上披上了一层“冰甲”,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冻雨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满枝头 B.露珠晶莹C.树枝挂满冰凌 D.冰雪消融6.在本学期的研学活动中,小鹏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要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时要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7.北京冬奥会开幂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图乙,“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8.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白雾形成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固态二氧化碳汽化形成的 B.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形成的C.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某物理小组做探究水沸腾规律实验,他们对“水沸腾了,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这一步操作的目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B.探究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的关系C.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D.探究水沸腾不仅需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吸热10.2024年2月受寒潮影响,兰陵县降“霰” xiàn,又称雪丸或软雹,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下列现象成因与其相同的是 A.大燕塔的露 B.塔山公园的雨C.蒙山的雾凇 D.蒙山烟雾缭绕1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升华现象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热D.水的沸点是12.小明帮妈妈煮饺子时发现,水沸腾时,用铁勺从锅中盛出一部分水,勺中的水就不再沸腾了(如图甲);再将这勺水放入锅中时(注意,不是倒入),虽然锅里的水依旧沸腾着,勺子里的水却不会沸腾(如图乙)。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锅边的“白气”是水汽化所形成的B.乙图中,适当调大火力可以使勺子里的水沸腾C.乙图中勺子里的水虽没有沸腾但温度可达沸点D.乙图中,锅中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持续升高13.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雕变小 B.浓雾消散C.草叶上的霜 D.壶口的白气14.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玩起泼水成冰游戏,瞬时间这种玩法在网络上追捧起来。“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雪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放热15.如图所示是2024年长春冰雪新天地最大单体冰雕龙和它的创作者九月的唯美照片,在熔化之前冰雕龙也会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16.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清晨叶子上的露珠B.屋檐下的冰挂C.深冬树枝上的“霜”D.春天冰雪消融17.小方和小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的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 0 0在分析表格中数据后,他们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使用量程为“”的温度计B.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升高C.冷藏盒中给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D.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因为撒盐降低雪的凝固点18.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打铁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上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天空,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变成铁,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19.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2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时是固液共存态C.在第时不吸热不放热,内能不变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4 物态变化怎样解物态变化的识别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热空气遇冷液化;热空气遇骤冷凝华①雾、露“白气”自来水管“出汗”: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②霜雾凇、冰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下面是应用人工智能做的四句诗,其中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露凝芳草间”,“露凝”是液化现象B.“雾开山露颜”,“雾开”是升华现象C.“霜降红枫醉”,“霜降”是凝华现象D.“冰融水潺潺”,“冰融”是熔化现象【答案】【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正确;、“雾开”是小水珠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正确;、“冰融”是冰变为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正确。故选:。2.寒冬的清晨,小明发现小区里面的树枝上出现了长长的“冰挂”,“冰挂”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液化现象【答案】【解答】解:“冰挂”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正确。故选:。3.冬季上课时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调后,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水雾的形成和以下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冰雪消融 B.草木上出现雾凇C.冰雕缩小 D.壶嘴冒“白气”【答案】【解答】解:、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不符合题意;、冰雕减小是升华现象,故不符合题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符合题意。故选:。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 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 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答案】【解答】解:、冷饮“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正确;、立春时节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故错误;、霜降时节草木“白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错误;、大寒时节河面冰冻,是液态水发生了凝固现象,故错误。故选:。5.2024年2月20日,临沂迎来冻雨天气。当地面温度低于时,下雨之后雨滴落在车上,轿车玻璃上披上了一层“冰甲”,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冻雨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满枝头 B.露珠晶莹C.树枝挂满冰凌 D.冰雪消融【答案】【解答】解:霜的形成是凝华,故错误;露珠的形成是液化,故错误;冰凌的形成是凝固,故正确;冰雪消融是熔化,故错误。故选:。6.在本学期的研学活动中,小鹏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要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时要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答案】【解答】解:.水变成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错误;.食物保鲜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错误;.食物温度较低,外包装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食物变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过程,故正确;.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故错误。故选:。7.北京冬奥会开幂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图乙,“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解答】解:、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故选:。8.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白雾形成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固态二氧化碳汽化形成的 B.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形成的C.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解答】解: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渲染气氛,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舞台的气温降低,然后舞台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正确。故选:。9.某物理小组做探究水沸腾规律实验,他们对“水沸腾了,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这一步操作的目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B.探究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的关系C.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D.探究水沸腾不仅需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吸热【答案】【解答】解: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也可以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和探究水沸腾不仅需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吸热;继续加热不能探究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的关系。故选:。10.2024年2月受寒潮影响,兰陵县降“霰” xiàn,又称雪丸或软雹,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下列现象成因与其相同的是 A.大燕塔的露 B.塔山公园的雨C.蒙山的雾凇 D.蒙山烟雾缭绕【答案】【解答】解:霰,又称雪丸或软雹,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小冰粒,属于凝华现象;、露、雨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错误;、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正确。故选:。1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升华现象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热D.水的沸点是【答案】【解答】解:、水不断冒出“白气”不是沸腾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错误;、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故正确;、水沸腾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故错误;、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故错误。故选:。12.小明帮妈妈煮饺子时发现,水沸腾时,用铁勺从锅中盛出一部分水,勺中的水就不再沸腾了(如图甲);再将这勺水放入锅中时(注意,不是倒入),虽然锅里的水依旧沸腾着,勺子里的水却不会沸腾(如图乙)。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锅边的“白气”是水汽化所形成的B.乙图中,适当调大火力可以使勺子里的水沸腾C.乙图中勺子里的水虽没有沸腾但温度可达沸点D.乙图中,锅中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持续升高【答案】【解答】解:、水沸腾时,锅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故错误;、勺子里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故它不能继续吸热,故错误;、乙图中勺子里的水虽没有沸腾但温度可达沸点,故正确;、乙图中,锅中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故错误。故选:。13.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雕变小 B.浓雾消散C.草叶上的霜 D.壶口的白气【答案】【解答】解:、冰雕变小是升华现象,故错误;、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故错误;、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错误;、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故正确。故选:。14.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玩起泼水成冰游戏,瞬时间这种玩法在网络上追捧起来。“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雪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放热【答案】【解答】解:、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由于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正确;、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正确;、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它们的原理相同,故正确;、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错误。故选:。15.如图所示是2024年长春冰雪新天地最大单体冰雕龙和它的创作者九月的唯美照片,在熔化之前冰雕龙也会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答案】【解答】解:在熔化之前,冰雕作品也会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故错误,正确。故选:。16.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清晨叶子上的露珠B.屋檐下的冰挂C.深冬树枝上的“霜”D.春天冰雪消融【答案】【解答】解:.清晨叶子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叶子上,属于液化现象,故符合题意;.屋檐下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深冬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不符合题意;.春天冰雪消融,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7.小方和小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的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 0 0在分析表格中数据后,他们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使用量程为“”的温度计B.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升高C.冷藏盒中给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D.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因为撒盐降低雪的凝固点【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超出量程为的温度计,所以不能用该温度计测量,故错误;、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故错误;、药品要求在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以下,冰的熔点是,盐冰的熔点低于,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块,故错误;、在雪上撒盐后,雪的凝固点会降低,使雪在低于的温度下熔化,因此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故正确。故选:。18.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打铁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上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天空,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变成铁,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答案】【解答】解:铁汁是液态,铁是固态,故此过程是凝固现象,故正确。故选:。19.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答案】【解答】解:、“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由于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错误;、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错误;、“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正确;、“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错误。故选:。2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时是固液共存态C.在第时不吸热不放热,内能不变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段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段随着时间的增长,一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该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错误;.第到第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在第时熔化完成是液态,故错误;.第到第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在第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错误;.第到第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故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为,故正确。故选:。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物态变化(选择题)-2024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专题特训(学生版).doc 专题04 物态变化(选择题)-2024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专题特训(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