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1.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 ——转化的本质:基因重组S型菌 R型菌菌体(观察方式:显微镜) 有多糖荚膜 无荚膜菌落(观察方式:肉眼观察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 表面粗糙 表面光滑毒性 有毒性(小鼠:败血症/人类:肺炎) 无结论:S型死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引起R型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异2.肺炎链球菌体外(离体)转化实验(艾弗里)核心思路:将肺炎链球菌中DNA、蛋白质、荚膜等物质用离心法分开,分别于R型菌混合培养(液体培养基),观察菌落的形态(固体培养基)实验方法:分离提纯法结论:转化因子是DNA,同时证明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DNA病毒,营寄生生活,组成成分:DNA+蛋白质核心思路: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作用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注意:DNA复制实验中14N/15N无放射—同位素示踪法结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选用32P的原因? ①P是DNA的特征元素,蛋白质没有P元素②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便于示踪研究磷的方向易错点一:噬菌体的“三不能”①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因为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进行代谢、增殖②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在一个噬菌体上③不能标记在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易错点二:实验结果的误差32P的放射性结果——与培养时间有关35S的放射性结果——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目的: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大肠杆菌分离)烟草花叶病毒感染与重建实验烟草花叶病毒(TMV)——RNA复制病毒——组成成分:RNA(6%)+蛋白质(94%)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5.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MV、HIV、小儿麻痹病毒、脑炎病毒、流感病毒综上所述: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注意:这句话是针对生物界说的针对某种生物来说,遗传物质只有一种。【例】如图表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菌的DNAB.结果1中S型肺炎链球菌占绝大多数C.该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链球菌【答案】:B【例】如图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代表T2噬菌体外壳,C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作对照C.保温时间过长会提高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 T2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答案】:B【例】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验证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②将大肠杆菌细胞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③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⑤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的实验方法叫荧光标记法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 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⑦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④6 B.②③⑤ C.④⑥⑦ D.②⑤⑦【答案】:D【例】如图为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B.单独使用TMV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叶片感染C.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构成TMV的物质的去向D.A型后代的蛋白质和TMVB的蛋白质相同【答案】:A【例】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中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既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B.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变强D.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A 只注射活的S型细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例】按照图中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 (填“有很高的”或“几乎无”)放射性,沉淀物中 (填“有很高的”或“几乎无”)放射性,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人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搅拌、离心,放射性物质应主要位于 中,少量位于 中,原因是【答案】:(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2)几乎无 几乎无 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元素含量极低,故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几乎无放射性沉淀物 上清液经试管5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人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人牛脑组织细胞中,所以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人牛脑组织细胞,搅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7.中心法则(1)DNA→DNA表示:DNA复制(2)RNA→RNA:RNA的复制(3)DNA一RNA:转录(4)RNA→蛋白质:翻译(5)RNA→DNA:逆转录①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做 1 个密码子。②反密码子:tRNA 的一端可以与 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2.教材结论性语句(1)基因的表达: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8.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项目 DNA 复制 转录(DNA→RNA) 翻译(RNA→蛋白质)作用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时间 细胞分裂的间期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模板 DNA 的两条单链 DNA的一条链 mRNA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能量 都需要ATP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蛋白质合成酶产物 2个双链DNA分子 1个单链 RNA 多肽链(或蛋白质)产物去向 传递到2个细胞或子代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蛋白质承担生命活动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 恢复原状 ——碱基配对 A—T、T—A, C—G、G—C A—U、T—A, C—G、G—C A—U、U—A, C—G、G—C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 ——转化的本质?S型菌 R型菌菌体(观察方式: 观察)菌落(观察方式: 观察 —— 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毒性及引起的病症结论?肺炎链球菌体外(离体)转化实验(艾弗里)①核心思路?②实验方法?③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 病毒,营 生活,组成成分:①核心思路?②实验方法? 回顾:DNA复制实验中的实验方法?③结论?④选用32P的原因? ?⑤实验影响因素:32P的放射性结果——与 有关35S的放射性结果——与 有关(搅拌目的: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大肠杆菌分离)(判断)①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②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在一个噬菌体上( )③标记在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与重建实验烟草花叶病毒(TMV)—— 病毒——组成成分:结论?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举例?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举例?综上所述: 的遗传物质是DNA{注意}:这句话是针对生物界说的;针对某种生物来说,遗传物质只有一种。【例】如图表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菌的DNAB.结果1中S型肺炎链球菌占绝大多数C.该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链球菌【例】如图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代表T2噬菌体外壳,C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作对照C.保温时间过长会提高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 T2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例】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验证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②将大肠杆菌细胞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③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⑤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的实验方法叫荧光标记法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 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⑦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④6 B.②③⑤ C.④⑥⑦ D.②⑤⑦【例】如图为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B.单独使用TMV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叶片感染C.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构成TMV的物质的去向D.A型后代的蛋白质和TMVB的蛋白质相同【例】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中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既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B.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变强D.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例】按照图中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 (填“有很高的”或“几乎无”)放射性,沉淀物中 (填“有很高的”或“几乎无”)放射性,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人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搅拌、离心,放射性物质应主要位于 中,少量位于 中,原因是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 盘旋而成。DNA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中心法则DNA→DNA表示:RNA→RNA:(3)DNA一RNA:(4)RNA→蛋白质:(5)RNA→DNA:①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做 1 个密码子。②反密码子:tRNA 的一端可以与 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教材结论性语句(1)基因的表达:基因可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 关系。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项目 DNA 复制 转录(DNA→RNA) 翻译(RNA→蛋白质)作用时间场所模板原料能量酶产物产物去向特点碱基配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背诵版).docx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默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