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材料阅读热门主题06:网络热词“躺赢”(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材料阅读热门主题06:网络热词“躺赢”(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中考非连文本热门主题06:网络热词“躺赢”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题来源:北京房山区2023-2024九上期末试题)
①一段时间以来,“躺赢”一度成为热词。从字面上看,“躺赢”就是躺着就赢了;关联其产生,可以理解为没有通过辛勤劳动、激烈竞争,甚至没有做多少最基本的努力就取得了成功。
②“躺赢”之所以成为社会热词,与现实背景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年轻人在家庭的呵护下,不需要奋斗就能过上好生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有些人觉得只要找到好机会,就能获得高收入;竞争和工作压力的加剧,使得一些人悲观失望,一心幻想着“锦鲤”现身给自己带来好运。种种现象折射出的是坐享其成、心存侥幸和消极逃避的心理,反映的是少数人对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信念的动摇。
③“躺”着真能赢吗?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
④“躺”和“赢”天然是一对矛盾。所谓的“躺赢”,往往靠的是一时的运气或者外部条件;但好运气不会随时都有,外部条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把希望寄托在“躺赢”上,就意味着把自己今天以及未来的命运交给了运气和他人,这种赢只能是昙花一现。
⑤回顾历史,“躺赢”者就算能得到一时的成功,最终也难免一败涂地。战国时期,秦灭楚国,齐国就幻想“躺赢”而袖手旁观,结果没能逃脱被灭掉的命运。“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之亡显然与某些国家的“躺赢”幻想有关。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接受诸葛亮的尽心辅佐,过着“躺赢人生”,但没有过硬本领的他,不可避免地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当今时代,即使有“躺赢”者能获得一时的辉煌,也只会被看作幸运儿,不会成为大家真正佩服的对象;而且,时间久了,他们的真实面貌一定会暴露出来,最终失去人们的信任、支持,甚至失去自己的人生。
⑥“躺赢”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符合成长与成才规律,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真“赢”呢?
⑦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赢。不同的人对赢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即使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赢”,但他只是把其看作小赢,当成奋斗的起点;而选择“躺赢”者却把它看作大赢,继而“摆烂”,因此注定无缘真正的大赢。正因为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理解不同,两种人的选择才会不同,人生结果也注定不同。
⑧马克思曾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季羡林也曾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无不启示我们,人生在世,决不应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欲望和利益,还应该放眼更广阔的世界,有更高的追求和格局。
⑨仅有正确的认知还不够,要取得真“赢”还需要有积极的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富庶家庭。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当时社会认知中的成功,但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献身于更为艰难、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坚定地为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终身,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成就了传奇人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很多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但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小赢,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一次次革命斗争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最终争取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正是因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明确的认知,他们才没有止步于小赢;也正是因为对于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他们才获得了真正的大赢。
⑩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每代人都有自身的使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任务。我们不能做“躺”着的旁观者、安于现状的坐享其成者,而应该做参与者、促进派,积极投身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中,通过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全人类的共赢。
(取材于《光明日报》,有删改)
20. 请为上文选择一个能表明作者观点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躺赢”真的能赢吗? B. 拒绝“躺赢”
C. 小议“躺赢” D. 从“躺赢”到共赢
21. 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列举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分析了“躺赢”成为社会热词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B. 第⑦段把选择奋斗者与选择“躺赢”者作对比,揭示了选择“躺赢”者不可能获得人生大赢的原因。
C. 第⑨段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明确的认知就能获得真正的大赢。
D. 第⑩段号召我们要通过自己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全人类的共赢。
22. 《光明日报》在第14版刊登上文的同时,还开设了“青年问答”栏目。请结合上文内容回答下面这位学生的问题。
学生问:我曾经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奋斗18年,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支撑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可到了大学后才发现,当我把人生目标设定在“罗马”时,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生活水平的差异、眼界的高低,像是一道我无论怎么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很迷茫,甚至会对这样的“躺赢”产生一种带着愤怒的嫉妒感。请问,我该如何调整心态?奋斗之于我,还有意义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题来源:北京丰台区2023-2024九上期末试题)
①“躺赢”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躺着就赢了,连站都不用,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能赢。这一说法出现后,很快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②“躺”着真能赢吗?答案是否定的。“躺”和“赢”天然是一对矛盾,一时的躺赢反而可能埋下败局之祸根。因此,躺赢绝不可能,更不可取。
③所谓的躺赢,往往因靠一时运气或者外部条件而不可持久。比如,在比赛中,对手发挥失常,自己轻松赢得比赛;在工作中,加入一个好团队,队友和领导很优秀,自己不需要做多大贡献就能共享好业绩;家庭条件优越,父辈已经积累下充足财富,自己还没怎么奋斗就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好运气不会随时都有,竞争对手不会永远发挥失常,庸才很快就会被优秀团队淘汰,吃“老本”免不了坐吃山空。
④躺赢的人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就算暂时得到利益,最终也难逃一败涂地的结局。蜀汉末代皇帝刘禅,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接受诸葛亮的尽心辅佐,过着“躺赢人生”,但没有过硬本领的他,不可避免地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同样,在当今时代,那种总想“走捷径”“抄近路”“占便宜”的人,即使一时得手,也难成大器。对于躺赢者而言,他们没有经历过考验和磨砺,所以很容易产生“我已经很成功”的错觉,从而陷入虚幻盲目的自我满足状态,失去进取的动力,最终输掉自己的人生。
⑤谈论躺赢,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赢。赢有小大之分,选择躺赢者往往见识短浅,只看到小赢,而一个目光远大的人则会在追求大赢中感受更大的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均出身富庶家庭,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得到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和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献身于更为艰难、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坚定地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终身,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成就了传奇人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很多人都有良好的家世背景,但他们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投身于革命斗争,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争取到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了人生的大赢。
⑥躺赢既不符合个人成长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依靠不懈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正道。梦想躺赢,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拒绝躺赢,坚持奋斗的本色,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属于我们的精神和性格绝不是躺赢。我们要秉进取之心,持奋进之姿,以青春之自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23. 请将本文结构图补充完整。
24. 同学们围绕“躺赢”这一话题,就“如何推进议论”展开了讨论,请你阅读下面的讨论记录,完成小题。
甲:议论要针砭时弊才有力量。现实中人们常会羡慕先天条件好的“躺赢出身”,追求缘于运气和机遇的“躺赢经历”,产生投机取巧求侥幸的“躺赢心态”。上面这篇文章正是针对这三种认识误区展开议论,丝毫不空泛。
乙:的确如此,发表议论者要有一双观察社会的慧眼,善于发现现实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比如: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会追捧躺赢?
丙:其实,躺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今经济加速发展,大家拥有了丰裕的生活,也不得不面对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加大的工作压力。在此情况下,就有人希望逃避竞争,“拒绝内卷,躺赢你我他”。我认为这就是躺赢现象产生的根源。
丁:对,挖掘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追捧躺赢的人误把一切竞争都视为内卷,而看不到竞争也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与其幻想人人躺赢,不如共同努力奋斗,在良性竞争中享受劳动和创新的乐趣。这也是解决躺赢问题的出路所在。
(1)文章中第⑥段的内容与讨论记录中________同学所说的话议论意图一致,可以互为补充。(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请将“如何推进议论”的讨论结果补充完整。
首先,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要通过观察提炼,指明问题之所在;其次,要对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____________;最后,还要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8题。(10分)(试题来源:江苏运河中学2024创新班招生试题)
材料一:
①最近,很多年轻人在讨论一个词:躺平。“躺平”的含义各有说法,既有“随便你怎么搞,我都古井不波”的顺从,也有“把自己置于低位,不去期待任何收获”的放弃。大部分喊着“躺平”的年轻人,也就是喊喊,算是自我拥抱一下,给自己找个喘息的间隙。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了实际行动,通过降低物质消费,来减少自己的劳动付出。
②年轻人间歇性、短暂地“躺平”,其实不需大惊小怪。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这个社会具有多样性,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多样性,社会需要允许有让年轻人喘息的空间存在。但年轻人要明白一件事:竞争、压力、辛苦,这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如果你觉得无论怎么奋斗,都看不到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你就需要厘清:你想要的未来,是怎样的未来?有没有远超你的实力?你所认为的自我努力,是否只是机械地劳动,你在这些劳动中是否思考过如何突破?
③作为一个“社会人”,永远“躺平”并不现实,人的成长,离不开压力。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会面临压力。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会为吃饱肚子甚至为生命安全愁苦,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要忧心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在和平年代,人们自然要忧心竞争和自我发展。个体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强才能民富,积贫积弱的时代虽离我们远去,但也并不久远,我们不应该忘记国家风雨飘摇时,人们的痛苦和挣扎。在和平年代,只有我们心怀梦想、努力奋斗,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④“躺平”走红,年轻人用它来跟自己“撒个娇”就可以了,真的放弃自我奋斗,完全不作为,国家和民族都将失去未来。所以,“躺平”一会儿,还是爬起来吧!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选自陈宏《“躺平”可以是幕间休息,但大幕迟早要拉开》,《青年报》)
材料二: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选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光明日报》)
材料三:
人的成长成才是有规律的。能力并非凭空而来,也不是自己说有就有。古人说,“逆则生,顺则天矣:逆则圣,顺则狂矣”。人一直处于顺境中就会骄狂、颓废未必尽然,但是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肯定的。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短跑纪录的苏炳添,在一次比赛中曾因压枪起跑而被红牌罚下,这让他一度害怕起跑,几年后又经历腰伤退赛,但他还是勇敢地站在起跑线上,并“一战封神”:“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刚新兵下连时被分到炊事班,不甘心的他抓住一切机会苦练军事技能,一年后从炊事班转到战斗班,参加支队比武竞赛,被评为“全能训练标兵”;获得“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荣誉的张洪峰,21岁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炸伤了左手和右眼,但他没有退缩和逃避,咬牙苦练,训练没有一项落后,在多个岗位上作出贡献、获得荣誉……苦难和挫折,有时是给人以挫败感,但也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没有比“躺平”更容易的姿势,也没有比半途而废更轻松的逃避方式,但选择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就选择了持续成长。
(选自范海湖《今天的挫折是明天的转折》,《解放军报》)
1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社会具有多样性,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多样性,所以社会应该允许年轻人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
B.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选择“躺平”的轻松生活方式是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安逸。
C.“躺平”的生活方式不可怕,怕的是精神上的“躺平”,而现在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D.我们不能面对逆境就选择“躺平”,因为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素质。
16.请根据上述材料,说说“躺平”的含义和产生的背景。(2分)
17.材料三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3分)
18.“躺平”和“强国有我”都是2021年的网络热词,作为新时代少年的你是如何理解“躺平”的?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看法。(3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试题来源:浙江绍兴浣江教育共同体2023-2024九上期中试题)
躺平or奋斗
导语:继“内卷”之后,“躺平”成为网络新晋热词。“躺平”从字面含义上指平躺着的状态,但在互联网媒体上多指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难以抗争、不再渴求成功、主动降低欲望的一种心态。在辞海中,“平”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平静、不激动”,所以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躺平族”的内心都波澜不惊。“躺平”包括“无奈式躺平”和“回归式躺平”两种类型,前者源于社会进步空间过少,后者则是因为不想参与过度内卷。
【材料一】
关于“你如何看待躺平?”的网络投票
【材料二】
对中小学生“躺平”现象,专家们这样说:
家长的过高期望,会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其实,人的本性还都是有上进和竞争意识的,时代不同,孩子们的见识体验和认知也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父母不要过度讲道理和跟孩子诉心酸,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王灵芝(二级心理咨询师)
当下多数家庭过多的物质满足屏蔽了孩子对人生长期目标的思考与定位。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对未来的可能性产生迷茫时,得不到家长的真正理解与合理的价值引领。我希望家长们以“无言之教”和自己一以贯之的人格、情感、格局、胸怀、担当影响自己的孩子。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希望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嵌入学校日常文化情境与环境中,以英雄人物和身边的好人好事为榜样,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李志欣(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
家长的过高期望,会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其实,人的本性还都是有上进和竞争意识的,时代不同,孩子们的见识体验和认知也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父母不要过度讲道理和跟孩子诉心酸,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王灵芝(二级心理咨询师)
当下多数家庭过多的物质满足屏蔽了孩子对人生长期目标的思考与定位。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对未来的可能性产生迷茫时,得不到家长的真正理解与合理的价值引领。我希望家长们以“无言之教”和自己一以贯之的人格、情感、格局、胸怀、担当影响自己的孩子。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希望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嵌入学校日常文化情境与环境中,以英雄人物和身边的好人好事为榜样,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李志欣(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
假若父母为此斥责或与孩子产生很大争议,容易诱发青少年叛逆行为。许多时候孩子们嘴上喊着“躺平”,内心也希望能有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慢慢地去完成一个个目标,增加满足感,少一些横向同伴比较,多一些纵向自我观察,减少攀比带来的焦虑感。
——武自存(国家心理督导师)
【材料三】
有志青年如何做,主流媒体如是说:
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工作生活,尽管困难重重,但还得困中求变、难中求进。看看身边,努力上进的比比皆是,青年人的奋发有为更让人肃然起敬。
——摘自《光明日报》
“躺平”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一代代人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从这个角度讲,“躺平”亦不过是这一段经历的注脚吧。
——摘自《大众日报》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网络投票的数据表明选择“躺平”的青年占多数。
B. “躺平”是人们在给社会向前发展进步敲响警钟。
C. “躺平”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心态,具有一体两面的特征。
D. 中小学生产生“躺平”的心态是家庭和学校造成的。
10. 请你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链接材料:
“望女成凤”的小语妈妈最近因为小语的“躺平”比较焦虑。她说:“小语初三了,学习成绩总是没有邻家孩子好。她一直痴迷画画,有时候上课也在画画。我觉得她就是想“躺平”,用画画来逃避学习。我批评了她几次,她还嫌我烦,和我吵。现在回到家也不和我说话。”
(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小语妈妈的做法有哪些不恰当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小语吐露的烦恼和疑惑,结合材料,你会怎么开导和鼓励她呢?
小语:我不想“卷”,在听不懂的课上努力的画画,这应该不算“躺平”吧?其实我也很想把成绩拿上来,可有些学科学起来难度太大了,我一时也无法提升,有时想想放弃算了。现在网上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想“躺平”,周围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________
【答案】
一、20. B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论述的是有关“躺赢”的话题。①②段引用话题“躺赢”;第③段“‘躺’着真能赢吗?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提出论点:“躺赢”是不可能的,第④⑤段对此展开具体论证;⑥至⑨段论证了怎样才能真“赢”;最后一段号召要通过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赢”。因此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拒绝‘躺赢’”,用此作题目概括全文最为恰当;)
21. C (第⑨段的分论点是“仅有正确的认知还不够,要取得真‘赢’还需要有积极的行动”,接着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并非“证明了只要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明确的认知就能获得真正的大赢”;)
22. 首先你要正确看待“躺赢”。要知道“躺赢”往往靠的是一时的运气或者外部条件,但好运气不会随时都有,外部条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躺赢”的人就算能得到一时成功,最终也难免一败涂地,因此不用嫉妒。奋斗对于你当然有意义。因为人生在世,决不应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欲望和利益,还应该放眼更广阔的世界,有更高的追求和格局。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二、23. 答案示例:①躺赢绝不可能,更不可取,我们应该拒绝躺赢 ②躺赢者终将因失去进取心而输掉人生。③我辈青年应秉持进取之心,依靠不懈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24. ①D ②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 ③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
三、15.A
16.“躺平”的含义各有说法,既有“随便你怎么搞,我都古井不波”的顺从,也有“把自己置于低位,不去期待任何收获”的放弃。中国处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形成的多元化生活方式是“躺平”形成的深层次经济社会背景。(意思对即可)
17.首先引用“逆则生,顺则天矣;逆则圣,顺则狂矣”这句古人的话,引出“人一直处于顺境中就会骄狂、颓废未必尽然,但是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肯定的”观点,然后列举苏炳添、王刚和张洪峰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苦难和挫折,有时是给人以挫败感,但也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的观点。最后激励人们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一往无前、百折不挠。
18.“躺平”只能是奋斗征途中的小憩,是为了积聚能量再出发,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状态。更不能真的放弃自我奋斗,完全不作为。“躺平”容易,但我们更应该心怀梦想、努力奋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高喊“强国有我”,去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表达流畅,积极向上,意思对即可)
四、9. C (A.“材料一中网络投票的数据表明选择‘躺平’的青年占多数”说法错误。材料一的表格只是问对待躺平的看法,不是实际选择。而且认为不躺平的10万余人,比认为应该躺平的要多。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B.“‘躺平’是人们在给社会向前发展进步敲响警钟”说法错误。“躺平”始终是部分人的想法,根据材料四可得,“躺平”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有志青年们仍然选择奋发向上。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D.“中小学生产生‘躺平’的心态是家庭和学校造成的”说法错误。中小学生产生“躺平”有家庭和学校的原因。但是根据材料二“‘躺平文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我们可知,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10. ①小语妈妈“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会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小语喜欢画画,但母亲却不支持,没有让其发展自己的个性;小语妈妈没有真正理解女儿并加以合理的价值引领;小语妈妈不注意教育方式,一味地批评使小语产生了叛逆行为。(答出三点即可)
②小语,在听不懂的课堂上画画,不去学习文化知识是“回归式躺平”,因为不想“卷”就拒绝进步,是不对的。这也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路,尽管学习文化知识吃力,但是我们也要直面困难,努力上进,为以后学习画画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困难只是暂时的,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我们需要正视压力,在困难中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躺平”,但是可能只是在宣泄情绪,青年人应该努力上进,正视压力,不断奋斗,我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