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观察与比较》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3《观察与比较》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2.2.3《观察与比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观察与比较》(1)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但很少有学生能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进行比较时往往只有1—2种感觉器官参与,导致观察得到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
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建立与观察事实的匹配程度,从而依据匹配的程度做出事物名称判断,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聚焦板块是让学生对学习用品进行观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探索板块则安排了4个活动,旨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生能找出被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活动,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而研讨板块是“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注重学生对之前活动的整理和体悟,以及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加强“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比较”的探究活动,提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借助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并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的机会。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观察与比较》(2)
本次《观察与比较》的教学设计以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为基础,围绕学生对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的认知,引导他们运用这些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教学过程分为“找不同”、“听声辨物”、“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四个活动,旨在训练学生单一及多种感觉器官的观察技巧,培养科学的观察与比较方法,以及对多感官协同作用的理解。以下是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科学概念目标方面,学生通过一系列观察与比较活动,认识到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对于理解周围事物特征及其变化的重要性,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科学探究目标方面,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比较法的应用,还能准确使用词语描述观察结果,反映出他们对事物特征与变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科学态度目标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如实表达个人发现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展现出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此外,他们还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观察事物,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突破本次教学重点——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间差异比较,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得到了有效落实。学生在“找不同”、“听声辨物”等活动中,通过单一感觉器官观察、比较,逐渐掌握了识别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难点——理解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的优势,则在“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活动中得到突破。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同时调动多种感官能更精确、全面地了解事物,从而深化了他们对多感官协同作用的认识。教学策略与效果1. 环节设计与组织教学设计中的各项活动层次分明,从单一感官观察过渡到多感官协同观察,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教学,如“找不同”竞赛、“听声辨物”盲测、“挑选仿真水果”比赛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观察与比较的技能。2. 评价与反馈机制采用课堂评价小动物坐标图,实时反馈各小组的表现,既增加了课堂互动性,也促使学生关注并改进自己的行为表现。规范的语言表达要求,如“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等句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 实践与反思环节“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观察与比较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实施验证、反思修正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的小结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促进了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发展。改进与建议1. 强化多感官协同观察意识虽然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多感官观察的优势,但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的意识仍需加强。未来教学中,可设计更多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观察与比较的实践应用能力。2. 优化评价反馈方式课堂评价小动物坐标图虽能直观反映小组表现,但对个体学生的具体评价反馈不够精细。可以考虑引入个人积分卡或学习档案袋,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进步,实现个性化评价与指导。3. 加强跨学科融合尽管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但跨学科元素的挖掘尚有提升空间。今后的教学中,可尝试结合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设计更具综合性、开放性的观察与比较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综上所述,本次《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在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教学中,将持续关注学生观察与比较能力的培养,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强化跨学科融合,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