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石灰吟》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石灰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石灰吟》。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六年多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需要提高体会有关词句表达效果、对基本表达方法了解领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 会简单吟诵诗歌,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结合诗人于谦、郑板桥的小故事理解诗歌内容,体悟并学习诗人要坚守高洁、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怀。
3. 感知诗歌中的意象,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于谦、郑板桥的小故事理解诗歌内容,体悟并学习诗人要坚守高洁、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16】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 竹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19】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图片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任凭。 尔:你。
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 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板书: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石灰吟》板书
石灰 不怕牺牲 托物言志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文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石灰吟》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二、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万凿 一作:万击)
(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