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预习新知】
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 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2、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 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
(1)是社会动荡和 的产物,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2)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 。
(3)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 、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4)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 ,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 ,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 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 和农民份地组成。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
(1)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西欧王权的______,但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世纪后期王权的加强。
①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 世纪,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
②英国自______________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③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国家。
2.教会
(1)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______。
(2)拥有强大的______和______力量。
3.城市
(1)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__________为基本谋生手段。
(3)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
(4)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______培养人才,城市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__________帝国。
(2)工商业发达,都城__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6 世纪编订《查士丁尼法典》,后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_________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4)连年的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 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 ______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于9 世纪建立的______________,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13 世纪中期,被______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兴起。16 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4)1547 年, ______________正式加冕为沙皇,强化中央集权。
(5)到17 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巩固训练】
1.《查士丁尼法典》记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有学者认为,1077年在法国的康布雷建立的公社,是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知名的一个城市公社,穷人、工匠、织工投入斗争,“公社在全城欣喜若狂的气氛中宣誓成立”。此后,在法国北部的大多数城市,如在圣康坦、拉昂、琅城等地陆续建立了公社组织。这些公社组织的出现( )
A.说明无产阶级尝试建立国家政权 B.动摇了封建领主的专制统治地位
C.客观上为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
3.一个法国人早在1200年就对流行于意大利的市民精神大加赞赏:“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意大利市民精神的流行,主要得益于( )
A.城市自治体系的建立 B.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庄园经济的崩溃 D.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4.欧洲中世纪庄园法规定:“为了合理利用牲畜耕种属于不同租户的相邻条田,避免未来播种和收割时发生冲突,农民采取一致的耕作方法是必要的。对于共有的牧场、草地和林地的使用,也需要达成协议。”材料表明欧洲庄园法(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强调维护村庄共同体自治权利
5.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 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 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6.关于如图所示欧洲中世纪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B.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C.以宗法等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 D.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
7.中古晚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其中不包括( )
A.社会稳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B.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
C.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D.中世纪后期王权开始逐渐加强
8.11—13世纪,法国兴起了“城市公社运动”。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城市,他们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而展开斗争。“城市公社运动”中为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 )
①与领主谈判
②金钱赎买
③武装暴动
④兴办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没有固定模式,出现了类型多种多样的城市广场。广场没有严谨的轴线与几何特征,形状不规则,具有多种功能。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自治城市的独立发展 B.封建领主的分裂割据
C.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D.建筑理念的开放多元
10.下表为1000-1340年间欧洲部分地区人口的大致数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
地区 1000年 1340年
地中海 希腊和巴尔干 5 6
意大利 5 10
伊比利亚 7 9
西欧和中欧 法国和低地国家 6 19
不列颠群岛 2 5
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 4 11.5
A.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B.城市自治的推进
C.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 D.社会环境的稳定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说明“皇帝的威严、光荣”一是要靠兵器即武力,二是要靠法律,两者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故A正确;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想要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既要依靠兵器,又要依靠法律,也就是说罗马法并不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如何维护“皇帝的威严、光荣”,而并不是法律的作用,并且法律可以调和矛盾,规范社会秩序,但不能消除社会矛盾,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77年(法国)。据本题材料"1077年在法国的康布雷建立的公社,是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知名的一个城市公社,穷人、工匠、织工投入斗争”可知,城市公社的出现,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D项正确;巴黎公社说明无产阶级尝试建立国家政权,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动摇了封建领主的专制统治地位,排除B项;中古中后期,西欧成为专制王权国家,为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市民精神的流行,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城市自治体系形成的结果,故A项正确;西欧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故B项错误;13世纪时,西欧的封建庄园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风尚,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庄园法规对农民耕种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农民在耕种时发生冲突,这体现了庄园法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
庄园法根本上是维护庄园主的利益的,排除A项;
材料中庄园法的规定是处理农民之间的纠纷的,排除B项;
庄园法强调维护秩序稳定,而不是维护村庄共同体自治权利,排除D项。
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授予市民可以赠与、出售和抵押土地等财物的权利,但不包含教会,反映出王权与教会存在一定矛盾,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和封建贵族等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这些改革为法律改革,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不会推动城市发展,排除C项;这些法律改革与基督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无关,|排俳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的国王、贵族以及层层分封可知,这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这一制度的纽带是土地,而非血缘,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下,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晚期(西欧)。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不属于社会的进步现象,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伴随着社会的稳定,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世纪城市也逐渐兴盛了起来,各地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成为中世纪欧洲的重要亮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世纪后期,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封建王权也逐渐的强大了起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法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方式包括与领主谈判、金钱赎买和实行武装暴动,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兴办大学是城市发展的表现,并不是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没有固定模式,广场没有严谨的轴线与几何特征,形状不规则,具有多种功能,可知是广场各具特色,为市民服务而建,这是由于自治城市的独立发展,A项正确;中世纪时期的城市一般从封建领主那获得了城市自治,故其发展与封建领主的分裂割据的关系不大,排除B项;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是城市自治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其传播,排除C项;建筑理念的开放多元是受城市自治所影响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到14世纪(欧洲)。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1世纪到14世纪,地中海沿岸国家、西欧、中欧国家人口普遍有所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欧洲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推动了欧洲整体人口的增长,A项正确;城市自治的推进是推动人口增长的因素,但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庄园经济在此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人口增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到14世纪与之前相比,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并没有明显扩大,排除C项;社会环境稳定是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