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预习新知】
人类文明的产生
1、产生过程
(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 和 为生,生产力低下。
(2)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 。
(3)农业的发展,促使了农业和 的分工,并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5)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逐渐产生;在 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 开始形成。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西亚两河流域
⑴公元前4000 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
⑵约公元前2900 年,两河下游的__________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⑶约公元前18 世纪,______________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__________________》,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⑷文化成就:______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______进位制。
2、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⑴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⑵_____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⑶__________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⑷文化:______文字、______历、能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纸莎草
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⑴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__________流域,到公元前6 世纪,______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⑵______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⑶公元前6—前4 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释迦牟尼创立的______,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4、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
⑴公元前8—前6 世纪,______兴起,典型特征是______________。
⑵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______主政治的典型。
⑶古希腊文化:神话、悲剧、喜剧,西方“历史学之父”______________首创“历史”一词,______________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______________、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⑷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5、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6、特点: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______特征。
【巩固训练】
1.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流域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
A.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影响 B.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C.具备了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2.埃及第四王朝时,王子作为“国王所有工程的监督者”,组建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金字塔修建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和其他工程建设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C.国家监察体系完善 D.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3.“年名”是两河流域诸国国王在年末根据自己当年最重要的业绩给下一年取的名字。下表为古巴比伦王国部分国王的“年名”。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国王与时间 年名
苏穆拉艾勒第26年 为伊南娜和南那神筑造雕像之年
汉谟拉比第6年 为宁吉尔苏(战神)制造宝座之年
阿比艾舒赫第24年 把代表他自己的呈祈祷姿势的雕像放进了埃巴巴神庙,并且放到了沙玛什神的面前
A.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B.奉行神权至上的治国原则
C.王权与神权联系较为密切 D.封建迷信思想充斥着社会
4.《摩奴法论》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规定:“造物主创造了有用的动物之后委托吠舍来照管,而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该规定旨在( )
A.宣扬法律权威 B.合理进行社会分工
C.冲击种姓制度 D.维护婆罗门的特权
5.《汉谟拉比法典》中对打人脸颊的惩处办法是: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赔银一名那;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制其一耳。据此推知,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阶级结构比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确立 D.法律体系趋于完善
6.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观察下图四个古代文明区域,对应的文明表述准确的是( )
A.区域①——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B.区域②——《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区域③——公元前3千纪恒河流域出现了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
D.区域④——司母戊鼎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7.史诗是一种庄严宏大的长篇叙事诗体裁,主要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歌颂著名英雄人物,全面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的文化发展与精神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列关于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正确的是( )
A.写在莎草纸上流传至今
B.记载了洪水传说,被古希伯来人继承传播
C.用象形文字写成,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史诗
D.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结构、婚姻等多方面内容
8.《汉谟拉比法典》虽未明文述及普通女性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但是规定她们的父亲一般要以遗嘱继承的方式赠予女儿部分财产。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但是《法典》注重保护妇孺,规定丈夫也可以赠予妻子部分财产。这说明古巴比伦( )
A.政府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法典注重调解社会关系
C.契约关系受神意的支配 D.重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9.希罗多德的《历史》以叙述希腊波斯战争为中心内容,并对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自然概况、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传闻逸事等作了详细记述。虽然书中有相当多的宿命论痕迹,但大量材料来源于档案文献、石刻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多种著作,还有作者的亲自调查和实地采访。这说明( )
A.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
B.希罗多德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C.当时古代希腊文明正由繁盛走向衰落
D.史学家开创了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
10.古埃及文学中提到,上下埃及每天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他们洗净身体,穿好衣服,高举双臂来欢迎您。鸟儿出巢,展开双翅赞颂您……您在地下造了一条尼罗河,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带到地面,让它来养育(埃及)人民,就像您创造他们那样。阿吞神,伟大的主啊!影响古埃及人人生观的主要因素是( )
A.埃及宗教神权至上 B.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尼罗河得到有效治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根据材料“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爱琴海流域的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文明间的发展受到了各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B项正确;社会性质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性质,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性质,排除A项;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更多体现在军事和文化的扩张上,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理环境造就的文化的多元性,并未体现其一体性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埃及第四王朝通过政治手段为金字塔修建组织起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休现了当时埃及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选A项。题干表述的是埃及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无法休现建筑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埃及监察体系的相关知识,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埃及国家组织能力强大,不能反映埃及法老的权威,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部分年份的“年名”与宗教活动有关,这反映出当时王权与神权的联系较为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未表明古巴比伦国王兼任宗教最高首领,无法得出其实施政教合一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权与神权地位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权注重利用神权强化统治,这并不能归纳为封建迷信思想,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造物主……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可知,《摩奴法论》维护种姓制度,维护婆罗门的特权,D项正确;材料体现《摩奴法论》肯定种姓制度下的等级划分,而非强调法律至上、不可违背,不能体现“宣扬法律权威”,排除A项;《摩奴法论》宣称种姓制度是造物主的意旨,目的是维护婆罗门的特权,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利益,而非“合理的社会分工”,排除B项;《摩奴法论》维护而非冲击种姓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于“打人脸颊的行为”的规定,体现了“地位较高者”“自由民”“奴隶”的等级尊卑差异,可推测当时阶级结构稳定,B项正确;材料呈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尊卑差异,无法据此判定其社会矛盾发展程度,排除A项;古巴比伦实行奴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古巴比伦法律的个别规定,无法体现法律体系是否完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②是古巴比伦王国,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而①属于古埃及,排除A项;公元前3千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不是恒河流域,③属于恒河流域,排除C项;④是中国文明,但何尊“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不是司母戊鼎,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记载了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被古希伯来人继承,后来传播到古希腊,B项正确;莎草纸不是古代西亚的而是古埃及的,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不涉及古巴比伦王国,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她们的父亲一般要以遗嘱继承的方式赠予女儿部分财产”“注重保护妇孺,丈夫也可以赠予妻子部分财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妇女权益的一定保护,反映了对调解社会关系的重视,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侧重于赠予女性财产,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希罗多德根据档案文献、石刻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多种著作,并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实地采访,写成史学巨著《历史》,书中记载了西亚、北非及希腊地区诸多方面的情况,这说明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A项正确;材料说明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精神和广阔的视野,体现不出雅典民主政治对希罗多德的影响,排除B项;希罗多德生活于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排除C项;D项夸大了希罗多德的历史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每天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高举双臂欢迎您”、“展开双翅赞颂您”等体现了古埃及人乐观勇敢、享受现在的人生态度,材料中提到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养育”由此可见埃及优越的气候、水文条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故选B项;A、C也是其影响因素,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排除;D尼罗河也属于埃及的自然地理环境,故排除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