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
【预习新知】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阅读教材P43自主填写下列内容,)
1、17、18世纪法国是 王朝实行 统治。
2、1789年,在 和 地影响下爆发革命,建立了
3、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 ,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此后一次次政体反复变换。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5、1875年,确立了 制。
(二)、1875年宪法:
1、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
2.宪法的内容:
立法权: 由议会 和 两院行使。
行政权: 总统——由 选举产生。可解散 共同向议会负责
内阁——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
合作探究一: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的异同(产生、地位、职责)
同:
异:
(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内容:对宪法的修正和补充, 定为法国国歌; 定为国庆日。
2、影响: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2、实质:资本剥削 。
3、英国
(1)目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2)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和 。
(3)特点: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4、美国
(1)政治体制: 。
(2)《1787年宪法》
①内容: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约。
②评价: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 ,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5、法国:19世纪,法国最后确立了 的共和制度。
6、政党政治: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 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 改革
(1)经过
① 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 、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普及文化教育、实行 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2)意义: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问题上矛盾尖锐,其焦点是 。(2)经过
①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 ,赢得民众支持。
②1865年,内战结束。
(3)意义: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 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 。
4、德意志: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两个最大邦国。
①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 的俾斯麦为宰相,他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国。
②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
(1)背景:19 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开始:于 年推翻幕府统治,恢复天皇权威,随后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3)经过
①明治政府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②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4)意义: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 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6、影响:
(1)积极影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 。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巩固训练】
1.自部落时代以来,俄国农民就习惯了村社共耕共责的生产生活,“对村社精神的体认与吸收逐渐内化成自身独特气质”,因而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背离广大农民的利益 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C.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 D.加深了对农民的剥削
2.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和上议院再也无权随意动用国库中的钱财,甚至不能向法国借钱。……如果政府破坏了与下议院的友谊,那它将寸步难行;如果无法与下议院达成和解,那就会拿不到一分钱的财政支持”。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王权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其间有大规模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流血的手段”。“不流血的手段”是指( )
A.德国统一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光荣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4.自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后,该宣言即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块殖民地。各地人民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更是以彻夜不停的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这说明,《独立宣言》( )
A.传播了欧洲启蒙思想 B.使北美人民获得自由
C.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D.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
5.有学者曾说:拿破仑呢?他在建立军事独裁以后,却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说明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 )
A.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B.以牺牲法国大革命为代价
C.捍卫和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彻底清除了法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
6.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然而,改革也保留了其历史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
A.农奴获人身自由 B.未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C.实行了地方自治 D.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
7.某大型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美国独立后,州际贸易由美国中央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上述现象的法律依据源于1787年宪法规定的( )
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中央集权原则 D.民主共和原则
8.据下表可知,两个文献都( )
名称 内容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人权宣言》 “人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自由平等”
A.深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体现了直接民主思想
C.有利于唤醒人民的反抗意识 D.反映了反封建的本质
9.下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俄等国的相关历史事件,这体现出( )
国家 重大措施
美国 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俄国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德国 宰相俾斯麦促成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实现合并
日本 明治天皇颁布“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法令
A.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趋同 B.各国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C.国家元首享有立法大权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10.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
A.宰相掌握立法权 B.议会徒有虚名
C.皇帝没有实权 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选择C:据材料可知,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排除A: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符合农民的利益。排除B: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所触动。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剥削程度变化,并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广大农奴,使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民的剥削。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选择C:据所学,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权力。排除B:国王和议会通过法律手段划分国家权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光荣革命后,英国专制王权受限,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基本扫除。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选择C:据材料“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不流血的手段”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排除A:德国统一是普鲁士通过战争完成的,与“不流血”不符。排除B:法国大革命比较剧烈,发生了流血事件。排除D:美国独立战争指北美13块殖民地人民通过武力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与“不流血”不符。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选择D: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块殖民地后,各地人民纷纷涌上街头,欢庆自由的来临,可知《独立宣言》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排除A:材料信息与传播启蒙思想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据所学可知,当时北美独立战争尚在进行中,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排除C: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美国的独立,维护美国国家统一的是南北战争。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选择C,排除B:从材料“他在建立军事独裁以后,却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遗嘱执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独裁统治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排除A:在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时,法国大革命已结束。排除D:“彻底清除”说法绝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选择B:由题干中“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然而,改革也保留了其历史的特殊性”可知,这里的“特殊性”指的是保留了旧的东西,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得,改革并未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而且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排除A、C、D: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实行了地方自治、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都属于改革出现的新气象。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选择B:州际贸易由美国中央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说明中央政府有管理全国贸易的权力,而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排除A:三权分立原则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各自独立、相互制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原则。排除D:民主侧重体现多数人的意志,与“专制”相对,材料未涉及。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对人民的影响。选择C: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阐述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这有利于唤醒人民的反抗意识。排除A:《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间不符。排除B:直接民主指的是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国家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独立宣言》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非反封建。
9.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选择D:结合材料中“19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农奴制”“实现合并”“四民平等”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中解放了黑人奴隶,巩固了国内环境的稳定,并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俄国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资金;德国通过统一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些措施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A: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俄国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沙皇统治,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日本采用君主立宪制,各国政体模式并不趋同。排除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B项说法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据所学,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国家元首没有立法权。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选择D:漫画反映出俾斯麦处理国事不受议会制约,反而可以控制议会运行,这本质上说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保守性和代议制的不健全。排除A、C: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立法权,并拥有实权。排除B:“议会徒有虚名”与史实不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