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内容提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减负提质增效?笔者认为: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既坚持传统阅读教学,又要积极践行课标思想,把规范课文的初读要求作为提质增效的前提,把落实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关键,在优化的作业设计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必要补充。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教学 提质增效教育部颁布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新版《课程标准》中,鲜明的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深层次思考阅读内容,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才能真正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存在以下现象:读法肤浅,停留表面,只是略知一二,对内容了解支离破碎,没有深入内容和思想;没有关注学生身心需求,没有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教学方法简单粗犷,简单的先读后讲,没有关注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真正落实小学阅读教学的价值,深入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其具体举措主要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初读课文中规范要求是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常见这样一句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这朗读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充分做到用眼睛看、用嘴巴读、用脑子想,同时还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沟通作者的情感,融入课文情境中去体会思想感情。因此,在课文学习之前,要带领学生做好进入朗读的有效氛围。(一)创设初始化的阅读氛围。刚刚接触一篇课文,要紧紧抓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给阅读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中去发掘切入口,让学生在强烈的阅读欲望中步入教师设计的世界。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不可逾越学生的世界。(二)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结合《课程标准》向学生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建立学生阅读量化标准。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增减字,不读错字,不返回读、不截断读,初步弄清文章层次和主要内容。(三)排除初步阅读的障碍。在初步阅读中,学生的阅读障碍常常会打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所以,排除阅读障碍是必须落实的过程。比如:对那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课文里出现的新词,文章里出现的难理解的句子等,教师要帮助解决。(四)养成对标评价的阅读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实施之前,建立学生初始化阅读评价标准。在初始化阅读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评价标准,对标自评或者互评阅读的效果,便于学生总结反思,方便学生补救初读的问题。二、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就是提质增效关键。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读懂后,本着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带着学生理解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个环节,仅以以下举措介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一)有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时,结合课文内容,有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帮助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材编写思想,从“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进入阅读教学。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关键词对一段话的意思进行理解,学会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教学时,可以有效利用媒体技术,播放西沙群岛的美景视频,感受美丽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群、鸟的天下这些美丽画面,进入课文具体的描写。在具体的描写中,抓关键词、抓重点写法,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达成提升核心素养的效果。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运用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单元语文要素中提出的内容;要通过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维,从内容的联想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二)充分运用插图,调动学生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低年级的教材还是高段教材,都配有一定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插图,引领学生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帮助学生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通过插图感受人物神态,从人物神态的描写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的强烈欲望中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插图和内容中,让学生体会中朝友谊,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三)精心设计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设计情境,把学生带人文章描绘的世界。在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下,巧妙设问,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双线”进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古诗词的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多个字运用好,探索语言规律,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联想,感受文化之美,一定的设问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在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初步的感知古诗的内容后,向学生提问: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江面无比宽阔,作者却用“孤帆”一词,为什么?此时,情境画面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作者本人,你的心境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古诗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古诗语言运用规律,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表象促进学生思维,产生联想的效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四)带着情感基调,入情入景阅读。带着情感基调去朗读课文,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规律、感受作者情感世界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全文带着低沉、悲痛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学习环境描写、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对周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衬托出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三、在优化的作业设计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必要补充。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部分。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更要分层要求各个层次学生,能够充分满足各类学生需求。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出发,充分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作业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用作业评价的情况反馈补救存在的问题。作业优化布置中,要“分层设计、分类要求”。要综合运用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法,满足学生作业兴趣培养、个性化发展,落实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作业的多样性设计还包括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多样性设计,比如“听”的作业、“说”的作业、“读”的作业、“写”的作业。各种各样的作业设计的综合性运用,严控作业量,切实保障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举措。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阅读教学要坚持把课文读规范作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策略,落实分层作业,优化作业设计,才能达到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参考文献:[1].宋伟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09).100-101[2]叶翠敏.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新课标背景下课后作业设计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9).54-57.[3]赵睿.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法[J].天天爱科学,2022(09).28-3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