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学中考模拟评估测试卷7(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科学中考模拟评估测试卷7(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下列物质的归类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双氧水、水、氧气 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有机物:甲烷、酒精、淀粉 D.碱:火碱、纯碱、熟石灰
2.(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和L2的额定电压均为3伏。闭合S1、S2,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2会被短路
B.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
C.取下L1时,L2正常发光
D.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
3.(3分)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的
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光的折射,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  )
A.a将沿直线射出 B.b将沿直线射出
C.c将沿直线射出 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
5.(3分)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M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中血液的氧气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小肠
B.若②中血液的尿素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肾脏
C.若②中血液的胰岛素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肝脏
D.若②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大脑
6.(3分)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 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运动
B.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模拟地震的形成
C.丙图:抽去中间的玻璃板可观察到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模拟分子的运动
D.丁图: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现象——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
7.(3分)如图是书本上关于压强的几个常见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纸片不掉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向里打气,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C.实验丙吹气时两片纸片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压强计浸入液体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8.(3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
A.铁粉和稀盐酸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9.(3分)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0.(3分)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
A.②—Fe B.③-CuO
C.④—NaCl D.⑤—Ca(OH)2
11.(3分)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12.(3分)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
B.t2℃时,A.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 g水,析出A的质量大
D.把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13.(3分)雪衣藻是一种生活在高原极地的单细胞藻类植物。雪衣藻原本绿色,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多种红色色素,可吸收更多热量来融化周围的雪。则雪衣藻(  )
A.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细胞核中
D.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极为有利
14.(3分)最近,在浙江杭州、湖州等地发现了号称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其株高15~30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叶多汁、鲜绿色、线形,孢子囊椭圆形。在植物分类上中华水韭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15.(3分)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 HPV(人乳头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在多省份试点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 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HPV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
B.宫颈癌和贫血都属于传染病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 的抗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16.(4分)两根足够长的粗糙金属直角导轨如图所示并列放置,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金属细杆 ab 放在水平导轨之上,用手使金属细杆cd靠在竖直导轨的左侧,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磁场中,若放手后发现cd保持不动,则ab应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cd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向   (填“左”或“右”)。
17.(4分)菠萝和风梨是两种易混淆的水果,小龙认真对比和查阅资料后获知菠萝和风梨有较多不同特点,如菠萝叶子边缘有锯齿,风梨叶子边缘没有锯齿等
(1)(2分)人体中能将凤梨中的糖类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的主要器官是   。
(2)(2分)新鲜菠萝果肉中含有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但食用常见的家烧菜—排骨炒菠萝,却没有这种不适感,这说明了酶的活性与   有关。
18.(4分)科学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 推测水应该由   种元素组成,从“化合”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2)(2分)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从“   ”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19.(4分)3月17日,2019钱江源国家公园第七届油菜花节在衢州开化立江畈开幕。油菜花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果实成熟后,里面的油菜籽可以榨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2分)油菜籽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
(2)(2分)油菜花粉易引起过敏反应属于   (“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0.(4分)如图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我们的做法是让小车在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根据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   不同的现象,我们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
21.(4分)2022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十三)汤加火山猛烈喷发,能量达“核弹”级别。请回答:
(1)(2分)汤加火山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俯冲边界上,所处的火山带是   陆地和周围海区。
(2)(2分)火山猛烈喷发当天的月相与上图中的   (选填字母)相近。
22.(4分)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23.(4分)生活处处蕴含科学道理。
(1)(2分)如图甲,门的把手一般装在   (选填“A、B、C”)处,这样关门最容易,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2分)如图乙,敲鼓时,鼓手明显感到鼓棒被弹回,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
24.(4分)一种新型火锅“自嗨锅”,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加热包,主要成分为焙烧硅藻土、铝粉、生石灰等。使用时加入凉水,发热包遇水放出大量的热。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2分)请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分)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查阅资料发现铝热反应也会放出热量,其反应方程式:2Al+Fe2O3=2Fe+Al2O3,8Al+3Fe3O4=9Fe+4Al2O3.
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5.(4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请回答:
(1)(2分)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选填“a”或“b”)。
(2)(2分)打开装置C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涉及的化学性质请用方程式表示: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5分)
26.(10分)小科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2分)如图所示是小科未连接好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4分)电路连好后,小科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U/V 2.0 2.5 2.8
1/A 0.22 0.25 0.26
R/Ω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   Ω。
②小科从数据中发现,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3)(4分)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科看到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他从实验室找来一个阻值已知为R。的定值电阻替换了灯泡,同时撤去了发生故障的电流表,并利用余下器材(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在不改动电压表位置及其连线的情况下,很快测出了Rx的大小。
①请把你设计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
②简述实验过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相应字母表示:
(i)   ;
(ii)   。
③Rx=(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27.(6分)小科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小科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
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2分)小科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   (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2分)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洛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3)(2分)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科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
28.(7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4分)小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度间的距离相等。
①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    (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②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2)(3分)如图丙为水流抽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当水不断地从上往下流动时A的气压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待抽气容器,请利用前一空的结论分析图丁中的过滤方式与普通过滤具有的优点是    。
29.(6分)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
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二: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
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①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②有氧呼吸: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无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
(1)(2分)实验用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
(2)(2分)若A、B两组试管中若出现   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3)(2分)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   。
30.(6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面镜成像,对科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红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2分)小红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红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2)(2分)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2分)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四、解答题(共5题;共40分)
31.(7分)如图所示的木桶,自重为10牛,桶壁上最短的木板长25厘米,大部分木板长70厘米,木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
(1)(2分)此桶装水至   厘米高处时水量即为最大值。
(2)(2分)向此桶中装水至水量为最大值的过程中,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3)(3分)若此桶能装水的最大质量为17千克,求桶底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32.(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1H   2He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6C ① 80 9F 10Ne
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4分)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   ,含氧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学式为   。
(2)(4分)X 与Ar的核外电子数相同,X的元素名称是   ,表中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4分)碳一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现常用碳-14呼气检查胃部有没有出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碳一14的中子数为   ,由碳一14构成的 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3.(6分)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
(1)(2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 ,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
(2)(2分)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2分)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
34.(7分)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先将钙片粉碎,再各取2.5克粉末与一定量的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损失)。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粉末样品的质量(克) 盐酸的质量(克) 二氧化碳的质量(克)
1 2.5 10 0.22
2 2.5 20 0.44
3 2.5 30 0.44
(1)(2分)小明先将钙片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
(2)(2分)通过分析第2组和第3组数据,可知第3组反应中   过量。
(3)(3分)求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5.(8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家用多功能电炖锅,深受消费者认可和青睐。它有三段温控功能:高温炖,中温煮和低温熬。图乙是它的简化电路图,下表是该电炖锅的部分参数。
项目 参数
电源电压(V) 220
低温挡功率(W) 500
中温挡功率(W) 1000
高温挡功率(W)  
(1)(1分)该电炖锅是利用电流的   工作的;
(2)(1分)开关断开、接A时,电炖锅为   (选填“高”、“中”或“低”)温挡;
(3)(4分)若电炖锅高温挡工作7分钟,求电炖锅消耗的电能:
(4)(2分)若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某插座的额定电流是5安,用该插座仅给电炖锅供电,从安全用电和加热快这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应选择   (选填“高”、“中”或“低”)温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混合物分析;
C、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分析;
D、根据碱为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为氧化物,不是合金,不符合题意;
C、 甲烷、酒精、淀粉 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D、纯碱为碳酸钠俗称,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闭合S1、S2, 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L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A.L2正常发光,不会被短路,故A错误;
B.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因此电压表能够测量灯泡L1的电压,故B错误;
C.两个灯泡并联,二者不相互影响,因此取下L1时,L2正常发光,故C正确;
D.只断开S2时,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断开,因此没有示数,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②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分裂产生。
【解答】A、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A正确;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B正确;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分裂产生,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
【解答】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射向光心的光线都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流经肺后,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流经身体其他器官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小肠处营养物质会增多,肾脏处代谢废物会减少。
【解答】A、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含量会减少,营养物质会增多,故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B错误,
C、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有毒物质减少,尿素的量增加,氧气越流越少,二氧化碳越流越多。故C错误,
D、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解答】A、 甲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运动,是模拟实验,A不符合题意;
B、 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模拟地震的形成,是模拟实验 ,B不符合题意;
C、 丙图: 抽去中间的玻璃板可观察到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可能是重力原因也会导致颜色变化,不是模拟实验,C符合题意;
D、 丁图: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现象——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是模拟实验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考查压强存在及压强相关实验。
【解答】A.覆杯实验是因气压将纸片压住,证明了大气压存在,所以A正确;
B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增加了,所以打气增加气压从而增加沸点,所以B正确;
C.中间靠拢说明中间气压小,所以流速大压强小,所以C错误;
D.U形液面高度差大,说明压强差大, 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所以D正确。
故答案C正确。
8.【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装置为敞口装置,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选择能发生化学变化,且反应中无气体参与的药品分析。
【解答】A、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装置敞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装置敞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 铜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无气体生成,敞口装置中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水的质量变化,根据分析体积的变化;
CD.物理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水从玻璃态变成普通状态时,质量保持不变,且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不变,故A、B错误;
CD.水从液态变成玻璃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
A.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和稀盐酸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和酸的质量是否过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如果稀硫酸都不足,而三种金属都有剩余,那么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硫酸,即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A不合题意;
B.如果稀硫酸都过量,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金属单质,镁、铝、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Mg+H2SO4═MgSO4+H2↑,
24 98 2
m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6
m
Zn+H2SO4═ZnSO4+H2↑,
65 98 2
m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单质完全反应时,铝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小,故B不合题意;
C.无论金属单质质量、稀硫酸质量是多少,不能出现铝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的情况,故C符合题意;
D.假如稀硫酸恰好和镁反应,那么铝过量,铝、镁消耗硫酸质量相同,产生氢气质量相同;而锌与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过量,实际消耗硫酸质量小,产生氢气质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A. 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故错误;
B. 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如果不都是饱和溶液,则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C. 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A的质量大,故正确;
D.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把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孢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但是其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雪衣藻属于植物,它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A. 雪衣藻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正确;
B. 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不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 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C错误;
D. 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是不利的,因为某一物种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蕨类植物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这 种植物称为蕨类植物。
【解答】AB. 中华水韭有孢子, 孢子囊椭圆形 ,用孢子繁殖,所以不是种子植物,AB错误;
C.中华水韭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C正确;
D.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抗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它(免疫球蛋白不仅仅只是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预防传染病的途径有: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三种;
【解答】A.接种HPV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 ,A正确;
B.宫颈癌和贫血都不属于传染病,不具备传染性,B错误;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 的抗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运动;右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 ①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两物体间有压力才能有摩擦力;
②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该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③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若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该力称为摩擦力。
【解答】 因为放手后cd杆保持不动,所以cd杆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cd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cd杆对金属轨道有向右的压力,由此可知cd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右;
cd杆受到向右的磁场力,则一定有电流通过cd,而cd是静止的且电路中无电源,所以ab应是运动的,即ab做切割磁感线运 动而产生了感应电流。
17.【答案】(1)小肠
(2)温度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三大类功能物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糖类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变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变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变成甘油、脂肪酸;
【解答】(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人体中能将凤梨中的糖类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炒菜时提升了温度,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食用常见的家烧菜—排骨炒菠萝,却没有这种不适感;
故答案为:(1)小肠(2)温度
18.【答案】(1)两
(2)分解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1)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此可推测水应该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从“合成”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2)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分解”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故答案为:(1)两;(2)分解。
19.【答案】(1)胚珠
(2)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子房能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能发育成种子;
2、免疫系统对抗原(该抗原称为过敏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这种免疫反应就是过敏反应。
【解答】(1)油菜籽是植物的种子,是由花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2)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所以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胚珠 (2)特异性免疫
20.【答案】同一高度;距离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同一斜面上,小车运动的速度只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
(2)当小车的初始速度相同时,它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前进的距离越短。
【解答】为了使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我们的做法是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根据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的现象,我们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距离
21.【答案】(1)环太平洋
(2)D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常见的地震火山带为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农历十三的月相接近于满月。
【解答】(1)汤加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所处的火山带是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
(2)农历腊月十三接近满月,故选D。
22.【答案】冷;内;凝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而冷水管的温度较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则有水滴的是冷水管。
(2)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则屋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小冰晶。
23.【答案】(1)A;作用点
(2)相互的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的知识分析哪个位置更省力。根据描述分析力的哪个要素发生改变即可;
(2)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时,乙也同时对甲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推门时,门轴相当于支点,门轴对门的摩擦力为阻力,手对门施加动力。此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即门把手安装在A点。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点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 如图乙,敲鼓时,鼓手明显感到鼓棒被弹回,说明鼓棒对鼓面施加力的作用时,鼓面同时对鼓棒施加反作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答案】(1)CaO+H2O=Ca(OH)2
(2)置换反应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2)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因此为置换反应。
25.【答案】(1)a
(2)极易溶于水;NH3+H2O=NH3H2O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分析;
(2)根据氨气的溶解性及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分析。
【解答】(1) 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因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则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a。
(2) 打开装置C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反应时装置内压强减小且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形成红色喷泉,反应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
故答案为:(1)a;(2) 极易溶于水 ;NH3+H2O=NH3H2O 。
26.【答案】(1)
(2)10;温度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结合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完成连接;
(2)①由表中数据读出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
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3)没有电流表,使已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找电流相等,电路不能重组,要测出电源电压,把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0并联,可以把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为0,测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最大,找电流相等,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1)因灯的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并联在灯的两端,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与灯串联接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2)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由表中数据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0.25A,
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
②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时,灯丝的温度不同,其电阻不同,所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3)①如图所示:
②(i)先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小端,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
(ii)再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端,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③由于定值电阻与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流相等,所以,
解得:。
27.【答案】(1)不支持
(2)产生红褐色沉淀
(3)开始溶液中OH-的数量较多,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OH-的数量逐渐减少,FeCl3溶液显酸性,当FeCl3溶液过量时,产生的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对猜想逐一排除,从而得出最终答案。
【解答】 (1)小科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OH-被反应掉,即 Ca(OH)2参加了化学反应。
(2)浓NaOH洛液OH-数量很多,若猜想二正确,由于浓NaOH洛液OH-足量,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3)FeCl3溶液显酸性 ,其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与沉淀中氢氧根反应,导致最终沉淀消失。
28.【答案】(1)是;1.5
(2)小于;会加快过滤速度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简单机械中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
【解答】(1)杠杆的平衡条件为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故其处于平衡;
,所以F=FB=1.5N;
(2)A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故气压会减小;使锥形瓶中气压也减小,漏斗上方的液体流下来速度更快;
故答案为:(1)是;1.5(2)小于; 会加快过滤速度
29.【答案】(1)保持酵母菌中酶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机物
(2)应该是A试管中的黄色比B试管中的黄色淡
(3)实验时间过长,注射器B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
【解答】(1)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32℃能保持酶的活性,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机物;故答案为:保持酵母菌中酶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机物;
(2)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溶液的酸性越强,BTB试剂的颜色越深;故答案为:应该是A试管中的黄色比B试管中的黄色淡;
(3)生物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行无氧呼吸来维持生理活动;故答案为:实验时间过长,注射器B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故答案为:(1)保持酵母菌中酶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机物;(2)应该是A试管中的黄色比B试管中的黄色淡;(3)实验时间过长,注射器B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0.【答案】(1)A
(2)不变
(3)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且只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才能看到像的位置,据此确定眼睛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分析解答;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解答】(1)蜡烛A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反射,反射光线再次回到蜡烛A一侧,则小红应该在A侧时反射光线才能射入眼睛,从而看到玻璃板中的像;
(2)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只与蜡烛大小有关,而与距离大小无关,则: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个平面镜的位置其实是它所在的那个平面,因此当蜡烛和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不变时,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不变,还在B处,故选A。
31.【答案】(1)25
(2)变大
(3)解:桶和水的总重G总=G桶+G水=10牛+17千克×10牛/千克=180牛,桶底对地面的压强==18000帕.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木桶上水面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由最短的木板决定;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的压强变化;
(3)水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桶和水的总重力,再根据 强 计算桶底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桶上最短的木板长25cm,则此桶装水到25cm高处时水量达到最大值。
(2) 向此桶中装水至水量为最大值的过程中, 水面的深度不断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桶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32.【答案】(1)氮;H O
(2)硫;氧
(3)8;46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①处的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种类。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
(2)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据此计算X的核电荷数即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为同一族,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的原子序数为7,则元素名称为氮。含氧化合物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而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是氢元素,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学式为H2O;
(2)根据表格可知,Ar的原子序数为18,即核外电子数为18。而X2-其实是X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即:X+2=18,解得:X=16,则该元素为硫元素。
O和S在同一列,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碳-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
由碳一14构成的 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
33.【答案】(1)传粉
(2)生产者
(3)低温、干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种子的萌发;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结果,需先经历传粉和受精;
(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3)种子在水分少,温度低的环境中其呼吸作用会减弱;
【解答】(1)蜜蜂可以进行传粉,故其极剧减少,影响植物的传粉过程;
(2)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3)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
34.【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
(2)盐酸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所以钙片中碳酸钲的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根据第1组加入10g盐酸生成0.22g二氧化碳,第2组加入20g盐酸生成0.44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都完全反应,第3组加入30g盐酸生成0.44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过量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 (1)将钙片进行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
(2)第1组加入10g盐酸生成0.22g二氧化碳,第2组加入20g盐酸生成0.44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都完全反应,第3组加入30g盐酸生成0.44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过量。
35.【答案】(1)热效应;
(2)低
(3)解:电炖锅高温挡工作7分钟,电炖锅消耗的电能为
(4)中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情况下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3)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只有R1自己工作,此时为中温档,根据计算R1的阻值。档开关S1断开而S2接A时,两个电阻串联,为低温档,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根据R2=R总-R1计算R2的阻值。当开关S1闭合时,S2接B时,两个电阻并联,为高温档,根据分别计算出两个电阻的功率,然后相加得到总功率,最后根据W=Pt计算电炖锅消耗的电能。
(4)根据P=UI计算插座允许接入的最大功率,再与三个档位的电功率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电炖锅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有热量产生,所以该电炖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 闭合,S2 接B时,电阻R1、R2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可知,总功率最大,所以此时电炖锅为高温挡;
当开关S1断开,S2 接A时,电阻R1、R2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总功率最小,所以此时电炖锅为低温挡;
当开关S1闭合,S2 接A时,R2 被短路,只有电阻R1 接入电路,电炖锅处于中温挡;
(3)电阻R1、R2 串联的总电阻:,
电阻R1的阻值:,
那么电阻R2的阻值:R2=R-R1=96.8Ω-48.4Ω=48.4Ω,
高温挡的功率:,
电炖锅高温挡工作7分钟,电炖锅消耗的电能:W=Pt=2000W×7×60s=8.4×105J;
(4)该插座允许接入的最大功率P=UI=220V×5A=1100W,这个功率小于高温档功率,且大于中温挡功率,因此所以从安全用电和加热快这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应选择中温挡。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6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53.0(33.1%)
主观题(占比) 107.0(66.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7(48.6%)
主观题(占比) 18(51.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5(42.9%) 45.0(28.1%)
填空题 10(28.6%) 40.0(25.0%)
解答题 5(14.3%) 39.0(24.4%)
实验探究题 5(14.3%) 36.0(22.5%)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8.6%)
2 容易 (8.6%)
3 困难 (2.9%)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见物质的分类 3.0(1.9%) 1
2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4.0(2.5%) 25
3 杠杆的应用 8.0(5.0%) 28
4 液化及液化现象 4.0(2.5%) 22
5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7.0(4.4%) 31
6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3.0(1.9%) 3
7 常见的传染病 3.0(1.9%) 15
8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4.0(2.5%) 20
9 电磁感应 4.0(2.5%) 16
10 细胞呼吸 6.0(3.8%) 29
1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0(1.9%) 7
12 种子植物 3.0(1.9%) 14
13 血液循环 3.0(1.9%) 5
14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3.0(1.9%) 9
1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0(1.9%) 15
16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4.0(2.5%) 24
1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0(1.9%) 8
18 密度公式的应用 3.0(1.9%) 9
19 人体的免疫功能 4.0(2.5%) 19
20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3.0(1.9%) 13
21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4.0(2.5%) 23
22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8.0(5.0%) 28
2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0(2.5%) 23
24 碱的化学性质 6.0(3.8%) 27
25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3.0(1.9%) 12
26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3.0(1.9%) 6
27 液体的压强 3.0(1.9%) 7
28 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4.0(2.5%) 19
29 生态系统的成分 6.0(3.8%) 33
30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3.0(1.9%) 7
31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4.0(2.5%) 25
32 消化系统的组成 4.0(2.5%) 17
33 酸的化学性质 3.0(1.9%) 10
34 孢子植物 6.0(3.8%) 13,14
35 传染病及其传播 3.0(1.9%) 15
36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4.0(2.5%) 18
37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0(1.9%) 12
38 凝华及凝华现象 4.0(2.5%) 22
39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8.0(5.0%) 35
40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4.0(2.5%) 18
41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7.0(4.4%) 31
42 牛顿第一定律 4.0(2.5%) 20
4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8.0(5.0%) 28
44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12.0(7.5%) 32
45 地震 3.0(1.9%) 6
46 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3.0(1.9%) 2
47 金属的化学性质 3.0(1.9%) 11
48 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4.0(2.5%) 25
49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9.0(5.6%) 11,34
50 酶及其催化作用 4.0(2.5%) 17
51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6.0(3.8%) 30
52 细胞的结构 3.0(1.9%) 13
53 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4.0(2.5%) 21
5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0(1.9%) 6
55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3.0(1.9%) 12
56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0(2.5%) 16
57 分子的热运动 3.0(1.9%) 6
58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10.0(6.3%) 26
59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10.0(6.3%) 19,33
6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2.0(7.5%) 32
61 透镜的光路图 3.0(1.9%) 4
62 种子的萌发 6.0(3.8%) 33
63 质量及其特性 3.0(1.9%) 9
64 月相 4.0(2.5%) 21
65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3.0(1.9%) 2
66 元素周期表 12.0(7.5%) 3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