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课程第一阶段 第24课 阶段总结——Python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Python课程第一阶段 第24课 阶段总结——Python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Python第一阶段第24课
阶段总结
课程目标
前24课时中的主要知识点回顾,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串联
起来,实现一个有意思的小游戏。
课程内容
课程时间 60分钟
1、输入输出的使用。
教学目标 2、逻辑运算符的含义。
3、判断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 知识串联
设备要求 音响、A4纸、笔
课前回顾
课堂知识
基础任务
升级任务
创意练习
课前回顾
01
课堂知识
02
if嵌套案例流程演示
上节课城中老师阐释了小明买糖的一个例子,本节课
就将这个例子以实际代码的方式展现出来。
首先将程序分析
# 构建项目流程
# 1.设定人物名字
# 2.设定初始变量值,1表示出门,2表示不出门
# 3.如果条件满足出门,则获取身上钱的输入
# 3.如条件不满足出门,则无法购买糖果
# 4.如果同时满足出门与足够的钱,表示已经出门买糖

# 5.如出门满足,钱不满足,则无法成功购买
课堂知识
02
课堂知识
02
输入输出使用
输出
输入
在Python中,使用内置函数print()可以
将结果输出到标准的控制台上,他的基本
语法格式如下:
输入:是指你任务有关往计算机下达指令的操
作,键入命令、字母,移动鼠标,这都是输入
操作。
print(“输出内容”)
输出的内容要用引号引起来,可以是
双引号“”也可以是单引号’’。
print('输出内容')
变量 = input('提示内容')
ps:在input获取用户输入时,会将其中的值保存
在变量中,此时变量中存储的类型为str类型
课堂知识
02
注释的分类
单行注释:以#开头,#右边的所有东西当做说明,而不是真
正要执行的程序,起辅助说明作用。
多行注释:以'''开头,'''结束,中间的内容当做说明,而不是
真正要执行的程序,多行注释可以写很多说明。
课堂知识
02
逻辑运算符的含义
在python中逻辑运算符有三种,分别是“and”,“or”,“not”
表示“与”,“或”,“非”。三种逻辑运算。
“and”:表达式左右两边必须同时成立,条件才能满足。
“or”:表达式两变,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能成立。
“not”:变真为假,变假为真!
课堂知识
02
什么是判断?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做出许多选择,比如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我们需要上学,就不
能够出去玩,在周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出去玩。这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判断。在程序
中其实也是如此。
在程序中,比如我们在网上购买东西,购买成功后余额减少,商品由商家发出。
如果输入的账号密码正确,我们就能够登录游戏,否则就会提示登录失败。
如果用户使用微信登录,就会使用微信扫一扫,如果使用手机登录,就会要求接收手机
验证码。
以上的这些判断都是我们程序中的,就是程序中的判断语句,也被称之为选择判断,就
是可以按照条件选择执行不同的代码。
课堂知识
02
if 语句与 if 嵌套
再比如,在 if else 语句中嵌套 if else 语句,形式如下:
例如,在最简单的 if 语句中嵌套 if else 语句,形式
如下:
if 表示式 1:
if 表达式 2:
代码块 1
else:
if 表达式1:
条件满足所做的事情
elif 表达式2:
条件满足所做的事情
elif 表达式3:
代码块 2
else:
条件满足所做的事情
else:
if 表达式 3:
代码块 3
else:
上述条件通通不满足做的事情
代码块 4
总结任务
03
基础任务
03
复习之前所学习到的所有代码,并想办法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小游
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