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素材(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素材(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R·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___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_______重新_______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也没有改变。
各物质的质量
原子
各物质的质量
组合
种类
数目
质量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Cu + O2 CuO
加热
Fe + CuSO2 Cu +FeSO4
猜想一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在量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
大于
小于
等于
知识点1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活动与探究]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塞紧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锥形瓶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玻璃导管上端的小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文字 表达式 铜+氧气 氧化铜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加热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入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塞好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进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文字 表达式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气球 气球
铜粉(参加反应的) 氧化铜
氧气(参加反应的)
其他气体(除氧气外的气体) 其他气体(除氧气外的气体)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的铜粉)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的铜粉)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铜粉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生成氧化铜质量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橡皮塞 橡皮塞
铁钉(参加反应的) 铜
硫酸铜(参加反应的) 硫酸亚铁
水 水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硫酸铜)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硫酸铜)
参加反应的铁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
生成的铜质量+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
1.运用范围:化学变化;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2.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3.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有剩余)。
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
【实验5-1】
在小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将装置放在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
【实验5-1】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变小
【实验5-2】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陶土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陶土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
【实验5-2】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镁+氧气 氧化镁 变大
点燃
[思考与讨论]
1.上述实验的结果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2.对上述实验要做如何改进天平才会平衡?如果要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该要注意什么?
不论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相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
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等呢?

想一想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思考]反应过程中哪些发生改变,哪些没有改变呢?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物质的总质量呢?
不变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改变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分裂
重新
组合
聚集
化学反应的实质:
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微观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D
2.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ag A与bg B充分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无法确定
C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C
4.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 g
D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解释有关现象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