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规律的形声字(第五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四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方式完成识字任务。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青蛙》一课中较为浅显的认识了形声字,但是对形声字的规律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巩固形成字的规律,从而利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
二、学情分析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散,需要创设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生字,对形声字的声旁读音基本认识,但认识课外出现的声旁加上形旁的形声字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复习“蜻、蜓”等16个形声字,自主认识“虾”等9个形声字
借助偏旁,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知道形旁表义,感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学会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初步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复习“蜻、蜓”等16个形声字
2、借助偏旁,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知道形旁可以表示整个字的意思,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难点:
学会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能够根据偏旁给一组生字进行分类,初步感受识字的乐趣
五、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时也是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在《新课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明确了这一内容——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本单元的识字要素之一就是继续了解形声字的规律,学会自主识字。
六、教学过程
(一)目录导入
师:(出示五单元目录)孩子们,在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学生齐读:《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还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五》,这个单元藏着许多的形声字宝宝,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这些形声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了解形声字的规律。
(二)活动一:我发现——形声字,有规律
1、师: 你们瞧谁来了?(出示青蛙图片,播放小青蛙说话的音频,内容如下:小朋友们,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一封邀请函,想要送给你们。我的好朋友们听到我要来给你们送信,可高兴了,你们瞧,它们都藏进了《动物儿歌》里呢!你们会读吗?)(出示《动物儿歌》,结合动作,朗读课文)
2、师:小青蛙的好朋友就藏在这篇课文里,谁来把它们找出来?(指名回答)
3、齐读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3、(出示“蜻蜓、蚂蚁、蜘蛛”等形声字)请你仔细观察,这组词语中,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名回答: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
4、(播放音频,了解“虫”字的演变过程)你看我们可以通过偏旁知道蜻蜓、蜘蛛、蚂蚁等这些带有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我们将这种能够表示整个字意思的部分称为“形旁”(板书:形旁)
5、去掉虫字旁,请你试着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出示“青、义、马、廷、知、朱”(指名回答)
师:你可真会观察。我们称这种和整个字读音相同或读音接近的部分为声旁(板书:声旁)形旁加上声旁就是形声字。你们瞧,形声字多有意思呀!它的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就是“有规律的形声字”(板书:有规律的形声字)
(三)活动二:我了解——音形义,有联系
1、(出示图片)此时的小青蛙已经来到了学校操场,它看见操场上的小朋友们都在做运动,谁来给他介绍一下这些运动?(指明回答——跑步、跳高、拔河、拍皮球)这些词语都出现在哪篇课文中呢?(《操场上》)
2、齐读课文《操场上》,纠正其中的两个轻声“了、闹”,指导朗读
3、如果让你来给这些运动项目分组,你会怎么分?
预设:打球、拔河、拍皮球为一组;跳高、跑步、踢皮球为一组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因为前三组词都是提手旁,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后面的三组词语都是足字旁,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脚有关。
(出示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演变,了解形旁的含义)
4、师:(出示金文的“手”字图片)你们来猜猜,它是什么字?(指名回答:它是“手”字)你为什么这样猜?(预设:因为金文的上面像五根手指,下面像手弯曲的样子)请每位同学都伸出手指仔细对比观察。请你再仔细观察,当“手”字作为偏旁时,上面的一撇还有吗?(预设:没有了),那么它的弯钩呢?(预设:变成了竖钩)
5、师:(出示“足”的演变过程)你觉得这一组图片像什么?(预设:像一个人在走路)你们看看,老师此时在做什么?(预设:在走路)那么老师是用什么来走路的?(预设:用脚)没错,所以足字旁的字与脚有关。我们通过了解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演变过程,知道了形旁和意思之间的联系。
6、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足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完成思维导图)
7、师:老师在给大家改作业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容易把足字旁写错,请你们对比观察“足”作为偏旁时,有哪两笔发生了变化?(预设:“足”的撇和捺作为偏旁时变成了竖和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四)活动三:我探究——包字族,真有趣
1、师:你是如何记住“跑”字的?(预设:足字旁加上包就等于跑)这个“包”字比较调皮,他看见蝴蝶飞走了,也跟着去追,结果迷路了,遇到了很多的偏旁。可是它并不认识这些偏旁,想请你们来帮帮它,告诉它这些偏旁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指明学生回答食字旁、足字旁、提手旁、三点水、火字旁、衣字旁分别与什么有关)(全班齐读:食字旁与食物有关,食字旁加包等于饱……)
2、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在你们的帮助下,“包”字和这么多的偏旁成为了好朋友,你们看,它们都出现在了识字加油站呢!(齐读识字加油站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带上动作再来读一读吧(教动作)
3、我们的小青蛙已经把信送到了,在读信之前,小青蛙想和你们做个游戏。请听好小青蛙说的游戏规则(播放音频,内容为:小朋友们,这个游戏是给“包”字找朋友,由老师选出7名同学上台戴上生字头套,分别给“包”字找偏旁)现在,我指到哪句话,坐着的同学就读出那句话。(指明7名学生上台做游戏,如:台下的学生读出“有水把茶泡”,则戴有“三点水旁”头套的学生就立即站在戴有“包”字头套的学生旁边,坐着的学生一起读“三点水加包等于泡”,然后询问戴有“三点水旁”头套的学生)你为什么要和“包”字成为好朋友啊?(预设:因为这句话中有“泡”字,三点水与水有关)
4、做完游戏后,师小结: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一个声旁可以这么多的形旁组成新的不同的形声字,这就是形声字中的字族。刚刚我们认识了包字族,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字族,那就是青字族。这个青字族出现在哪篇课文中呀?(预设:《小青蛙》)没错,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小青蛙》吧!(背诵课文《小青蛙》)
5、师:我们的小青蛙已经把信送到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这封信,那么,我来读黑色字体的部分,你们来读红色字体的部分,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读信)小朋友们,我们动物王国要开运动会了,参加比赛的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蝌蚪……听说你们运动可厉害了,想请你们来教我们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我们还有几个运动员比较调皮,快来猜猜他们是谁吧!
(五)活动四:我学会——用规律,猜字义
1、学生完成研学单,根据图片和生字偏旁进行连线,如:蜈蚣、鹦鹉、鲸鱼、鲭鱼、蚜虫、鹭鸶的词语和图片,学生自主连线,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连?
6、如果让你给这些词语分类,你会怎么分?(根据偏旁分类)
师:你的分组合情合理,奖励你带着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形声字口诀
形声字口诀——形声字,有规律。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明字义。(多种形式朗读口诀:师生合作读、男女读、拍手读)
(六)总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动物儿歌》、《操场上》、《小青蛙》以及《语文园地五》中的“识字加油站”了解了形声字的规律,下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一规律,走进《古对今》、《人之初》这两篇课文,一起去发现这两篇课文中所藏着的形声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有规律的形声字
形旁+声旁
七、教学反思
优点: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很清晰,而且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转换设计比较巧妙,自然地进行了过渡。本节课立足于任务群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充分突出了整体性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关照了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回顾自己磨了这么多次课的经历,这次公开课的上课效果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进。由于所创设的情境充满趣味性,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朗读课文内容时,结合动作,对所学课文进行复习,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游戏环节,学生热情高涨,老师和坐着的学生合作给上台参加游戏的同学出题,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让我感到最快乐的,大概就是来自听课教师的夸赞吧!刚上完这节公开课,一下讲台,就有一位老师走到我面前给我竖起大拇指夸奖我,接着就是有来自其他学校的老师给我发来微信找我要这节课的课件。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
不足:低段学生在表达能力上还有待加强,学生心里清楚,但却无法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当我看到学生无法顺利说出答案时,心里也有些着急,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帮他/她说,实际上,如果上课时,我再多请几名学生进行补充回答,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会更好一些。作为教师,应当允许答案表述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