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1.理解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
2.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各自的分类、逻辑性质及正确运用
的意义。 ( 重 点 )
3.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各自的分类、逻辑性质,正确理解
各类判断的真值表。 ( 难 点 )
学习目标:
5分钟阅读课本P36-42, 梳理以下知识点:
1.复合判断及其结构、分类
2.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各自的含义、结构、分类
及逻辑性质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的要求和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
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 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
要说话: “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 ”
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
“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
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议题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探究与分享: P36 页】
点评:
仙鹤的话: 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是一个复合判断
你一 张嘴 你会掉下去 由两个判断组成
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
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这里的 判断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② 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
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
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
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 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 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 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P36
2.复合判断的含义: 是指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例如: 张某是法官,并且张某是共产党员。
是一个性质判断 是一个性质判断
两个“性质判断” 由“并且”连接成 一个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3.复合判断的组成:=联 结 词 + 支 判 断
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一个复合判断至少包含两个支
判断。)
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 如:“并且”、 “不但……而
且……”“虽然……但是……”等。
例如: 鲁 迅 既 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 既…又…是联结词
支判断 支判断
要么 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支判断 支判断
要么 … 要么 … 是联结词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支判断是 联结词是
4.复合判断的种类 :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 言判 断 、假 言判 断等多个种类。
联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示例1: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示例2: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假言判断: 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示例3: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选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复合判断
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选 言 判 断
联 言 判 断
同时存在
可能情况 条件联系
必要性:全面地反映情况
总结:复合判断及其种类P36-3
假言判断
联结词
支判断

联言判断
联结项 联结项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联言支 联言支
联结项 联结项
如果今天下雨,那就不能上室外体育课了。
或者 你说错了,或者
选言支
前件:条件
假言判断
选言判断
联结项
后件:依赖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我听错了
选言支
联结项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PART
2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 “这篇散文
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 , 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
“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
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议题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点评:>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小华的评论: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是一个联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一个连接词组成。
两个支判断是: “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
连接词是: “不但…而且 … ”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
么 , 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 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
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这个判断是假的,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他否认了其中一个联言 支可得出该判断为假,所 以 ,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
例1:“泰山既雄伟,又壮丽。”
·例2:这件衣服既价格便宜,又面料舒适。
例3:劳动归来后,虽然我很累,但是很快乐。
1.联言判断的含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组成:联言判断由联结项和联言支两部分组成。
议题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议题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
联言支 联结项 联言支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①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联结项举例: “并且”、 “ 既……又……”、“ 不但……而
联结项 且……”、 “虽然……但是……”等;
③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 此商
品物美价廉。 )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西个联言支。
联结项
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例如:“并且”、 “既……又……”、 “不但……而
且……”、“虽然……但是……”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此商品物美价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1.联言判断的含义
联结项
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 例如:
①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
②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
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
④张三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
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 ,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①主项相同:
“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 ②谓项相同:
“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 “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知识拓展
注 意 1 :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
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
例如,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
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
注 意 2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容易与关系判断混淆。
区别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
联言判断每个分句都成立; 关系判断两个分句都不 成 立。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 例②是关系判断。
特 别提醒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
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
不归,憨汉泣曰: “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
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
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是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 法 ,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进城。从选言判断 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
>(2)涉及选言判断。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 或是这样,
或是那样。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
议题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P38】
例 如 :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
这就是一个选言判断,它断定了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
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中 一种情况存在。
选,就是选择的意思。选言判 断是对可能的情况进行选择。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 选言判断的含义及组成
2. 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组成) :
组成: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①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
个选言支。
②联结 项:用 来联结选言支的 词 项,叫 作选 言判 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 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一般不能省略。
③联结词: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 “或者” “也许……也许……”“是……还是……”等。
举例:选言判断的逻辑示意图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选言支
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从选言支的关系看,选言判断分几类
第一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 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这是选言支相容的选言判断。
第二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 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这是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医生对小明说: “身体不好,或者是 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 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 “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
【探究与分享: P39 页】
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 一 种存在。
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
(2)选言判断的分类:
选言支之间关系
2.选言判断的分类:
(1) 选言支关系的两种情形:
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①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来表达。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2种 类型
3.选言判断的真假:
(1)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
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
断就是假的。 (即至少有一真,可以同真。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则判断必假。 ) P39二段
例如:窗台上的那些肉丢了,或者是猫干的, 或者是狗干的,或者是猴子干的。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逻辑性质
有一真即真 ,
全假则为假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
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判断为假
真 假
判断为真
假 真
判断为真
假 假
判断为假
(2)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 要求它的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举例: 这节自习课,要么改上语文课,要么改上 数学课,要么改上英语课。
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
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 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逻辑形式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为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 选言支的真值关系 的真值表: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3. 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 情 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能误用。
三 半 所应 该 注 音
注意:
选言支穷尽: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
选言支穷尽时,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不能穷尽时,要注意不要 遗 漏
真实的选言支。如果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5.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和意义:
【探究与分享】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
核武器。”
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
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
不准确。
(1)正确使用选
展核武器。
下出
9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 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 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 项 “ 或者 ” “或者……或者 … … ” “是……还是 … … ” “也许……也许 … … ”
“要么……要么 … … ” “不是……就是 … … ”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 其一 ”
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
全真皆假
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学以致用】说一说以下判断的类型。
1.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
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相容选言判断
2.或者你做对了,或者我做对了。 不相容选言判断
4.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下列句子相当于警察反驳该女的观 点。你认为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判 断
(1)如果你闯红灯了,你就是对生 命不负责!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只有不闯红灯,才是本着对生
(3)只要你闯红灯违法了,我就必 须开罚单!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4)只要活着,就要遵守法律!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命负责!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条件联系的含义: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 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关系, 就是条件联系。
2.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的含义: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
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 况的存在。 例1.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必会下降。
例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例3.只要生病了,身体就会不舒服。
3. 假言判断的逻 辑 结 构 ( 组 成 ) :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 ;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 。
假言判断逻辑结构示意图:
前件 后件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联结项-

①含 义 :用 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 ,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联结词:“如果……那么……”“ 只 有……才……”“……当且仅 当……”等。
判断1: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充分不必要
判断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必要不充分
判断3: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只要三个内角相等,三角形的三边就会相等。
既充分又必要
【思考】上述3个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之间分别存在着什么关系
4. 假言判断的分 类 :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 存在着3种条件关系,
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 件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
(1) 充 分 条 件假 言 判 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 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 前 必 有 后 )
②联结项: “如果……那么……” “倘若……则. … ” “只要. 光
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示例评析: P41 页】
例如: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思考】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是怎样条件关系 属于何种假言判断
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的情况。 “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逻辑形式:如果p, 那么q。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充分条件假言逻辑的逻辑意义:有之必然,即“有前件必有后件”。 因此,只有当前件是真而后件是假的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 其余情况,均为真。
总结: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形式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分类: ②逻辑形式:只有p , 才q。指的是q推出p
(2)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 判断。
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 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无前必无后)
③联结项: “只有……才……”“必须……才……”“ ……才……”“除
非……才……” “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
例如: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思考】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是怎样条件关系 属于何种假言判断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总结: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 年 龄不满十八周岁”必然会出现
“没有选举权”的情况。 “年满十八周岁”是“有选举权”不可
缺少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是怎样条件关系 属于何种假言判

只有p, 才q, 指的是q推 出p
①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 况。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②联结词:“……当且仅当……” 、 “如果……就……并且如果
不……就不……”
③逻辑形式: p 当且仅当q 或者当且仅当p, 则q。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分类:
(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 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总结:
逻辑形式
4.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
①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
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P42
例1: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
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
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
②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
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 2 :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
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5.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是什么
( 1 ) 原 因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 关系, 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 生错误。
( 2)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
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P42二段
6.判断的重要性
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构成 由联结项和选言支两部分组成
分类真假 相容选言判断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选言判 断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构成
由联结项和联言支两部分组成
判断真假
全真则真, 一假则假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总结:
含义 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 (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由前件、后件、联结项组成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
有前必有后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总结:
含义、构成、真假、意义
含义、构成、分类、真假、意义、要求
含义、构成、分类、真假、意义
2.含义:
3.种类:
(1)联言判断
(2)选言判断
(3)假言判断
1.必要性:
课堂小结
复合判断
【当堂检测】
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
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 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从复
【解析】联言判断的特点是强调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的特点是断定“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掌握“条件联系”
合判断的类型看,上述规定属于( )
A. 联言判断 B. 选言判断
C. 假言判断 D. 性质判断
A. 小丽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B. 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 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检验判断是断定事物之间情况条件关系的判断,据此可知B属 于假言判断。A属于选言判断;C属于联言判断。D是简单判断。
2.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
【当堂检测】
B
)
【当堂检测】
3.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A. 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
B. 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
温度在某一温度以上
C. 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 断,即“有之必然” “无之必不然”, 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g 。A、B、D 都符合“当且仅当”的特征。
①峰鱼只在长有浮藻的河中才能发现
②漠亚河中既没有浮藻,又发现不了繁鱼
③如果在漠亚河中发现了峰鱼,则其中肯定不会有浮藻
A. 仅仅① B. 仅仅②
C. 仅仅③ D.①②③ 都不能推出
【当堂检测】
4.大嘴鲈鱼只在有峰鱼出现的长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漠亚河中没有大
嘴鲈鱼。从上述断定中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解析】题干的第一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有繁鱼出现并且 长有浮藻的水域里,才会有大嘴鲈鱼。由“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否定 了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定后件无法推出任何结论。故正确答案是D
议题:假言判断的种类
甲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对乙说 : “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
对丙说 : “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 : “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 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
(1)复合判断有哪些类型
(2)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哪几种条件关系
(3)说一说,来的是否该来,没有来的是否不该来 为什么
提示: (3)
①甲对乙讲的是充分条件。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他可以 来也可以不来。
②甲对丙讲的是必要条件。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该来。现在丙受到邀请,他可以 来也可以不来。
③甲对丁讲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工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工没有受到邀请就丕 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