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附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
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
一、结构梳理
二、要点整理
1.民族关系的发展
时期 概况
春秋战国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秦朝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汉朝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魏晋南北朝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陆续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唐朝 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两宋 北宋与辽议和,达成“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北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金灭北宋,南宋的岳飞抗金,后宋金议和
元朝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影响: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台湾问题的由来
三、当堂监测
1.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张骞 B.霍去病 C.祖逖 D.王导
2.秦汉时期,面对北方某一民族对北部边境的侵扰,秦朝派蒙恬、汉朝派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军予以军事打击。由此可知,这一民族是(  )
A.东胡 B.匈奴 C.越族 D.鲜卑
3.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
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4.如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  )
A.经济的发展 B.艺术的高超
C.民族的交融 D.军力的强盛
5.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羹、芜煮等: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出“胡床、胡坐”的引入,使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相比,风格上更接近汉族的特点。这些转变说明了(  )
A.南北方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中外交流频繁,内涵丰富
C.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D.民族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6.文成公主是唐王朝的公主,在藏族的视野中代表着中原文化,但她又是吐蕃赞普的妻子,被藏族民众视为度母(美丽的女神),具有神圣性。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加强了民族交融 B.发展了吐蕃经济
C.丰富了中原文化 D.促进了艺术发展
7.看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我国北宋时期政权并立形势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作者讽刺的是(  )
A.北宋统治者 B.辽国统治者
C.南宋统治者 D.西夏统治者
9.由于政令统一、交通便利,遍及全国的驿站将山水迢递、素无往来的各民族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见,元朝的统一(  )
A.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B.推动了交通领域的发展
C.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维持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10.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对(  )
A.台湾的管辖 B.西藏的管辖
C.广西的管辖 D.新疆的管辖
11.七年级同学围绕“历史的延续与变迁”主题设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识读地图——认识疆域变化】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观察如图朝代形势图,指出从图1到图3呈现的历史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活动二【分析表格——洞悉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制定并实施了治理边疆的政策,并实行有效的管辖。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时间 事件
贞观年间 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713年 康熙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方式(至少三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活动三【解析文物——感知民族交融】
材料三 文物蕴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辨识其中含义,是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途径之一。
(3)如图四文物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请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介绍应包含文物产生朝代、内容和意义。)
12.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了艰辛。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元朝的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北、西南等地区也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材料二:
材料三:“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西南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图文内容,1653年正式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的是哪位清朝皇帝?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描写的“驱除荷虏”的一代英雄是谁?他的“千秋功业”主要指什么?
(4)结合以上史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10 BBDCD ACCAD
11.(1)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或由政权并立(分立)走向全国统一。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政权并立)局面;初步奠定中国疆域规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方式:战争(武力、平叛)、设机构、册封、颁布法律等;影响: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有利于边疆安定,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示例1:①《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是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示例2:③清朝乾隆时,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2.(1)宣政院。
(2)顺治帝。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或管理政教事务。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