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4)中国近代列强侵略与救国探索(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4)中国近代列强侵略与救国探索(附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4)
中国近代列强侵略与救国探索
一、结构梳理
二、要点整理
1.近代列强的侵略与近代化的探索
2.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探索
(1)救国道路
(2)重大会议
(3)道路探索
事件名称 内容或影响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 1927年,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文家市决策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 1927年,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古田会议 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当堂监测
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
史料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鸦片战争使中英两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 《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开启了外国资本主义服务中国发展的进程
D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A B.B C.C D.D
2.有学者指出:“这个事件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还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面挣脱传统的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事件是(  )
A.天京事变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如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
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4.与如图所示现象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
A.鼓励发展工商 B.照搬西方模式
C.主张重农抑商 D.宣扬中国传统
6.“蔡锷与从前的老师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保卫中国四亿黎民的荣誉和骨气。云南革命党人……向袁发布通牒,给他两天时间取消帝制运动。当袁拒绝时,云南便于12月25日宣布独立。”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7.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图示反映的主题是(  )
A.民主化的实践 B.近代工业的兴起
C.近代化的探索 D.封建制度的终结
8.朱德元帅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是(  )
①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地方 ②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地方
③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地方 ④长征开始的地方。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0.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①处应该填写(  )
A.孟良崮战役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共和的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时代最响亮的口号。
材料二: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四:他们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象征中国的历史发展迈向新的转折。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材料五: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材料二中的“三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缺陷。并指出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4)材料四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阶级?“新的转折”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2.“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材料三《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四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 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指出该运动是在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下开展?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和阶段上有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
(3)材料四中陈独秀等人为了救治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4)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10 BACDA CCCCB
11.(1)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
(2)民主、科学。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阶级:工人阶级。新的转折: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12.(1)洋务运动;严重的内忧外患;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
(2)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是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由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