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5)新中国的成长历程(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5)新中国的成长历程(附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5)
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一、结构梳理
二、要点整理
1.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项目 事件 内容或影响
政权巩固 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制度完善 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视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政策创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思想精髓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国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
三、当堂监测
1.在生死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开展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2.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小钱币,大历史”,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人民币图案,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A.政治制度民主化 B.生产资料国有化
C.国家经济工业化 D.生活水平现代化
4.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5.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7.如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
A.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大跃进运动结束
C.拨乱反正的结束 D.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8.小说《大江大河》中说,“吉恩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他们都认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某同学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整理出下面表格,其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
名称 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如图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设计的年代尺。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11.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不同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1952年底)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政权全面建立……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经济结构也发生重要变化,国家不仅垄断了金融,统制了对外贸易,掌握了铁路、矿山等经济命脉,而且国营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也超过了私人经济……私人企业也已在国家的掌握之中,半数以上的私人工业已经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材料二 1978年与2022年中国三大产业比例变动图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特征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做过一项调查,让约70名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评价世界经济和政治,在被问及哪个全球组织最具竞争力和可信度时,64%的受访者给中国共产党以肯定。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09日05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表现。
12.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来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材料三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指的是什么?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中国农村改革”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落实邓小平的讲话精神,我国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请说出一个具有代表性城市或区域。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归纳一个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