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易错陷阱-力学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易错陷阱-力学部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易错点01 机械运动常考易错陷阱
易错陷阱1:有关长度的精确测量问题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类问题注重考察测量工具的科学使用,对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等指标参数的设计比较灵活,考生容易出现分度值判定错误、精确测量过程中估读位的表示错误等问题。
【解题技巧】
1.明确测量工具的基本参数(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找准并分别读取测量的起始位置,读数时遵循“大数减小数”的规则;
3.牢记读数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易错陷阱2:运动的相对性问题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取某一标准后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才是准确的,考生容易混淆运动描述过程中参照物的选取,从而导致物体运动情况判定的错误。
【解题技巧】
1.地球力场下,不明确指出参照物的情况通常以大地为参照物;
2.运动描述过程中指向性词汇后接的物体通常为所选取的参照物。
易错陷阱3:变速运动的快慢及平均速度相关问题
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对于时间、路程均不相同以及变速运动的问题需通过求解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考生在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进而出现分析求解错误的问题。
【解题技巧】
1.判断物体运动的路径与运动的快慢;
2.结合物体运动特性判断v-t曲线的相关性质;
3.对比分析时,注重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数量关系。
易错点02 质量和密度常考易错陷阱
易错陷阱1:有关质量、密度的概念辨析问题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表示一定体积的物体的质量,二者体现了不同的物理意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量,由于物体种类的差异,密度可以作为物体的特性用来鉴别物体。二者概念相近,容易造成理解混淆的问题。
【解题技巧】
1.明确研究的物理对象;
2.确定问题指向点是关于含有物质多少还是强调质量与体积的比重关系;
3.牢记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都无关。。
易错陷阱2:混合密度辨析问题
实际物理问题中,常会构建混合密度问题,此类问题主要体现不同种类物质为实现某一目标进行混合配制的情况,在分析求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的数学方法求平均,忽视物理概念下的平均的含义的问题。
【解题技巧】
1.明确物理情景中所含物质的种类以及对应的数量关系;
2.确定数学、几何模型上的数量关系;
3. 运用混合密度计算公式求解混合物密度。
易错陷阱3:m-V曲线对应关系下的密度比较类问题
物理学中比较物体密度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物体的体积关系,也可以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关系,对于质量、体积均不相同以及混合物的相关密度比较问题需通过求解平均密度进行比较,考生在区分质量、密度、混合物质量、混合物体积、混合物密度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进而出现分析求解错误的问题。
【解题技巧】
1.确定m-V图像关系中的恒定物理量;
2.结合密度比较法则分析密度变化形式;
3.对比分析等质量情况下比较体积、等体积情况下比较质量的相应数量关系。
易错点03 声现象常考易错陷阱
易错陷阱01 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
“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错陷阱02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错陷阱03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错陷阱04 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
易错陷阱05 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易错点04 光现象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 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
(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
易错陷阱02 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易错陷阱03 影与像、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辨析。
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
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易错陷阱04 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易错陷阱05 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
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
易错点05 透镜及其应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 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
易错陷阱0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不熟练。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易错陷阱03 凸透镜成像的变焦问题分析不到位。
当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时,其对光的偏折能力也发生变化:焦距越小(透镜越厚),偏折能力越强。
易错陷阱04 凸透镜的应用之眼睛与眼镜,佩戴眼镜后的各种变化理解不透彻。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变的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晶状体通过调整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物距减小,焦距也减小;物距增大,焦距也增大.当“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小,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延后,会导致像距增大;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提前,会导致像距减小。
易错陷阱05凸透镜的动态成像情景分析不熟练。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居在透镜两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无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易错陷阱06 凸透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实像)。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物与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若将物向上移动,则所成的实像会向下移动,如实验时间过长,蜡烛燃烧变短,则实像向光屏上方移动.实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易错点06 物态变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 常见的白气、白雾的理解易错?
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而白气、白雾是悬浮在空中的雾状小水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白气、白雾等出现的情况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的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冷的物体冒白气。它们虽然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但是水蒸气的来源不一样。不要把看得到的白气、白雾错误地当成水蒸气
易错陷阱02 物态变化的判断易错?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生活中有很多天气的变化都属于物态变化,例如雪是凝华形成的,雾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露是液化形成的等,有些同学容易把汽化和液化混淆在一起,或写错别字,比如把“汽化”错写为“气化”,把“熔化”错写为“融化"。
易错陷阱03 熔化和沸腾的条件理解易错。
认为晶体达到熔点就会熔化,液体达到沸点就会沸腾。
冰的熔点是0℃,有些同学就认为冰达到0℃就会熔化。事实上,冰熔化的条件是:(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冰块正在熔化时,如果撤掉热源,冰块吸不到热将不再熔化。同样,液体沸腾也需要类似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易错陷阱04 忽略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易错。
气压对液体的沸点有影响,高压锅内气压一般是1.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如果在真空罩里放一杯40℃的水后开始往外抽气,会发现40℃的水也能够沸腾.
易错陷阱05 温度的理解和温度计的读数易错。
1.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分,我们可以说某个物体温度很低,但是不能说某个物体没有温度.
2.关于温度计的读数是个易错点,我们可以先找零刻线的位置,然后假设温度升高,判断液面是靠近零刻线还是远离零刻线,如果是靠近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下,如果是远离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上.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认清楚零刻线的位置而会把温度读错。
易错点07 内能及其应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 分子间作用力理解不深易错?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易错陷阱02 热传递的条件分析不清易错?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而不是从能量高的物体传到能量低的物体。热传递只与温度高低有关,与能量高低无关。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易错陷阱03 汽油机的4221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易错。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易错陷阱04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记忆不清易错。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易错点08 力和运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易错?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体对B物体施力时,B物体同时对A物体施加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被称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易错陷阱02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易错?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个点上,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也可以在物体之外。
易错陷阱03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理解易错。
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于静摩擦力,我们是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其大小的。
易错陷阱04 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易错。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挤压、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且接触面粗糙这里我们要明确“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相对”是以跟被研究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为参照物,来描述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则多以静止的地面为参照物。
易错陷阱05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易错?
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有些同学误以为速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越大,是忽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本质因素。
易错陷阱06 运动的物体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
物体间有没有摩擦力主要看物体间有没有相对运动,或者有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无关。
易错点09 压强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1:不同状态物体对应压强的辨识问题
固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主要通过固体的形变成都来体现;液体和气体作为流体,相较固体有一定的变化,除对接触且存在压力的物体可以产生压力的作用效果之外,对位于流体内部的物体也存在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不同状态物体受力的作用情况及作用效果时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
【解题技巧】
1.明确物理情境中研究的目标物体;
2.分析接触力的存在形式;
3.判定接触力是否造成了形状变化的作用效果。
易错陷阱2:不同物理结构下的压强分析问题
通过构建不规则物体的受力模型,混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类别包括不规则固体压强问题、固体切割类压强变化问题、不规则容器对应的液体压强问题等,考生对于非标准物体模型的分析存在理解困难,从而导致判定作用在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的错误。
【解题技巧】
1.不规则固体压强问题
①概念分析法:确定物体间的作用力,明确作用在受力面积上的实际压力,结合压强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
②补齐切割法:针对具体物理模型,对规则受力面积模型,超过底面形状的部分采用切割法,不足底面形状的部分采用补齐法。
2.固体切割类压强变化问题
①水平向切割: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减小;
②竖直向切割: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减小;
③等质量、体积切割:受力面积的变化形式不确定,压力减小。
易错点10 浮力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1:浮力有关概念及对物体运动情况影响的辨识问题
通过实际模型混淆浮力的产生原因及浮力对具体物理模型中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考生容易出现判定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方向即为物体所受浮力方向等概念辨识错误。
【解题技巧】
1.明确物理模型中的研究目标;
2.判定物体在物理模型中的运动情况;
3.对目标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4. 辨识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的对应关系。
易错陷阱2: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体积关系的辨识
浮力是物体进入液体后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浮力的大小会随着物体进入液体中的体积的大小变化发生改变,考生容易混淆物体进入液体过程中下潜深度与浸入体积的概念,从而导致物体受力情况判定的错误。
【解题技巧】
1.确定物体初始位置是否处于浸没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重点区分物体浸没前的深度、浸入体积关系与浸没之后的深度、浸入体积关系。
易错陷阱3:物体密度与浸入液体中体积关系影响下的浮力辨识问题
通过设计相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不同物体在相同液体中、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等物体浮沉模型考查学生浮沉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力学平衡,考生容易混淆密度相互关系对浮沉情况影响与浸入体积对浮沉情况影响二者的关系。
【解题技巧】
1.明确物体与液体在物理模型中的密度关系;
2.明确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4.判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易错陷阱4:结合物体浮沉情况的实际应用类浮力问题
结合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情况的差异,构建物理情景,通过运用不同平衡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得到物体或液体的相应物理性质关系。
【解题技巧】
1.判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2.构建力学平衡等式;
3. 运用相关物理原理求解物理量。
易错点11 功和机械能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0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判断易错?
(1)有力而无距离:
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有距离而无力:
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
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4)力做功的两种情况
①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②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克服某个力做功。
易错陷阱02(1)功和功率的比较理解易错?
(1)“功”表示做功的“多少”;
(2)“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3)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做功快;
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
易错陷阱03功率的计算应用易错。
(1)公式P=Fv的适用条件: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所做的功的功率可表示为Fv。(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拉力,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该公式也适用于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只能用于求平均功率,P=Fv既可以用于求平均功率,也可以用于求瞬时功率。
(3)由公式P=Fv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易错陷阱04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易错。
(1)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2)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3)机械能守恒一般都是理想状态下才发生的,物体能量的转化一般都不太可能只有机械能的转化,还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4)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是守恒的。
(5)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中,若受摩擦等阻力,则机械能的总和减少。
(6)“在光滑面上”、“不计空气阻力”等文字,表示没有摩擦等阻力,此时机械能总和可看作是不变的。
(7)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8)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易错点12 简单机械常考易错陷阱分析
易错陷阱1:作用力与力臂发生变化后的杠杆平衡分析问题
当杠杆所处模型中的作用力、力臂发生变化时,杠杆对应的状态也将发生变化,分析杠杆的平衡情况及力的大小变化时,考生容易忽略力与力臂的相关变化,造成平衡情况的分析错误问题。
【解题技巧】
1.找准支点,确定杠杆的平衡情况;
2.结合平衡条件,分析各个力与各个力臂的对应变化情况;
3. 针对力臂与作用力的相对变化关系,分析杠杆模型中的平衡问题。
易错陷阱2:最大力臂对应的最小作用力辨析问题
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杠杆遵循杠杆的平衡条件,针对极限变化情况考生容易出现最小力与最大力臂对应关系的判定错误,出现习惯性限定作用力方向进而混淆最大力臂的与最小作用力的问题。
【解题技巧】
1.确定杠杆的支点及作用力的作用点;
2.选取杠杆的全长作为动力臂,分析得到最小作用力。
易错陷阱3:分析滑轮组绕线方式的问题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相应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需依托滑轮组的绕线方式,考生容易出现滑轮组绕线方式的判定错误,错误理解滑轮组绕线中的有效绳子段数应为动滑轮承载的绳子段数的有关问题。
【解题技巧】
1.在滑轮组的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横线,将滑轮组分成两部分;
2.在动滑轮部分,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的段数即为滑轮组绕线的有效段数;
3.滑轮组绕绳采用“奇动偶定”的原则,即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
易错陷阱4: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有关省力和省功的问题
【分析】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物理情境中涉及到力和功的概念,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考生容易混淆省力和省功的概念,出现混淆省力模型同时省功的判定错误。
【解题技巧】
1.滑轮组提升重物模型中,确定滑轮组的有效绳子缠绕段数n;
2.判定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提升重物的对应关系:F=(G物+G动)/n;
3. 确定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为h的对应关系s=nh。
易错陷阱5:使用滑轮组提升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决定所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效率高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省力还是费力是指做一定的有用功时,所用动力的大小比阻力小还是大,机械效率高不一定省力,考生在区分匀省力、省功、提升机械效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进而出现分析求解错误的问题。
【解题技巧】
1.判断提升物体过程中的有用功;
2.判断提升物体过程中的总功;
3.求解机械效率η=,判定提升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问题。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