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没有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自然观上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那么如何将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呢?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社会历史的本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非凡十年”的镜头,一起学习第五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新课导入必修4 第五课 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议题总议题:在“非凡十年”中,寻觅社会历史的本质议题2:透视“十年热词”,探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议题1:透视“十年成就”,探寻社会生活的本质议题议题1:透视“十年成就”,探寻社会生活的本质合作探究“非凡十年”成就思考:这非凡十年的成就都谁创造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劳动者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劳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的实践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精神文化领域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构成对象化为实践: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2)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3)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议题议题2:透视“十年热词”,探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012年“年度热词”:盛会盛事、航母出海、奥运拼搏,这是中国奋进的铿锵足音;异地高考、股市低迷、网络反腐,万千民意关切在此。合作探究2018年“年度热词”:宪法修正案、命运共同体、进博会、贸易摩擦、锦鲤、板门店宣言、立德树人、“一箭双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当选。2014年“年度热词”: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和萌萌哒。2014年十大流行语带有很重的政治味道。2022年“年度热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榨菜、俄乌冲突。思考:年度流行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时代特征,勾勒大事小 情,结合教材思考“年度热词”都属于什么?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1)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指大众的意识,非个人的意识练练手: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 自然地理环境G. 文学艺术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存在:BCDFH社会意识:AEG1.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2.嫦娥奔月的神话3.机器大生产4.“钓鱼岛是中国的”5.衣食住行6.小鲜肉、有钱任性、我也是醉了社会存在:1 3 5社会意识:2 4 62012年“年度热词”:盛会盛事、航母出海、奥运拼搏,这是中国奋进的铿锵足音;异地高考、股市低迷、网络反腐,万千民意关切在此。合作探究2018年“年度热词”:宪法修正案、命运共同体、进博会、贸易摩擦、锦鲤、板门店宣言、立德树人、“一箭双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当选。2014年“年度热词”: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和萌萌哒。2014年十大流行语带有很重的政治味道。2022年“年度热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榨菜、俄乌冲突。思考:年度热词(社会意识)是由什么决定的?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下 雪 了秀才:官员:财主:穷人:社会地位、所受的教育不同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大雪纷纷落地这是皇家瑞气下它三年何妨放 屁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从事的职业不同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结婚三大件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1660年江南水灾1720年河南大水灾1840年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60年中国三年的自然灾害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庚子年惹的祸?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那为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因为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例如:在我国,迷信思想和科学精神并存。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知识整合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生活中的物质社会生活中精神层面属于属于社会生活领域(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3、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古希腊的唯物论者赫拉克利特:只有智慧的人才是高贵的人,他蔑视群众,说什么:“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最高贵的人,在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德国哲学家尼采: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朱熹认为,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材料1:材料2:“钟南山”这三个字,几乎成了讲真话的代名词。每当流行性疾病气势汹汹来袭时,他一针见血的言论总能引起轩然大波。尽管非典已成为历史,可亲历者终身难以忘记。2020年80多岁的钟老再次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他无疑是我国抗击传染病的英雄。思考: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①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②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以往哲学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探究: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人们的活动受意识指挥、支配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社会历史(假象)未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最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什么?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拓展延伸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充满了困难、挫折与挑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请同学们课下观看《非凡十年》纪录片,运用所学到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以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