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理综 (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理综 (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化学学科答案讲解
7.【答案】C
【详解】A.碳化硅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 错误;
B.钛合金硬度大,耐压球壳是用钛合金制造而成,钛位于ⅣB 族,不是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15
个)和钇、钪共 17 个元素的总称。故 B 错误;
C.量子点为纳米级粒子,若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形成分散系为胶体,该分散系可能具有丁达尔效应,
C 正确;
D.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D 错误;
8.【答案】B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A 的分子式为 C15H16O2,A 项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反应物 B 分子中的苯环和酯基都是平面结构,由单键可以旋转可知,分子中所有原
子可能共平面,B 项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A 与 B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和苯酚,PC 上有酚羟基,所以 PC 和苯酚与 FeCl3
也可发生显色反应,所以不能用氯化铁溶液检验 A 是否完全反应,C 项错误;
D.由合成方法可知,每有 n molA 和 n molB 参与反应,会有 1 mol PC 生成,A 还有(n-1)个 H,n 个苯酚,
以及 B 还有(n-1)个苯氧基未参与形成 PC,所以 1 mol PC 生成时有(2n-1) mol 苯酚生成,D 项错误;
9.【答案】C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元素的电负
性:HB.由共平面结构式可知,N-甲基咪唑分子中的大π键由 2 个 N 与 3 个 C 原子形成,6 个电子形成,故表示
π65
为 ,B 项正确;
C.因为 4 个碳原子和 2 个氮原子共平面,故 N 原子均为 sp2杂化,C 项错误;
D.由结构式可知,N 原子中存在孤电子对,所以 N-甲基咪唑可以作为配体形成配合物,D 项正确;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10.【答案】D
【详解】A.高锰酸钾易腐蚀橡胶,应装于酸式滴定管中,A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本实验应该验证羟基 H 的活泼性,而用溴水反应取代的是苯环上的 H,验证的是苯环的 H 的活泼性,
验证的是羟基使苯环活化 B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HCl 易溶于水,用该装置吸收 HCl 制盐酸会产生倒吸现象,应采取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物质。比
如 CCl4,C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在食盐水的中性环境中,铁钉会发生吸氧腐蚀,会使红墨水左高右低,D 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11.【答案】C
【详解】A.中间体 X 中,Cu 化合价为+2 价,O 化合价为-1 价,Z 中 Cu 化合价为+3 价,O 化合价为-2
价,故 A 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 NO 的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转化①中既有氮氧极性键的断裂,也有氢氧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故 C 正确;
催化剂
D.总反应方程式为 4NO+4NH3+O2 4N2+6H2O,故 D 错误;
12.【答案】D
【分析】由用电器可知,放电时:电极 A 为负极,失去电子,B 为正极,此时糠醛转化为糠酸盐;充电时:
A 电极糠醛转化为糠醇,发生还原反应,A 为阴极,B 为阳极。
【详解】A.根据分析,放电时:A 电极糠醛转化为糠酸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
B.根据图 a 正极进入的是浓 KOH,而出去的是稀 KOH,OH-参与正极反应,所以 K+通过离子交换膜交
换,可得膜 a 为阳离子交换膜,B 错误;
C.充电时 B 为阳极,电极反应为:Ni(OH)2-e-+OH-=NiOOH+H2O,电极 B 附近碱性减弱,C 错误;
D.当 1 mol 糠醛转化时,转移 2 mol e-,铅蓄电池中 Pb 电极上 1mol Pb 转化为 1 mol PbSO4,增重 96 g,
D 正确;
13.【答案】B
c[Ni(CN)4 ]
2 c[Ni(CN)4 ]
2 c4 (CN )

【分析】x = c(Ni2 ) c(Ni2
=
1 ) c4 (CN ) K1·c4(CN-),lgx1=lgK1+4lgc(CN-)。同理 x2= K2·c6(CN-),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lgx2=lgK2+6lgc(CN-)。x3= K3·c6(CN-),lgx3=lgK3+6lgc(CN-)。根据后两者斜率相同,为 a,b。以及 K3>K2,
c{[Fe(CN) ]3 6 } c{[Fe(CN) ]
4
6 }
推出直线 a 代表 lg c(Fe3 ) 与 lgc(CN-)的关系,直线 b 代表 lg c(Fe2 ) 与 lgc(CN-)的关系,
c{[Ni(CN) 2 4] }
直线 c 代表 lg c(Ni2 ) 与 lgc(CN-)的关系。
c{[Fe(CN) ]3 6 } - c{[Fe(CN) ]
4 }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直线 a 代表 lg 3 与 lgc(CN )的关系,直线 b 代表 lg
6
c(Fe ) c(Fe2 )
c{[Ni(CN) ]2 }
与 lgc(CN-)的关系,直线 c 代表 lg 42 与 lgc(CN-)的关系,故 A 正确;c(Ni )
c{[Ni(CN) ]2 }
B.直线 c 代表 lg 42 与 lgc(CN-)的关系,将 p 点坐标代入c(Ni )
c[Ni(CN) ]2 c[Ni(CN) ]2 c4 (CN ) 1027.3
x 4 41= 2 2 4 = K1·c4(CN-),推出 K1= 1 4 =1031.3=100.3×1031,数量级为 1031,c(Ni ) c(Ni ) c (CN ) (10 )
故 B 错误;
C.同理,根据 AB 选项分析,K2=1036,K3=104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Fe2 ) c[Fe(CN) ]3 c(Fe2 ) c[Fe(CN) ]3 c6 (CN 42
K= 6 6
) K3 10 6
c(Fe3

) c[Fe(CN) ]4 c(Fe3
=10 ,故 C 正确;
6 ) c[Fe(CN)6 ]
4 c6 (CN ) K 362 10
D.因为 K3>K2,因此向含相同浓度的 Fe2+、Fe3+的溶液中滴加 KCN 溶液,先生成[Fe(CN)6]3-,故 D 正确;
27.【答案】(1) (1 分)第四周期第 IIB 族(1 分)
(2)FeOOH 和α MnO2 (2 分)
(3)ZnO+4NH3 H 2O+2HCO =[Zn(NH3)4]2++2CO 2 3 3 +5H2O(2 分)
(4) Pb、Cu (2 分)CuS、CdS、PdS(2 分)含锌离子的浓度较大, ZnS可能会析出,导致产品产率低
(1 分)
(5)浸出(1 分)
1 3 3
(6)4 (1 分) ( , , ) (1 分)
4 4 4
【分析】根据题目及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次氯酸钙的氧化性将含锌烟灰中的铁(II)和锰(II)氧化成 FeOOH 和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α-MnO2,然后过滤,加入氨水和碳酸氢铵将 Zn 元素转化成[Zn(NH3)4]2+,[Cu(NH3)4]2+、[Pb(NH3)4]2+、
[Cd(NH3)4]2+转化成相应的离子,加入试剂 X,除去 Cu、Pb、Cd 等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1)O 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Zn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 IIB 族
(2)根据信息(iii)图像可知,pH=11.6,Eh=0.70V 时,Fe(Ⅱ)转化成 FeOOH,Mn(Ⅱ)转化成α-MnO2。
(3)“浸出”阶段溶解 ZnO 时消耗的 n(NH3 H2O):n(NH4HCO3)=2:1,同时生成[Zn(NH3)4]2+离子,所以
1molZnO 需要 4molNH3 H2O 溶解,所以 NH4HCO3需要 2mol。故对应的方程式为:ZnO+4NH3 H2O+2HCO 3
=[Zn(NH3)4]2++2CO 2 3 +5H2O;
(4)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锌的金属性强于 Cu、Pb,加入足量锌粉,可以把溶液中的 Pb2+、Cu2+、Cd2+
离子全部置换出来生成单质,因此滤渣 c 中除了过量 Zn 之外,还含有 Cu、Pb、Cd;根据表中给出的溶度
积常数,Ksp(CuS)方案,因为 ZnS 难溶于水,当 c(Zn2+) c(S2-)>Ksp(ZnS)时,会产生 ZnS 沉淀,降低 Zn2+利用率,导致产品
产率低;
(5)“蒸氨”时得到的混合气体 e 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返回至浸出工序循环利用;
(6)①由图可知,Zn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 O 是 4 个,呈四面体形,所以六边纤锌矿中锌的配位数为 4。
3
②根据原子 1的坐标可知底面左上角O原子为原点,晶胞棱长为单位 1,原子 2位于体对角线上的 4 处,
1 3 3
故坐标为( 4 ,4,4)
28.【答案】(1)三颈烧瓶 (1 分) B(1 分)
(2)FeCO3或Fe OH 2 (1 分)

(3)NaOOC-CH=CH-COONa+FeSO4 Fe(OOC-CH=CH-COO)↓+Na2SO4(2 分)
(4)加快过滤速度,便于干燥,防 Fe(I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2 分) 盐酸和 BaCl2溶液(1 分)
(5)酸式(1 分)滴入最后半滴硫酸铈铵标准液,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2 分)
高锰酸钾溶液不仅氧化 Fe2 ,还氧化其中的碳碳双键(1 分) 66.67(2 分)
【分析】向富马酸( HOOCCH=CHCOOH )中加入 Na2CO3溶液先中和酸生成盐,并调节溶液 pH=6.5~6.7,
再滴加 FeSO4溶液可合成得到富马酸亚铁,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产品,再根据富马酸亚铁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Fe(OOC-CH=CH-COO))中有 Fe2+,溶液中的 Fe2+被 Ce4+氧化为 Fe3+,Ce4+被还原为 Ce3+,反应为:
Fe2++Ce4+=Fe3++Ce3+,可得富马酸亚铁与 Ce4+的关系式:Fe(OOC-CH=CH-COO)~ Ce4+,根据滴定消耗硫酸
铈铵[(NH4)2Ce(SO4)3]标准液的体积可计算出富马酸亚铁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理论产量和产品的实际质
量计算产品纯度。
【详解】(1)仪器 b 为三颈烧瓶,根据溶液总体积约为 140 mL,而三颈烧瓶使用的原则为溶液的体积介
于 1/3~2/3 之间,故选 B。
(2)反应容器中反应物FeSO4 和富马酸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进行起始投料,步骤②中加入的 Na 2CO3 溶
液要适量,若 Na 2CO3 溶液加入过量,Na 2CO3 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 pH 偏高,则制得产品可能含有FeCO3
或Fe OH 2 。
(3)富马酸首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NaOOC-CH=CH-COONa,然后 NaOOC-CH=CH-COONa 和硫酸亚铁反
Δ
应合成富马酸亚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OC-CH=CH-COONa+FeSO4 Fe(OOC-CH=CH-COO)↓+
Na2SO4;
(4)采用减压过滤的优点是加快过滤速度,便于干燥,防 Fe(I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可通过检验洗涤液中
是否含有SO2-4 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步骤④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
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 BaCl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所以试剂为盐酸和 BaCl2 溶液。
(5)①根据硫酸铈铵溶液显酸性,硫酸铈铵溶液应装入酸式滴定管。②根据邻二氮菲遇Fe2 呈红色,遇
Fe3+呈无色。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硫酸铈铵标准液,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
恢复原色;高锰酸钾溶液不仅氧化 Fe2+,还氧化其中的碳碳双键。③根据富马酸亚铁( Fe(OOC-CH=CH-COO))
中有 Fe2+,关系式为 Fe(OOC-CH=CH-COO)~ Fe2+,溶液中的 Fe2+被 Ce4+氧化为 Fe3+,Ce4+被还原为 Ce3+,
反应为: Fe2++Ce4+=Fe3++Ce3+,故 Fe(OOC-CH=CH-COO)~Ce4+。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中第二次数据误差太
大,去掉,故体积的平均值为 20.00 mL,富马酸亚铁的物质的量是 n(Fe(OOC-CH=CH-COO))=n(Ce4+)=0.l
0.00200mol×170g/mol
mol/L×0.0200L=0.00200 mol,故所得产品的纯度为: 0.51g ×100%=66.67%。
29.【答案】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详解】(1)根据 所示,在 700℃左右会出现两个吸热峰,说明此时 CuSO4
发生热分解反应,从上图可以看出,700℃时质量由 1.6mg 减少为 0.8mg,说明剩余固体为 CuO,还有其
700℃
他气体产出,此时气体产物为 SO2、SO3、O2,所以可能出现的化学方程式为①CuSO4 CuO+SO3↑;②
700℃
2SO3 2SO2+O2,结合反应中产物的固体产物质量和气体产物质量可以确定,该反应的产物为 CuO、SO2、

SO3、O2,故答案为 CuO、SO2、SO3三种氧化物。从上述分析可得 700℃时,固体已变成 CuO,并且根据
TG 图像可以看出,875℃时,固体质量由 0.8mg 减少到 0.72mg,故 1molCuO 失去了 0.5mol O 原子,可得
方程式为 4CuO 2Cu2O+O2↑ 。
(2)(i)根据所给的反应方程式,NO2 在反应过程中先消耗再生成,说明 NO2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反应①为慢反应,所以其为决速步。
(ii)近年来,铅室法被接触法代替,因为产物有亚硝基硫酸等,产物不纯,接触法制得的是 H2SO4·nSO3,
可制得各种浓度的硫酸溶液,铅室法生成硫酸浓度低,用途受限。(答案合理即可)。
(3)(i)a.根据不同转化率下的反应速率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先加快后减慢,a 错误;
b.从图中所给出的速率曲线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转化率越低反应速率越快,但在转化率小于 88%时
的反应速率图像并没有给出,无法判断α=0.88 的条件下是平衡转化率,b 错误;
c.从图像可以看出随着转化率的增大,最大反应速率不断减小,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c 正确;
d.从图像可以看出随着转化率的增大,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也逐渐降低,这时可以根据不同转化率
2
n SO3 p 总
2
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以减少能源的消耗,d 正确; p SO n 总 n2 SO 3 3
2 2 n2p SO p O n SO SO
p O
2 2 2 p p O 2 2总
(ii)
2
利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 n 总 = ;
m2b2 b2
m2 (1 b)2· p(O2) (1 b)2· p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设 SO2 初始量为 m mol,则平衡时 n(SO2)=m-m·b=m(1-b),n(SO3)=m·b,Kp= = 。
(4)(i)由装置图可知,左边电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SO2+2H 2 2O-2e-=SO +4 +4H ,右边电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ii)由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的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故体积比为 2:1。
30.【答案】
【分析】 与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Ⅱ ,
先后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Ⅲ 转化为Ⅳ ,然后 在 Fe/HCl
作用下生成的 V 转化为 VI , 先加成后消去生成
VII , 在 和 t-BuOH 作用下生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成非洛地平 。
【详解】(1)物质Ⅱ 的官能团为硝基和酰胺基。Ⅲ 的分子式为 C6H5N2O2Cl。非
洛地平 中画 的为手性碳;
(2) 在 Fe/HCl 作用下生成的 V ,去氧加氢为还原反应。
(3)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1molVII 中苯环消耗 3molH2,环外 1mol 碳碳
双键消耗 1molH2,1mol 酮羰基消耗 1molH2,所以最多能与 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对比结构简式可知 VI 先醛基加成后消去生成 VII ;
(5)在 I 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具备题中条件的结构为两种,一种是含有-NO2 、
-NH2和-CH2CHO,共有 10 种,分别为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另一种是含
有-NO2 、 -NH2 和-COCH3,类似上述位置,共有 10 种。
(6)根据Ⅰ→Ⅱ硝基取代苯环上的氢,Ⅳ→Ⅴ氨基取代硝基,Ⅴ→Ⅵ醛基取代氨基,以苯为原料制备苯甲醛
的合成路线为: 。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故与磷脂分子尾部结合部分具有亲脂性,A正确。由
图可知,ABC 转运蛋白在转运抗癌药物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B 正确。ABC 转运蛋白在
转运药物时,会消耗 ATP,因此将抗癌药物转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 正确。ABC 转
运蛋白能将抗癌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肿瘤细胞 X 中 ABC 转运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
细胞,故在肿瘤细胞 X 中,表达量高会降低抗癌药物疗效,D错误。
2.答案:D
解析:涡虫生存于水质十分洁净的环境中,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故可观察涡虫在不同水体
中的反应能判断水体污染情况,A 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成体未分
化细胞能分化成神经细胞和生殖系细胞在内的近 40 种细胞,其细胞内含有涡虫生长发育所
需的全部基因,B正确。研究人员采用从中间横切涡虫的方法,探究了温度对涡虫再生的影
响,发现从 19~30℃,涡虫再生成活率先增大后减小,推测温度可能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
性来影响涡虫的再生,C 正确。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使得同一双
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
中进化,D错误。
3.答案:D
解析:A.水中毒时,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水均增多,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下降,细胞内
液中钾离子浓度也下降,A 错误。出现的疲倦、嗜睡、食欲减退症状,与神经细胞的敏感性
下降,接受内外刺激后不易产生动作电位有关,B错误。C.水中毒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升高,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增加,防止血钠进一步下降,C 错误。补充一定量适宜浓度
的高渗氯化钠溶液能适当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缓解水中毒症状,D 正
确。
4.答案:A
解析: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氮元素缺乏时
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氮元素缺乏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一定量培养液中的氮元素含量是
制约芜萍种群数量增加的密度制约因素,A 正确。由图可知,在自然水域中芜萍数量超过 K/2
时捕捞,捕捞后剩余量为 K/2,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B错误。纤维素仅含有碳、氢、氧三
种元素,因此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不能用于合成纤维素,C 错误。重金属和有机杀虫剂会通过
生物富集现象在芜萍体内积累,并通过捕食作用在家禽体内富集,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杀虫剂
的家禽不能作为人类的食物,D 错误。
5.答案:C
解析:DMD 基因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是肌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DMD 患者体内含
有异常抗肌萎缩蛋白,表现为肌肉萎缩,说明 DMD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
物性状,A正确。甲女士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甲女士弟弟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甲女士的母亲,
又因为甲女士的外祖父表现正常,因此甲女士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甲女士的外祖母。
同理,甲女士舅舅的致病基因也来自甲女士的外祖母,B 正确。甲女士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
因,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甲女士完全正常的概率为 1/2,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
概率也为 1/2,又因为甲女士的丈夫表现正常,所以贾女士生患病儿子的概率为 1/8,C 错
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1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6.答案:B
解析:选育出的优良菌种需经过扩大培养后,增加菌种量,才能用于体积较大发酵罐中培养
基的接种,用于大量生产,A 正确。向发酵罐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应滤过除菌后再加入,加
入多种抗生素可能会杀死菌种,有效避免杂菌的污染的方法是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进行严格
的灭菌,B 错误。控制通气量,向发酵罐内适时补充营养物质,控制搅拌速度可使发酵罐内
的溶解氧保持在适宜浓度范围,有利于异养需氧型工程菌充分利用 O2和营养物质、充分利
用发酵罐空间生长繁殖,提高脂肪酶产量,C、D正确。
三、非选择题
31.(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答案:(1)线粒体基质(1分)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
量的能量
(2)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含量增加,C3还原的速率加快,CO2
固定速率加快
(3)氧气浓度为 2%、光补偿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氧气浓度为 21%、光补偿
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呼吸速率之和,2% O2和 21% O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速
率基本相等。因此,与氧气浓度为 2%相比,氧气浓度为 21%时,植物细胞需要更高的光强以
提高光合作用速率(3 分)
(4)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呼吸速率逐渐增大(1 分) 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消
耗,从而增加产物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1)光照强度为零时,该植物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该植物叶肉细胞线粒体中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具体的反应过程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
出少量的能量。
(2)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该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吸收的 CO2速率
增加,其原因是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含量增加,C3还原的速率加
快,CO2固定速率加快。
(3)与氧气浓度为 2%相比,氧气浓度为 21%时光补偿点更高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 2%、光补
偿点时,2% O2可抑制光呼吸,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氧气浓度为 21%、光补偿点时
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呼吸速率之和,2% O2和 21% O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速率基
本相等。因此,与氧气浓度为 2%相比,氧气浓度为 21%时,植物细胞需要更高的光强以提高
光合作用速率。
(4)研究表明,2% O2和 21% O2浓度下细胞呼吸强度基本相同,2% O2可抑制光呼吸,2% O2
和 21% O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之差可作为光呼吸速率。根据图 2 可知,光照强度在 0~1500
-2 -1
μmol·m ·s 的范围内,净光合速率之差逐渐增大,该植物叶片光呼吸速率逐渐增大。适
当减弱光呼吸可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产物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32.(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答案:(1)大脑皮层(1分) 条件(1 分)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
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蜂毒进入机体时刺激 B 细胞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
表面,当蜂毒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4 分) 免疫防御
(1 分)
(3)抗组胺药能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 H1 受体,使组胺不易与 H1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
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2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解析:(1)痛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被蜂蛰过的人,再次看到
这种蜂后会出现躲避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条件反射。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
量是有限的, 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机体不能只依靠食到嘴边才产生进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体遭受伤害时才启动防御反应。条
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
同的反应。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
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鱼、虾、牛 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
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有些人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
原的刺激下,B 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
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
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 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
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
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蜂毒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过程见上,表现在被蜇处出现瘙痒、
红斑等过敏反应症状。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是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御是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蜂毒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中免疫防御
异常的表现。
(3)结合图示,抗组胺药物能用来治疗蜂蛰引起的某些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组胺与 H1 受体后
引发过敏反应,抗组胺药能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 H1 受体,使组胺不易与 H1 受体结合,从
而抑制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33.(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9 分)
答案:(1)使土著鱼类栖息地范围变小、食物匮乏、天敌增多和种间竞争加剧等(3 分)
减小
(2)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2 分) 增长 协调、自生、整体和循环(2 分)
解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
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引入的鱼类,如麦穗鱼、池沼公鱼与东方欧鳊等与土著鱼类存在种间竞争,麦穗鱼在土著鱼
类繁殖季节会吞食鱼卵,池沼公鱼和东方欧鳊比土著鱼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迫使土著鱼类
向环境较恶劣的沿岸边或高海拔狭窄水域迁徙,使土著鱼类栖息地范围变小、食物匮乏、天
敌增多和种间竞争加剧等。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土著鱼类在种群内部的近亲交配,使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种群衰退,种群数量下降,导致种
群基因库减小。
(2)分解者主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水污染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被
分解者利用,将其分解。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种群数量会
越来越大。捕捞经济鱼类时,控制网眼大小,使捕捞后的经济鱼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持续
保证渔业高产。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
态学基本原理。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例如,在
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
3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
的关系。这是该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条件。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
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例如,在湿地
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减少水体污染物,增加水
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
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以人工种植本地湿地植物
为辅,营造植被类型和配置尽量保持原状和多样化,提高环境承载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
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
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
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
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引入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体现了整
体原理。
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
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
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乌伦古湖污染物的消除体现了循
环原理。
34.(每空 2 分,共 12 分)
答案:(1)15:1 8/15 (2)Aabb 或 aaBb AaBb
(3)基因 2 皱叶型植株不含 A 基因和 B 基因,生长素转运蛋白合成减少,生长素不
能从产生部位正常运输到茎的伸长区(作用部位),不利于茎的伸长生长,因此株高降低
解析:(1)以皱叶型植株(aabb)和野生型植株(AABB)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F1的基
因型为 AaBb,F2代中野生型(A_B_)的比例为 9/16,野生型(A_bb)和野生型(A_bb)的
比例均为 3/16;皱叶型(aabb)的比例为 1/16。因此,野生型与皱叶型的比例为 15:1。F2
代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1/15、AABb2/15、AaBB2/15、AaBb4/15、AAbb1/15、aaBB1/15、
Aabb2/15、aaBb2/15。其中,AABB1/15、AABb2/15、AaBB2/15、AAbb1/15、aaBB1/15 自交
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AaBb4/15、Aabb2/15、aaBb2/15 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会发生性状分
离的植株占全部野生型植株的比例为 8/15。
(2)两株野生型植株分别与皱叶植株杂交,后代中皱叶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1/2 和 1/4。这
说明第一株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因为它与皱叶植株(aabb)杂交后,后代
中皱叶型植株(aabb)的比例是 1/2;第二株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因为它与皱叶植
株杂交后,后代中皱叶型植株(aabb)的比例是 1/4。
(3)由图可以看出,基因 1,基因 3 和基因 4 在野生型大豆和皱叶型大豆的表达中无差异,
而基因 2 在皱叶型大豆的表达量减少。又因为 A 基因或 B 基因促进表达的是与生长素转运蛋
白合成有关的基因。据以上信息推测,A基因或 B基因能促进基因 2的表达,皱叶型植株株
高降低的机制可能是皱叶型植株不含 A基因和 B基因,生长素转运蛋白合成减少,生长素不
能从产生部位正常运输到茎的伸长区(作用部位),不利于茎的伸长生长,因此株高降低。
35.(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答案:(1)氨基酸序列 密码子序列(碱基序列) 脱氧核苷酸序列
(2)启动子和终止子
(3)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 1900 5 个工程菌 B 都
4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含有α-淀粉酶基因(2 分) 将不含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的质粒导入工程菌 B,使用同
样的引物对平板上长出的菌落进行 PCR,并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2 分)
(4)蛋白质
解析:
(1)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
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
需要的蛋白质。根据细菌 A 耐高温的α-淀粉酶(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应具有的结构(预期
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出耐高温的α-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将
细菌 A 的α-淀粉酶替换两个氨基酸后,耐高温的特性明显增加。进一步优化耐高温的α-
淀粉酶 mRNA 中密码子序列(碱基序列),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
应的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最后人工合成长度为 1539bp(核苷酸对)耐高温的α-淀粉酶
基因(合成新的基因)。
(2)工程菌 B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将获取的耐高温的α-淀粉酶基因插入到质粒
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使目的基因将来能正常转录。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氯霉
素抗性基因可用于后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检测。
2+
(3)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工程菌 B前,需先用含 Ca 的溶液处理工程菌 B,目的是使细胞处于
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用含氯霉素的平板筛选可能导入目的基因的工
程菌 B,得到 5 个单菌落。为进一步检测具有抗性的工程菌 B 中是否导入目的基因,可在耐
高温的α-淀粉酶基因插入点上游 200bp 和下游 200bp 处设计引物,进行 PCR,并对 PCR 产
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果如题图所示。
图中 1~5 菌落的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在 1900 bp(插入点上游 200bp+1539bp 耐高温
的α-淀粉酶基因+插入点下游 200bp)附近(PCR 结果只能根据 DNA 标准参照物大致作出分
析)有单一条带,说明 5 个工程菌 B 均有氯霉素抗性基因,都含有α-淀粉酶基因。为确认
以上 PCR 结果,需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应是耐高温的α-淀粉酶基因的有无,所以
对照实验的操作是将不含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的质粒导入工程菌 B,使用同样的引物对平
板上长出的菌落进行 PCR,并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是在 400bp(插入点上
游 200bp+下游 200bp,中间无 1539bp 耐高温的α-淀粉酶基因)处出现条带。
(4)根据(1)分析,以上获得耐高温的α-淀粉酶的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
5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2024 自治区三模物理答案详解
14. 选 A。解析:对板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
F mg cos F , mgsin F f ,当θ增大时,摩擦力 Ff增大,磁N
力 F 不变,FN增大;白板对板擦的作用力与重力等大反向,θ增
大时,作用力不变。故选 A。
2 m
15. 选 C。解析:对于确定的质子和磁场,其运动周期T 不变,尽管粒子的速率和
qB
半径一次比一次大,运动周期却始终不变。在两盒间加的交变电场,它也以同样的周期往复
2
Bvq mv E 1 q
2B2R22
变化,交流电的频率不变。A、B 均错误,由 ,粒子动能
R km
mv ,
2 2m
若要增大质子的最大动能,可以增大 D 形金属盒的半径,C正确。质子的最大动能与两盒电
压无关,D错误。
16. 选 D。解析:温度越高,f(v)最大值向速率 v 大的方向移动,说明虚线温度高,A 选项错。
温度低,f(v)的最大值大,表示某速率间隔内分子数占总分
子数的比率大,并不表示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大,B 选项错;虚
线对应状态下,也是正态分布,速率很小和很大的分子所占比
率都很小,具有中等速率的分子所占比率较大,C 错;图线与
坐标轴包围的总面积是 1,A、B 面积相等,则分子速率介于 0~v0
和 v0~∞的几率相等,均为 1/2,选 D,综上,选 D。
17. 选 B。解析: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
v 2 r 2 3.14 0.6 10
10
18 m / s 2.5 10
6m / s ,德布罗意波长
T 150 10
34
h 6.6 10 30 6 m 3 10
10m,选 B。
p 0.9 10 2.5 10
kQ Q kQ Q
18. 选 D。解析:对 A 电荷有: A O A B 解得Q 4Q
r2 4r 2 A O
设 A 电荷带正电,则 B 电荷也带正电,O 电荷带负电。过 O 点做 x 轴的垂线,垂线上有两
点场强为零,这两点与 O 点对称,取其中一点 C,如图
所示。设 C 点与 X 轴的距离为 h,由勾股定理可知,
AC2=r2+h2再由矢量关系
2kQA h kQ 3
2 2
O
2 解得 h r故选 D。r h r 2 h2 h 3
19. 选 AC。解析:
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动势有效值为 36V。
U U
当 R=4Ω时,设电压表的示数是 U2,则原线圈的电压 U1=4U2。副线圈电流 I 2 22 ;R 4
I1 n2 U由 得原线圈电流I1 2I2 n1 16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电阻 r 两端的电压U r I1r
U
2 ;再由 E U r U1解得U 2 8V 。A 选项正确。2
U 8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I2 2 2A。B 选项错误。R 4
副线圈输出功率P EI 21 I1 r
9
当I1 A P
81
时,副线圈输出功率最大 。
4 2
由E U1 I1r得,此时U1 18V
U n
由 1 1 得,此时U 9 V
U 2 n
2
2 2
由P U 2I2得,此时I2 9A
R U由 2 得,此时R 0.5
I2
C选项正确,故选AC
20. 选 BC。解析:设 AB、BC 间距离分别为 s1、s2。物体由 B 到 C 过程: E mg cos s2 ,
由 C 到 B 过程: Ek mg sin s2 mg cos s2,由已知: E Ek ,解得:2 tan 。
第一次经过 B 和再次回到 A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mg sin s1 2 mg cos s2 0,则
s1 s2 ,即 B为 AC的中点。C正确。由 A到 C过程:Ek0 mg sin (s1 s2 ) mg cos s2;
由 B 到 C 过程:Ek mg sin s2 mg cos s2 ,解得:Ek0 :Ek 5:3, Ek : Ek0 1:5A
错误,B 正确。由 C 到 B 的加速度大小 a上=g sin + g cos ,由 B 到 C 的加速度大小
t
a下=g sin
a
g cos 1,由 s2= at
2 下 = 上 g sin + g cos 得: 3,即物体
2 t上 a下 g sin g cos
由 C 到 B 的时间为由 B 到 C 的时间的 3倍,D 错误。故选 BC。
21. 选 AC。解析:以卫星 A 为例,A 的星下点初始位于赤道的东经 60°,如图 M 所示。此
时赤道上的 P 点位于东经 180°。当 A 再次经过赤道时,其
1
运动时间为半周期即 TA,此时由甲图可知 A 的星下点 N 就2
1
是 P 点,P 随地球自转 60°到 N 点,运动时间为 个地球自
6
1 1
转周期,即: TA T ,T
1
A T 。同理对于卫星 B 有:2 6 自 3 自
T 2B T 。因此TA :TB 1: 2, A : B 2 :1,A 正确,B3 自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A : r 3 T
2
B A : 3 T
2 Mm
B 1:
3 4 ,由牛顿第二定律:G 2 ma,r
2 2
则: a : a r : r 2 3A B B A 2 :1。C 正确,D 错误。故选 AC。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  案 D D D A C B C B C D C
题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  案 D B A C D B D AC BC AC
三、非选择题
22. (8 分)
(1)0. 705 (0. 704-0. 706 均给分) (2 分)
(2)补画三条实物连线,如下图所示(2 分)
U 2
(3) 1
U2 πd U1 U - (2 2分)      (4) ( - )(2 分)
I1 I2 4L I1 I2
23. (10 分)
0. 57 (2 分)   1. 6 (2 分)  C(2 分)
(1)如右图所示,连接 OP 即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光线(2 分)
x s
(2)n= 2 1 (2 分)
x1s2
24. (10 分)
解:(1)钢球 1 碰前的速度大小:
d v0 = =- 0. 2 m / s …………………………………………………………… (1 分)t2 t1
钢球 2 碰后的速度大小:
v = d
2 =- 0. 05 m / s ………………………………………………………… (1 分)t3 t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5 页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钢球 1 和 2 碰撞,动量守恒:
m1v0 =m1v +m v 1 2 2 ……………………………………………………………… (1 分)
解得钢球 1 碰后的速度大小:
v1 = -0. 05 m / s  …………………………………………………………… (1 分)
t 2 ~ t3 时间,钢球 1 的位移:x1 = v1( t3 -t2)= -0. 1 m  ……………………… (1 分)
位置如图:
        ………………… (1 分)
(2)系统碰前动能:
E 1 2 -3k0 = m1v0 = 2×10 J  ………………………………………………………(1分)2
碰后总动能:
E = 1 m v2 + 1
m 2k 1 1 2v2 = 7. 5×10
-4 J  ………………………………………… (1 分)
2 2
Ek0 >Ek,故为非弹性碰撞。 …………………………………………………… (2 分)
25. (14 分)
解:(1)A 球飞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以速度 vx = vcosθ = 6. 4 m / s 做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以速度 vy = vsinθ= 4. 8 m / s 做竖直上抛运动。 …………………… (1 分)
小球 A 落入圆筒时,其水平速度仍为 vx = 6. 4 m / s。 此后,小球 A 在水平面内由筒
壁弹力 FN 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下抛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v2
F =m x
N = 32 N    ………………………………………………………… (2 分)R
由牛顿第三定律,其对筒壁弹力 F′N =FN = 32 N …………………………… (1 分)
(2)小球 A 从抛出到落入筒中,其竖直运动位移大小为:
h=L-Lcosθ= 0. 2 m ………………………………………………………… (1 分)
设运动时间为 t1,由运动学公式:h= -v
1 2
y t1 + gt …………………………… (1 分)2 1
小球 B 做简谐运动,由单摆周期公式,其完成一次全振动时间
T= 2π L = 2 s ……………………………………………………………… (1 分)
g
由题意知 A 球在圆筒中下落时间为 t2 =T-t1 = 1 s ………………………… (1 分)
v
A 球角速度 ω= x = 40rad / s ………………………………………………… (1 分)
R
则其转过的角度 θ=ωt2 = 40rad ……………………………………………… (1 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5 页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3)小球 A 落入筒中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 vCy = -vy+gt1 = 5. 2 m / s …………… (2 分)
在筒中竖直方向做竖直下抛运动,运动时间为 t2 = 1 s,
则筒的高度:H= vCy t2 +
1 gt22 = 10. 2 m ……………………………………… (2 分)2
26. (20 分)
解:(1)由图乙可知:U= 0. 4t(V) …………………………………………………… (1 分)
电流 I= U = t(A) ……………………………………………………………… (1 分)
R
电动势 E= I(R+r)= 0. 5t(V) ………………………………………………… (1 分)
再由 E=Blv 得 v= t(s) ……………………………………………………… (1 分)
加速度 a= 1 m / s2 …………………………………………………………… (1 分)
设 F 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Blv=ma ………………………………………………… (1 分)
F= 0. 5t-0. 25(N) …………………………………………………………… (1 分)
t= 0 时,F= -0. 25 N
故 F 大小为 0. 25 N,方向沿斜面向上 ……………………………………… (1 分)
(2) t= 5s 时,位移 x1 =
1 at2 = 12. 5 m …………………………………………… (1 分)
2
0 ~ 5sF 2. 25
-0. 25
的平均值 F= = 1 N ……………………………………… (1 分)
2
拉力 F 的冲量 IF =Ft= 5 N·s ……………………………………………… (1 分)
Blx
电荷量 q= It= 1 =+ 12. 5 C ………………………………………………… (3 分)R r
(3)撤去 F 后又经过一段时间 t s 后匀速
B2 l2v
mgsinθ-μmgcosθ- t =+ 0 ………………………………………………… (2 分)R r
解得 vt = 1 m / s
+
Q=R rQR = 20 J ……………………………………………………………… (1 分)R
再由 mgx2sinθ-μmgx2cosθ-Q=
1 mv2 1 2
2 t
- mv 得 …………………………… (2 分)
2
x2 = 34 m
s= x1 +x2 = 46. 5 m …………………………………………………………… (1 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5 页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27. (14 分)
(1) (1 分)  第四周期第 IIB 族(1 分)
(2)FeOOH 和 α-MnO2(2 分)
(3)ZnO+4NH3·H2O+2HCO
-
3 = [Zn(NH ) ] 2
+
3 4 +2CO2
-
3 +5H2O(2 分)
(4)Pb、Cu(2 分)  CuS、CdS、PdS(2 分)   含锌离子的浓度较大,ZnS 可能会析出,导致
产品产率低(1 分)
(5)浸出(1 分)
(6)4 (1 )   ( 1 , 3 3
分 , ) (1 分)
4 4 4
28. (14 分)
(1)三颈烧瓶(1 分)   B(1 分)
(2)FeCO3 或 Fe(OH) 2(1 分)

(3)NaOOC-CH = CH-COONa+FeSO4 Fe(OOC-CH = CH-COO)↓+Na2SO4(2 分)
(4)加快过滤速度,便于干燥,防止 Fe(I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2 分)   盐酸和 BaCl2 溶液
(1 分)
(5)酸式(1 分)  滴入最后半滴硫酸铈铵标准液,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恢
2+ 复原色(2 分)   高锰酸钾溶液不仅氧化 Fe ,还氧化其中的碳碳双键(1 分)  66. 67(2 分)
29. (15 分)

(1)3(2 分)  4CuO 2Cu2O+O2↑(1 分)
(2)催化剂(1 分)   ①(1 分)   产物有亚硝基硫酸等,产物不纯,生成硫酸浓度低,用途
受限。 (答案合理即可)(2 分)
2
(3)ab(2 b分)   2 (2 分)p(1-b)
(4)SO +2H O-2e- SO2-
2 2 4 +4H
+(2 分)   2 ∶1(2 分)
30. (15 分)
(1)硝基、酰胺基(2 分)  C6H5N2O2Cl(2 分)  1(1 分)
(2)还原反应(1 分)     (3)5(1 分)
(4) (2 分)
  消去反应(1 分)
(5)20(2 分)
NO2 NH2 CHO
浓硫酸、浓硝酸 HCl i)NaNO2 、HCl (6) → → → (3 分)
△ Fe ii)CH2 = NOH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5 页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31.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线粒体基质(1 分)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含量增加,C3 还原的速率加快,
CO2 固定速率加快
(3)氧气浓度为 2%、光补偿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氧气浓度为 21%、光补偿
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呼吸速率之和,2% O2 和 21% O2 浓度下的细胞呼吸
速率基本相等。 因此,与氧气浓度为 2%相比,氧气浓度为 21%时,植物细胞需要更高的光强
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3 分)
(4)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呼吸速率逐渐增大(1 分)   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
而增加产物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32.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大脑皮层(1 分)   条件(1 分)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
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蜂毒进入机体时刺激 B 细胞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
表面,当蜂毒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4 分)   免疫防御(1
分)
(3)抗组胺药能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 H1 受体,使组胺不易与 H1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
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33.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9 分)
(1)使土著鱼类栖息地范围变小、食物匮乏、天敌增多和种间竞争加剧等(3 分)   减小
(2)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2 分)   增长   协调、自生、整体和循环(2 分)
34. (每空 2 分,共 12 分)
(1)15 ∶1   8 / 15
(2)Aabb 或 aaBb   AaBb
(3)基因 2   皱叶型植株不含 A 基因和 B 基因,生长素转运蛋白合成减少,生长素不能从
产生部位正常运输到茎的伸长区(作用部位),不利于茎的伸长生长,因此株高降低
35.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氨基酸序列   密码子序列(碱基序列)   脱氧核苷酸序列
(2)启动子和终止子
(3)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   1900   5 个工程菌 B 都
含有 α-淀粉酶基因(2 分)   将不含耐高温 α-淀粉酶基因的质粒导入工程菌 B,使用同样的
引物对平板上长出的菌落进行 PCR,并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2 分)
(4)蛋白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 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5 页
{#{QQABRYaAggCAAoBAABgCAwVyCgKQkAGAAIoOwFAMoAAAS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