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己亥杂诗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哲理美。3.感受诗人心忧天下之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己亥杂诗》等。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知识补充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的次序,即为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所以民间有“六十年转甲子”的说法。“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以干支命名的。干支纪年法十天干:1 2 3 4 5 6 7 8 9 10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十二地支:诗歌诵读[诵读指导]朗读本诗时,前两句为降调,宜读得缓慢低沉;后两句为升调,宜读得高昂紧凑一些,其中“更”字重读,读出坚定不移的语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y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歌释义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 诗人的马鞭。吟, 指吟诗。天涯: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诗意】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远方。东指:东方故里。21世纪教育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 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比喻【诗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分析讨论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2.分析首句中写“白日斜”的作用。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示例:一片片花瓣飞离枝头纷纷坠落,在一丛从花树下堆积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花新苗。3.请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展现的画面。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考点:赏析诗词名句[答题思路]①定角度:题目中已给赏析角度,则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题目中未给赏析角度,则可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②析效果:结合诗词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考点链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国家,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落红不是无情物”,以花自喻,移情于物,已是胜人一筹;“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新生命的讴歌。生动形象地表明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故被人们传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5.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己亥杂诗》(其五)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故里的喜悦,又有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情。诗人事业未尽,岁月蹉跎,青春已逝,如“落红”一般,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这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这首诗通过写诗人辞官离京、远去天涯时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龚自珍的爱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国势垂危的焦虑、对国人的鞭策、对有各种人才出现的渴盼。主旨归纳辞官南归不甘沉沦为国效力表明心志失落离愁甘愿奉献离情浩荡肠断天涯落红有情化泥护花己亥杂诗板书设计背诵这五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摘抄本课诗文名句,以备写作中引用。课后作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己亥杂诗其五.mp4 朗诵《已亥杂诗》.mp3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