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逐字稿教学目标: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艇”“翘”等生字,会写“纵横”“船艄”等词语。2.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解,为什么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体会其重要作用。3.学习第2~4自然段,通过想象和角色模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描写的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第2~4自然段,通过想象和角色模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描写的情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思师:同学们,刚刚放学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回到家的呢 生1:我骑自行车回家的。生2:我坐公交车回家的。生3:我步行回家的。师:是的,现代社会交通十分便利,小汽车、公交车、地铁、自行车......满足了人们出行的各需求。那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否也有这么多交通工具可供选择呢 生:古代人主要靠步行,或是骑马、坐轿子。师:古往今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介绍了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它承载了一座城市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甚至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它就是——威尼斯的小艇。(二)展示图片,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威尼斯水城鸟瞰图)这是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威尼斯的鸟瞰图,有什么特点吗 生1:房屋密集,河道纵横。生2:房子似乎建在水面上,到处都是水。师:威尼斯被誉为"水上都市",大大小小的河道就像大街小巷,当地人靠什么代步呢 生:靠船吧 师:没错!就是这种被称为"贡多拉"的小艇。(出示小艇图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近这种富有魅力的小艇,去感受水城威尼斯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二、乘小艇游威尼斯,识字写字来相随过渡:亲爱的小水手们,刚才我们已经跟随着马克·吐温乘坐小艇,在威尼斯的水巷中尽情穿梭,欣赏了独特的异国风情。接下来,为了更好地探索这座古老水城的魅力,我们要练就一双擅识字词的慧眼和一双善写汉字的巧手。让我们翻开课本第94页,踏上新的征程吧!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词语,难读的字难懂的词多度几遍。(生默读)1.借小艇之灵巧,识字词之形音引导:小艇轻盈灵活地穿行于威尼斯的水巷街道,那种熟练自如的驾驭技巧令人赞叹。借助小艇这一意象,我们不妨来一次寻找生字的冒险之旅,看看谁能最快辨认出涌现的新面孔,读准每个字词的独特音韵。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让我们比比谁是最敏捷的小语文"船夫"!(读95页字——124页词)注意:多音字“哗”。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出了大部分生字。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艇船夫",熟悉每个字的形音是关键。希望大家能多多运用快速阅读、反复诵读的方法,和生字成为朋友,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样识字的本领就能稳步提升了。2.提小艇之墨妙,写汉字之神韵过渡:读准字音、悟透词义是识字的根基,而写好汉字则是驾驭语言文字的显著标志。就像小艇船夫对桨棹的运用那样自如娴熟,我们在写字时也要追求笔画的挺拔有致,结构的匀称协调。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写工具,一起来临摹、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吧。(1)观察字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上生字的笔画和结构,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并进行重点记忆。(2)教师示范: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和易错点。“”(3)学生练习: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注意字的笔顺、结构和间架结构。可以先描红,再临写,最后进行独立书写。三、梳理文章脉络,探寻小艇风采过渡:经过前面的识字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本课的字词。这些字词串联起了文章的脉络,构筑起了作者笔下生动的威尼斯水城。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引导: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马克·吐温先生的脚步,去探寻威尼斯小艇的独特魅力吧!阅读时,我们不妨运用学过的方法:先快速浏览,把握文章的总体脉络,再精读品味,探究小艇的特点,看看文章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试着给每个自然段取一个标题。2.讨论:3.汇报:师:同学们,在快速浏览课文后,谁能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威尼斯小艇的哪些方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板书)生1:我注意到文章写了小艇独特的外形特征,像船身狭长,形状像镰刀等。生2:文章还提到小艇与当地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他们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生3:坐在小艇中,可以饱览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很特别。生4: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高超,能在狭窄的河道中灵活穿梭。师:大家概括得很全面。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梳理出文章的基本脉络:作者从小艇的构造特点、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乘坐感受、船夫驾驶技艺等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威尼斯小艇的独特魅力。师: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脉络:首先介绍了小艇的外形构造特点,然后讲述了它与威尼斯百姓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描绘了乘坐小艇时的奇特感受,最后赞叹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艺。可以看出,作者从小艇的多个侧面入手,层层深入,勾勒出了一幅威尼斯水城的立体画卷。四、 探寻小艇特点,品优美词句过渡: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对小艇有了整体的认识。但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需要我们再次走近文本,去品味那些优美动人的语句。正所谓"阅读要精读",只有"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引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1~2自然段,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看看你能发现威尼斯小艇有哪些特点?(一)水城交通,初识小艇师: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读完以后,你收获了什么?生: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很独特。师:是的,威尼斯的水上交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小艇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那么,大家觉得小艇对威尼斯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生1:小艇方便了威尼斯人的出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2:小艇也塑造了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貌,成为这座水城的一大标志。师:大家的观察很敏锐。一个城市的交通方式,其实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那么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有一天威尼斯的小艇被其他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取代,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1:威尼斯的水巷可能会被填平,修建成马路,城市的布局会发生改变。生2:威尼斯独特的水城风貌可能会逐渐消失,变得跟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不同。生3:人们的生活节奏可能会变得更快,失去了从前悠闲惬意的感觉。师:小艇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威尼斯人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二)细读文本,感受小艇特点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以及它与这座城市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那么,这种与众不同的小艇究竟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去细细品味作者对小艇外形的精彩描写。生1:小艇很长,有二三十英尺,但是又窄又深。师:一英尺长是多长?生:0.3048米师:二三十英尺,换算成我们熟悉的米制单位,大约是6~10米左右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也差不多是这个长度呢 生1:一节地铁车厢差不多也有7到10米长。生2:我们学校的篮球场,从一个篮筐到另一个篮筐,长度大概是14米,所以一条小艇的长度相当于半个篮球场。生3:我想到了游泳池,一个标准的50米游泳池,大约是5到6条小艇的长度。师:一个常见的中小学教室,长度大概在10米左右,宽度在8米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教室的长度跟一条威尼斯小艇差不多。师:同学们的例子都很贴近生活,帮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小艇的长度。它们"又窄又深",宽度可能只有1到2米,但吃水很深,这样的设计可以在狭窄的水巷中灵活穿梭,而且不易倾覆,非常适合威尼斯水城的地理环境。师:小艇还有什么特点?生2:小艇的形状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都向上翘起。生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师:其实,就是写了小船的哪些方面?生:长度生:形状生:行动的情况师: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艇的特点生:狭长、两头翘起、轻盈灵动师:除了狭长的外形,小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船头和船艄都向上翘起。作者用了一个很美的比喻来描绘这一特点,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1:"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师: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把小艇优美的线条比作新月,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小艇的外形,还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师:这提醒我们,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要善于发现其独特的形态和神韵,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表达。巧妙的比喻,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师:作者在形容小艇行动轻快灵活又是怎样说的呢?生2:"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师:继续谈谈你的感受生:把小艇轻快灵活的动态比作水蛇游动,让静止的小艇仿佛"活"了起来,给读者一种动感的视觉体验。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到位。作者用"新月"和"水蛇"这两个贴切的比喻,将小艇的形态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新月"突出了小艇优美的造型,让人感受到威尼斯独特的美学情趣;"水蛇"则生动刻画了小艇轻盈灵活的动态,仿佛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在水巷中穿梭的乐趣。两个比喻相得益彰,静动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过渡:师:小艇,看似普通,却承载了威尼斯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这提醒我们,要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不起眼的美,用诗意的心灵去感受平凡事物的非凡魅力。正如威尼斯的小艇,虽然简单,却浸润着优雅与浪漫的韵味。让我们的美美的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五、 总结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不仅领略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也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小艇的独特魅力。这些精彩的语句,不仅生动地刻画了小艇的形态和神韵,更蕴含着作者对威尼斯这座水城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取体会威尼斯笔下的动静之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