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春季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反映了丝绸之路( )
A. 扩大了西汉王朝的世界影响 B.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C.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 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成为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往,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扩大了西汉王朝的世界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题干“中外文化”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文化、商业、科技等交往,因此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是对题干信息的片面概括,排除D项。故选C项。
2. 北宋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宋对北宋火药配方进行改进发明了爆炸性的“铁活炮”。这表明宋代科技成就( )
A. 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B. 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C.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 汲取了前代技术成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北宋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知,北宋毕昇是在吸取前人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印刷术;根据题干材料“南宋对北宋火药配方进行改进发明了爆炸性的‘铁活炮’”可知,南宋在北宋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火药和火药武器有了创新。由此可知,题干表明宋代科技成就汲取了前代技术成果,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宋代科技成就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宋代科技成就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3.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C.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 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评价,A项正确: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客观陈述的历史事实,排除B项;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是对客观史实的描述,排除C项;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属于历史史实,不是评价和观点,排除D项。故选A项。
4.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的“救国之道”是( )
A. 引进技术,自强求富 B. 学习西方,维新变法
C 解放思想,唤醒民众 D. 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史实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主张维新变法,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项正确;“自强”和“求富”是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来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化思想领域探索,抨击封建礼教统治,促进思想解放,排除C项;辛亥革命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据此可知该文献的颁布( )
A. 标志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 彻底摧毁袁世凯的皇帝梦 D. 肯定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这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原则,即主张人民主权和人民平等,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排除A项;《临时约法》主要关注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工农革命运动,排除B项;临时约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但“彻底摧毁”袁世凯的皇帝梦是过于夸张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 “这次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排除A项;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南充籍志愿军战士周全弟,16岁时参与了长津湖战役.卧雪三日冻掉四肢。却仍盼冲锋杀敌。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是( )
A.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B.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C.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D.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因此他们身上反映出中国军人具有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项正确;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排除A项;“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排除C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共产党建立的建党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为了建立起适应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实现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向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转变。党和政府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
A. 推行三大改造 B. 提出八字方针 C. 进行土地改革 D. 实行赎买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实现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向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转变”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正确;提出八字方针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排除B项;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与国家性质无关,排除C项;实行赎买政策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创举,排除D项。故选A项。
9. 对比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南方谈话作为我国20世纪中后期的两件大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 B.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 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因此两者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图是小史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在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是1949年,巩固政权是建国初,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1956—196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他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下列选项对他所处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B.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他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和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性、人权和人的尊严,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B项正确;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主要在工业革命后逐渐凸显,而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无产阶级尚未形成,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工业革命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中叶,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 保护了贵族和教会的权益 D. 传播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分析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A项正确;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保护了贵族和教会的权益”,排除C项;启蒙运动传播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3. “英军退到萨拉托加,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两万多民兵和迅速来到的大陆军包围,英军只得放下武器投降。”这场战役( )
A. 揭开了美国反英斗争序幕 B. 成为了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动摇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D. 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B项正确;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反英斗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而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梁启超认为,拿破仑将自由空气播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破坏各种封建形式,并对意大利有再创之功。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 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B. 颁布和推广《拿破仑法典》
C.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D. 对外战争中奴役当地人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梁启超认为,拿破仑将自由空气播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破坏各种封建形式,并对意大利有再创之功。”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B项正确;瓦尔密战役的胜利是法兰西革命军队与奥普联军的交战,与题意中拿破仑传播自由思想不符,排除A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不是拿破仑时期,排除C项;对外战争中奴役当地人民没有在题干中涉及,题干反映的是拿破仑颁布和推广《拿破仑法典》传播了自由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巴黎公社尽管仅存在72天,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创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被视作“崭新创举”主要是因为( )
A.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 成立工人阶级政党
C. 推动国际工人联合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巴黎公社尽管仅存在72天,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创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项正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不是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A项;成立工人阶级政党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第一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的联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日本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3府72县。此举措实现了明治维新一个重要目标,该目标是( )
A. 推翻幕府统治 B. 增加政府收入 C. 提高军事实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废藩置县”和所学知识可知,“废藩置县”指的是日本明治政府在1871年7月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D项正确;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排除A项;增加政府收入的是经济措施,与题干反映的政治措施无关,排除B项;提高军事实力与行政区划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铁路工人 B. 汽车司机—飞机维修员—火车司机
C. 纺织工人一火车修理工—汽车司机 D. 火车司机—发电站工人—纺织工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出现了纺织工人;1825年,史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出现了火车修理工;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出现了汽车司机,按职业出现先后排列,C项正确;汽车、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成就,铁路工人比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出现早,排除A项;火车是工业革命的成就,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火车司机比汽车司机、飞机维修员出现早,排除B项;发电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火车、纺织是工业革命的成就,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出现了纺织工人,1825年,史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出现了火车司机,纺织工人比火车司机、发电站工人出现早,排除D项。故选C项。
18. 在作品中无情揭露和鞭挞了俄国社会转型时期农奴制的罪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镜子”的伟大作家是( )
A. 巴尔扎克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梵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俄国革命镜子”和所学知识可知,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尤其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B项正确;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排除A项;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排除C项;梵高是荷兰画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下表是罗斯福政府为缓解经济大危机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危机 措施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
生产过剩,企业破产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控
农产品价格猛跌 通过《农业调整法》,保证农产品价格
失业剧增,矛盾重重 兴建公共设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A.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于预
C. 使美国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D. 增强美国对外扩张实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控;通过《农业调整法》,保证农产品价格;兴建公共设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增加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B项正确;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材料无法体现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但不是“快速”,排除C项;新政之后美国并未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法西斯国家在东、西方分别酝酿,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全球性战争.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 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D.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A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达到最大规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一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党领导人民争取的“光明前途”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次会议 指出材料三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什么
【答案】(1)背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光明前途: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大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阶段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一“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小问2详解】
光明前途:根据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可知,党领导人民争取的“光明前途”是: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这次会议室是中共七大,结合所学可知,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因此,这次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小问3详解】
会议: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
举措: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材料三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阶段指:根据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历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进,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可以说,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
——摘编自[美]华盛顿·欧文《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并根据材料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材料三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
(2)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大量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英国的市场需求大。(任答2点)
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3)特点:战争时间长;牵涉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任答2点)
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一“它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历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进,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摘编自[美]华盛顿·欧文《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故材料一中的“它”是指新航路开辟。
影响:根据材料一“它拉开了世界全球化序幕,人类历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进,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可以说,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概括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概括可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大量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英国的市场需求大。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小问3详解】
特点:据材料三“‘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概括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战争时间长;牵涉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在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故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3. 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智慧积极应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来桎梏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 ……我们请愿过了,我们抗议过了,我们哀求过了……我们北美人民唯一的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摘自1774年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禁锢北美人民的锁链”是指什么 这篇演讲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该诉求通过哪一战争实现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 6 4 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98年 戊戍变法
1929年——1933年 罗斯福新政
1978年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摘编自吴于堇、齐世荣《世界史》
(3)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答案】(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或维护清王朝统治)。
积极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2)“禁锢北美人民的锁链”:英国的殖民统治。
诉求:自由(国家独立)。
战争:独立战争。 (3)示例: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论述:1861年,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面对民族危机,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因此可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使国家走上富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内容可知,其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或维护清王朝统治)。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小问2详解】
“禁锢北美人民的锁链”:根据材料二“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来桎梏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禁锢北美人民的锁链”是指英国的殖民统治。
诉求:根据材料二“我们北美人民唯一的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演讲表达的诉求是自由(国家独立)。
战争: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可知,是通过发动美国独立战争来实现的。
【小问3详解】
示例: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题干涉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可得出观点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具体事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进行解读,最后进行总结。论述:1861年,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面对民族危机,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因此可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使国家走上富强。2024年春季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反映了丝绸之路( )
A. 扩大了西汉王朝的世界影响 B.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C.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 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2. 北宋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宋对北宋火药配方进行改进发明了爆炸性的“铁活炮”。这表明宋代科技成就( )
A. 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B. 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C.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 汲取了前代技术成果
3.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C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 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4.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的“救国之道”是( )
A. 引进技术,自强求富 B. 学习西方,维新变法
C. 解放思想,唤醒民众 D. 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5.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据此可知该文献的颁布( )
A. 标志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 彻底摧毁袁世凯的皇帝梦 D. 肯定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
6. “这次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南充籍志愿军战士周全弟,16岁时参与了长津湖战役.卧雪三日冻掉四肢。却仍盼冲锋杀敌。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是( )
A.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B.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C.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D.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8. 为了建立起适应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实现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向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转变。党和政府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
A. 推行三大改造 B. 提出八字方针 C. 进行土地改革 D. 实行赎买政策
9. 对比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南方谈话作为我国20世纪中后期的两件大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 B.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 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10. 下图是小史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新中国成立与巩固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
11. 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他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下列选项对他所处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B.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12. 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 保护了贵族和教会的权益 D. 传播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13. “英军退到萨拉托加,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两万多民兵和迅速来到的大陆军包围,英军只得放下武器投降。”这场战役( )
A. 揭开了美国反英斗争序幕 B. 成为了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动摇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D. 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14. 梁启超认为,拿破仑将自由空气播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破坏各种封建形式,并对意大利有再创之功。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 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B. 颁布和推广《拿破仑法典》
C.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D. 对外战争中奴役当地人民
15. 巴黎公社尽管仅存在72天,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创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被视作“崭新创举”主要是因为( )
A.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 成立工人阶级政党
C. 推动国际工人联合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6. 日本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3府72县。此举措实现了明治维新的一个重要目标,该目标是( )
A. 推翻幕府统治 B. 增加政府收入 C. 提高军事实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17.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铁路工人 B. 汽车司机—飞机维修员—火车司机
C. 纺织工人一火车修理工—汽车司机 D. 火车司机—发电站工人—纺织工人
18. 在作品中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了俄国社会转型时期农奴制的罪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镜子”的伟大作家是( )
A 巴尔扎克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梵高
19. 下表是罗斯福政府为缓解经济大危机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危机 措施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
生产过剩,企业破产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控
农产品价格猛跌 通过《农业调整法》,保证农产品价格
失业剧增,矛盾重重 兴建公共设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A.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于预
C. 使美国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D. 增强美国对外扩张实力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法西斯国家在东、西方分别酝酿,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全球性战争.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 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D.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党领导人民争取的“光明前途”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次会议 指出材料三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什么
22. 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历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进,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可以说,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
——摘编自[美]华盛顿·欧文《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并根据材料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材料三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23. 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智慧积极应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来桎梏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 ……我们请愿过了,我们抗议过了,我们哀求过了……我们北美人民唯一的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摘自1774年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禁锢北美人民的锁链”是指什么 这篇演讲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该诉求通过哪一战争实现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 6 4 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98年 戊戍变法
1929年——1933年 罗斯福新政
1978年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摘编自吴于堇、齐世荣《世界史》
(3)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