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如图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 )A. 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 B. 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C. 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 D. 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福建平谭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早期和晚期台湾地区陶器,作为实物史料,可以印证新石器时代福建与台湾地区存在文化关联,B项正确;“唯一方式”说法太绝对,除了渔猎还有采集,排除A项;游牧民族位于北方地区,福建和台湾处于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没有与其它地方作对比,因此无法印证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排除D项。故选B项。2. 根据传说、青铜器铭文和后世文献的记述,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这反映出早期国家( )A. 以武力控制所有部族 B.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D. 借助神权治理水患【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传说、青铜器铭文和后世文献的记述,虽不能完全证实大禹治水的真实可靠性,但对于研究大禹治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材料反映了“大禹治水”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A项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禹治水”与B项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不出借助神权治理水患,排除D项。故选C项。3.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描述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通济渠 D. 永济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郑国渠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与题干“岷江”不符,排除B项;通济渠和永济渠都是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4. 如图是厦门初中历史“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观展现场一隅。该处的展览主题应是( )A. 帝国盛衰势 B. 山水田园景 C. 风俗烟火气 D. 世间自然物【答案】A【解析】【详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可知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饱含着兴衰感慨,由此可知该处的展览反映的内容是由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败,因此主题应是帝国盛衰势,A项正确;山水田园景、风俗烟火气、世间自然物,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由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败的过程,排除BCD项。故选A项。5. 唐代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发展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稳定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生命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稳定繁荣,D项正确;中外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A项;制度创新,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生命线”,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与隋唐时期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 为纪念千年前的一个伟大创造,我国发行了如图中的纪念币。这一“创造”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铸铁技术的进步C. 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D. 重文轻武思想受到推崇【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为纪念千年前的一个伟大创造,我国发行了如图中的纪念币”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产生适应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与铸铁技术无关,排除B项; 题干主旨是反映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交子与体育运动没有关联,排除C项;交子的出现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现象,与重文轻武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 19世纪中期李鸿章说:“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符合这一说法的举措是( )A. 镇压太平天国 B. 开展洋务运动 C. 开辟了使馆界 D. 废除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此相关的是洋务运动,B项正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推动洋务运动开展的因素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 如图是2015年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残骸,它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实物史料对丰富历史教学和培养创新才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A项正确;文献史料是指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正史、编年史、传记、集部、志册等,排除B项:口述史料包括口头传承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口述的历史故事,排除C项;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排除D项。故选A项。9. “短时间内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新旧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摧枯拉朽地清扫旧有的地基,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 背景 B. 原因 C. 内容 D. 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短时间内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新旧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摧枯拉朽地清扫旧有的地基,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放了青年人的思想,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排除C项。故选D项。10. 董必武在《南湖题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所述的事件( )A. 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D. 成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因此诗中的事件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排除C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的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1. 陈嘉庚先生多次不惜重金、登报征求,将民间防治疫病的秘方结集成册,免费赠予乡民。如图是他自费编印的医书,该书编印于(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7年 D. 1928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书编印于民国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民国16年,即公元(1912+16-1=1927)1927年,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C项。12. “北伐军入湘而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 )A. 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B. 顺利进军离不开农民的支持C. 武装反抗国民党符合人民愿望 D. 在珠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北伐军入湘而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农民支持北伐军,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因此北伐顺利进军离不开农民的支持,B项正确;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而题干强调的是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伐战争时期,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因此武装反抗国民党符合人民愿望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北伐军入湘而后”是指北伐进军到湖南,不属于湘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13. “四野攻坚出奇兵,强取锦州困长春。浴血塔山阻顽敌,英勇沙场报丹心。”与这首诗描写的事件相关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四野”“锦州”“长春”“塔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平静战役是中原人民解放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一起发起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在实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张謇 D. 胡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在实业。”和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中国近代上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他所创立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有名的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C项正确;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变法革新,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和B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 如图最适合用于直接研究新中国( )A. 建国初土地改革 B. 外交事业的发展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D. 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D项正确;图片的“代表当选证书”与土地改革无关,且建国初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排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民主政治建设,不是外交事业,排除B项;图片的“代表当选证书”与经济建设成就无关,且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16. 澳门回归的近25年是其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2024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又为澳门的发展注入新力量。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 “一国两制”的贯彻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澳门回归的近25年是其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并推动了香港澳门的持续发展繁荣,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17. 小鹭搜集了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A. 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发展 B. 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C. 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D.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信息可知,这些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说明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际会议,因此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发展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国际会议,与国防建设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国际会议,而不是群众体育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8. 《罗马帝国衰亡史》提及,“他的胜利所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纪念物”指(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的胜利所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纪念物”是指《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稳定社会秩序,保证专制权力,组建了法律编纂委员会,修编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因此选项《查士丁尼法典》符合题意,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804年,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9. 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A. 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 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C. 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 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体现了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D项正确;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没有体现临床实践经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药物学,排除B项;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不能得出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的结论,且“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0. 如图漫画意在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A.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 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C. 增强了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D. 具有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漫画是指《拿破仑和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瓜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既有反干涉、反侵略正义的一面,又具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的一面,与英国的争夺还具有争霸战争的性质,D项正确;巩固大革命成果是拿破仑战争目标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拿破仑对外战争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所到之处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理念,有利于激发欧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项。故选D项。21. 1878年英国游船“爱丽丝公子”号在泰晤士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为喝下了大量有毒的河水。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导致英国交通安全隐患 B. 引起公众对经济的担忧C. 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而是因为喝下了大量有毒的河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且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交通安全隐患说法也错误,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环境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 他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被誉为一座阅尽世间百态、人间万象的人性博物馆。“他”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巴尔扎克 D. 托尔斯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其作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C项正确;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3.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C. 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 D. 是历史上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后,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是历史上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与十月革命不符,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排除B项;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与十月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4. 1918—1919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年《真理报》第169号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啤酒、农产品等商业广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 集体农庄已在全国推行 D.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8—1919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年《真理报》第169号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啤酒、农产品等商业广告”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改变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设集体农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5. 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发生在如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排除A项;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排除C项;柏林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26. 一位美国学者评价二战后的国际形势时说:“他们……都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他评价的是( )A. 美苏冷战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欧盟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二战后的国际形势……都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可知二战后期是指美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形成冷战,互相指责对方,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A 项正确;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与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形成冷战,互相指责对方,没有联系,排除B项;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与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形成冷战,互相指责对方,没有联系,排除C项;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与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形成冷战,互相指责对方,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8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1868年 发布《五条御誓文》,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 实行废藩置县1872年 发布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阶段,学习西方近代国民教育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 发布征兵令,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1883年 ★鹿鸣馆建成,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1889年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整理自【日】佐佐木克《从幕末到明治》(1)材料中★处内容体现了明治维新中哪方面的措施?(2)英国作家威尔斯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已经是一个西化的民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文明开化(2)【答案一】同意。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实行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了一个“西化民族”。【答案二】不同意。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模仿西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明治维新仍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所以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并未成为一个“西化的民族”。【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1883年 , ★鹿鸣馆建成,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开明”指的是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小问2详解】观点及理由: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定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运用史实对选定观点进行说明,同意的话,从积极角度进行分析;不同意的话,从消极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因此,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的对选定观点进行总结说明即可。【答案一】同意。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实行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了一个“西化的民族”。【答案二】不同意。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模仿西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明治维新仍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所以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并未成为一个“西化的民族”。28. 厦门某中学九年级同学要设计一块宣传展板,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展板一赏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板二品画作·感悟中国革命文化——展板一、二图片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展板三学英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摘编自朱庆葆主编《脊梁一百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传》(1)将展板一的展品按朝代顺序排列(写图片序号)。结合板一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2)仿照示例,在展板二的图13和图14中任选一幅画作,对其进行解读。(3)写出展板三中A处人物的名字。综合三块展板信息,确立一个主题。【答案】(1)顺序:图9、图11、图12、图10。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具有创造性。(2)【参考示例1】油画:《五四运动》。解读:该画作描绘了五四运动的场景。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举行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彰显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答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即可,只答“五四精神”)【参考示例2】油画:《红军过雪山》。解读:该画描绘了红军长征中的场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战士们历经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终于在1936年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彰显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任答一点即可。若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亦可,只答“长征精神”)(3)A:王进喜。主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排序:根据展板一的展品,“图9刻有文字的甲骨”,可知甲骨文出现与商朝;“图10《本草纲目》中的 药材插图”,可知是明朝李时珍的医学著作;“图11东晋《兰亭集序》 (基本●局部)”,可知是东晋王羲之作品;“图12元代火铳”,可知出现于元朝的火器。因此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图9、图11、图12、图10。特点:根据展板一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有商朝的甲骨文、东晋王羲之作品、元朝的火器、明朝李时珍的医学著作等;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具有创造性。【小问2详解】解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在展板二画作进行史实分析、归纳即可。如【参考示例1】图13油画:《五四运动》。解读:该画作描绘了五四运动的场景。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举行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彰显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答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即可,只答“五四精神”)【参考示例2】图14油画:《红军过雪山》。解读:该画描绘了红军长征中的场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战士们历经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终于在1936年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彰显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小问3详解】名字:展板三中A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人称“铁人”,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可知A是王进喜。主题:根据三块展板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确立一个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书名 内容《茶叶全书》 茶叶传入日本在593年左右,与其他中国文化同时输入。《奥仪抄》 729年,茶叶由中国传入日本。《日吉神道密记》 805年,日本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在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据【美】梅里特《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等整理材料二 从18世纪开始,茶税成为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支柱。为了换回国内急需的茶叶,英国人操纵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即英国在印度倾销本国的棉纺品,用印度产的鸦片激起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接着以鸦片交易所得采购中国茶叶并运回英国贩卖。——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材料三 19世纪末随着其它茶叶生产国的加入,中国茶叶贸易衰落。印度茶园的茶叶经由工厂机器加工,就可以产出成箱的、品质稳定的红茶;中国茶园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摘加工,耗时费力且茶叶难分等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茶企业对外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叶》(1)比较材料一中三部文献的内容,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历史结论。(2)根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三角贸易”示意图。(提示:示意图须包含地区、流通物品及流通方向)(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茶叶贸易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为当前我国茶叶贸易提出发展建议。【答案】(1)结论:日本最初的茶叶由中国传入。(或答“中国文化影响日本”)(2)示意图:(3)原因: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品质不稳定;新兴产茶国的冲击等。建议:进行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开放;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论:根据材料一“茶叶传入日本在593年左右,与其他中国文化同时输入”“729年,茶叶由中国传入日本”“805年,日本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可得出结论是:日本最初的茶叶由中国传入。(或答“中国文化影响日本”)【小问2详解】示意图:根据材料二“即英国在印度倾销本国的棉纺品,用印度产的鸦片激起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接着以鸦片交易所得采购中国茶叶并运回英国贩卖”可设计示意图为:【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三“中国茶园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摘加工,耗时费力且茶叶难分等级”可知原因是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品质不稳定;根据材料三“19世纪末随着其它茶叶生产国的加入”可知原因是新兴产茶国的冲击等。建议: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印度茶叶加工等信息,从技术革新、改革开放、借助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开放;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等。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其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图片序号),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图片:16、17、20任选2个,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示例: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魏晋以来,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各族人民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南北、不分民族共同抗日,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促成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回顾历史,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唐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结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可选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中国古代中国政府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示例二】图片:17、18、19任选2个,观点: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国家发展。观点: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观点: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国家发展。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三】图片:16、20,观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四】图片:20、21,观点:民族团结是民族复兴的基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示例一】从图片16、17、20中任选2个,形成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示例: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从图16“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和所学可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各族人民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从图20“抗战中的回民支队”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南北、不分民族共同抗日,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促成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回顾历史,从图17“《步辇图》”和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唐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由此得出结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可选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中国古代中国政府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2024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如图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 )A. 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 B. 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C. 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 D. 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2. 根据传说、青铜器铭文和后世文献的记述,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这反映出早期国家( )A. 以武力控制所有部族 B.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D. 借助神权治理水患3.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描述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通济渠 D. 永济渠4. 如图是厦门初中历史“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观展现场一隅。该处的展览主题应是( )A. 帝国盛衰势 B. 山水田园景 C. 风俗烟火气 D. 世间自然物5. 唐代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发展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稳定繁荣6. 为纪念千年前的一个伟大创造,我国发行了如图中的纪念币。这一“创造”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铸铁技术的进步C. 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D. 重文轻武思想受到推崇7. 19世纪中期李鸿章说:“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符合这一说法的举措是( )A. 镇压太平天国 B. 开展洋务运动 C. 开辟了使馆界 D. 废除科举制度8. 如图是2015年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残骸,它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9. “短时间内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新旧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摧枯拉朽地清扫旧有的地基,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 背景 B. 原因 C. 内容 D. 影响10. 董必武在《南湖题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所述的事件( )A. 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D. 成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1. 陈嘉庚先生多次不惜重金、登报征求,将民间防治疫病的秘方结集成册,免费赠予乡民。如图是他自费编印的医书,该书编印于(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7年 D. 1928年12. “北伐军入湘而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 )A. 解决了农民对土地迫切要求 B. 顺利进军离不开农民的支持C. 武装反抗国民党符合人民愿望 D. 在珠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13. “四野攻坚出奇兵,强取锦州困长春。浴血塔山阻顽敌,英勇沙场报丹心。”与这首诗描写的事件相关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14.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在实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张謇 D. 胡适15. 如图最适合用于直接研究新中国( )A. 建国初土地改革 B. 外交事业的发展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D. 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16. 澳门回归的近25年是其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2024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又为澳门的发展注入新力量。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求同存异原则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 “一国两制”的贯彻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17. 小鹭搜集了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A. 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发展 B. 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C. 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D.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18. 《罗马帝国衰亡史》提及,“他的胜利所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纪念物”指(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19. 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A. 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 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C. 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 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20. 如图漫画意在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A.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 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C. 增强了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D. 具有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面21. 1878年英国游船“爱丽丝公子”号在泰晤士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为喝下了大量有毒的河水。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导致英国交通安全隐患 B. 引起公众对经济的担忧C. 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22. 他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被誉为一座阅尽世间百态、人间万象的人性博物馆。“他”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巴尔扎克 D. 托尔斯泰23.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C. 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 D. 是历史上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4. 1918—1919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年《真理报》第169号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啤酒、农产品等商业广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 集体农庄已在全国推行 D.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25. 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发生在如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6. 一位美国学者评价二战后的国际形势时说:“他们……都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他评价的是( )A. 美苏冷战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欧盟建立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8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1868年 发布《五条御誓文》,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 实行废藩置县1872年 发布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阶段,学习西方近代国民教育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 发布征兵令,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1883年 ★鹿鸣馆建成,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1889年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整理自【日】佐佐木克《从幕末到明治》(1)材料中★处内容体现了明治维新中哪方面的措施?(2)英国作家威尔斯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已经是一个西化的民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8. 厦门某中学九年级同学要设计一块宣传展板,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展板一赏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板二品画作·感悟中国革命文化——展板一、二图片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展板三学英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摘编自朱庆葆主编《脊梁一百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传》(1)将展板一的展品按朝代顺序排列(写图片序号)。结合板一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2)仿照示例,在展板二的图13和图14中任选一幅画作,对其进行解读。(3)写出展板三中A处人物名字。综合三块展板信息,确立一个主题。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书名 内容《茶叶全书》 茶叶传入日本在593年左右,与其他中国文化同时输入。《奥仪抄》 729年,茶叶由中国传入日本。《日吉神道密记》 805年,日本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在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据【美】梅里特《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等整理材料二 从18世纪开始,茶税成为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支柱。为了换回国内急需的茶叶,英国人操纵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即英国在印度倾销本国的棉纺品,用印度产的鸦片激起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接着以鸦片交易所得采购中国茶叶并运回英国贩卖。——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材料三 19世纪末随着其它茶叶生产国的加入,中国茶叶贸易衰落。印度茶园的茶叶经由工厂机器加工,就可以产出成箱的、品质稳定的红茶;中国茶园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摘加工,耗时费力且茶叶难分等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茶企业对外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叶》(1)比较材料一中三部文献的内容,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历史结论。(2)根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三角贸易”示意图。(提示:示意图须包含地区、流通物品及流通方向)(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茶叶贸易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为当前我国茶叶贸易提出发展建议。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其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图片序号),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