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光明中学九(五)班拟召开“和平·发展”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1. 在撰写开场白时,小豫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他解决。一个国家的光荣和梦想,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撑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跃升,在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笃①定和自信。人们总是会把美好的想象寄予未来,但事实上,每一个未来都脱胎于现在,让未来落地,就在抓住当下的每一个刹②那。把握历史的赋予,紧扣时代的脉搏,做好手头的事情,才是创造明天的真正意涵。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穿越重重风浪,奔③向自己的人生梦想。过往的经历奠定底气,过往的煎熬zhù( )成铠甲,在笑泪交织中,每个人都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主题曲。我们确信,再高的山峰都可跨越,再深的沟hè( )都能填平。(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①dǔ ②shà ③bèn B.①dú ②chà ③bēnC.①dǔ ②chà ③bèn D.①dú ②shà ③bē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zhù( )成 沟hè( )2. 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围绕“战争“的主题,在《曹判论战》中,“小大之狱,①______,必以情”的语句,揭示了“民心所向”的重要性;诸葛亮出征讨伐曹魏前,谆谆告诫后主刘禅要“②______,远小人”。而这类古诗文更多地描写了战争给军民带来的悲苦生活,《木兰诗》中“③______,寒光照铁衣。”的诗句,描写了边关艰苦的生活;杜甫在《春望》中发出了“烽火连三月,④______”的感慨;《十五从军征》中“⑤______,⑥______”的诗句,具体描写了野兔、野鸡进驻家中的荒凉凄楚的景象;范仲淹的名句“羌管悠悠霜满地,⑦_____,⑧______”(《渔家傲 秋思》)流露对家乡的思念。3. 针对“发展”主题,小豫搜集并整理出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有什么特点。(3分)【材料一】12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上发布了“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材料二】网络用语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创造,它们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如“烟火气”“数智生活”“特种兵式旅游”等。网络用语多是对社会思潮的折射和引领,它们既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又影响了社会思潮的形成,形成了一种有力的语言影响方式。如“觉醒年代”“显眼包”“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等。而网络用语的产生和流行,也是语言的创造和文化的创新。如“爱达未来”“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等都是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方面汲取了灵感,而“烟火气”“村BA”等也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融合和创新。4.刘老师对网络上出现的“主打一个××”表达的意思不是很明白。请你结合“主打一个便宜”或“主打一个开心”向刘老师阐述其内涵。(要求:注意语体表达,内容明确,语句通顺,60字左右。)(3分)5.班会结束后,针对和“和平发展”,大家准备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请你帮助小豫完成“倡议书”的写作。(4分)(1)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写意见。(2分)(2)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共16分)丁香花①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嫩水的大地,处处留有抗联的印记。②1936年,为了照顾负伤的抗联战士,团部在嫩水县成立了后方医院,在这里我认识了丁香阿姨。母亲就要远行,将我托付给丁香阿姨照顾。丁香阿姨对母亲说道:同志,放心吧,俺会像亲儿子一样照顾他……③通过几天的了解,我才知道丁香阿姨的丈夫被敌人杀害了,她只有一个孩子,因为长得很健壮,又酷爱吃大包子,所以取名叫包子。包子与我年龄相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进医院,一起学习,一起战斗,常在丁香花海中穿梭往来,久而久之,便结下了兄弟之缘。每到晚上,闻着丁香花的花香,我们围坐在丁香阿姨的身旁,听她讲东北抗联奋勇杀敌的故事。动情时,丁香阿姨便拿起笛子,吹起战斗的旋律,让我们激情在胸,热血沸腾……④1939年12月,这天拂晓,朔风正紧。日军突然包围了驻地,后方医院危在旦夕。丁香阿姨早起干活,最先察觉到鬼子的动静,她赶紧叫醒四位伤势较重的战士,将她们藏进屋后的稻草垛,自己却被日本兵赶到了村边的荒场上。面对敌人的拷打,她大义凛然,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她放了。傍晚,丁香阿姨趁着夜色,机智地将伤员带进林海雪原。因为多次完成上级赋予的艰巨任务,人们都尊称她为抗联医院的“丁香花”。⑤敌人对监控加强,医院频繁转移。有一次在转移的过程中,我和包子负责放哨,落到最后,都被敌人的子弹击伤小腿。躺在病床上,虽然已将子弹取出,但是我们两个伤口发炎,高烧不退。丁香阿姨却为难了,因为药品只够一个人使用。黑夜中,又听见丁香阿姨独自吹笛,声音深沉,辽远,却忧伤。当我醒来的时候,却看到的是包子出殡的情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何等的悲伤,我的耳旁永远萦绕着一个母亲发自内心悲痛的哭喊。⑥1940年底,我成长为连里的班长,来到部队见到了母亲,将包子牺牲的事情告诉她。“作为母亲,丁香同志做的比我优秀,付出的更多。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她们用自己的深情和大爱铸就了军民鱼水深情,从今天起,丁香阿姨就是你的母亲,待到革命胜利时,你一定要用自己的一生回报她。”母亲感慨的说道。⑦1949年,我从抗联战士成长为部队的指挥员,要随队进京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祭英烈,思故人,我突然想起了母亲说的话,我是时候该回家了。蓦然回眸,嫩水大地风起云涌,伟大的东北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丁香妈妈为什么会如此坚强,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为了胜利,她们一家人甘洒热血为抗联,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受欺辱,不断头屈膝。⑧当来到嫩水县武装部报到后,我就急切的回到丁香母亲的家里,敲开她家的大门,丁香母亲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眼睛中尽是幸福的泪水。⑨我说: “丁香母亲,我回来了。”⑩她说:“我已收到消息,包好酸菜馅包子在等你。”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丁香,我的母亲,我将用一生陪伴您。 许多年后的一个春天,丁香母亲微笑的离开了我们。她走的时候,我和妻子一直在身旁,她离开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我轻轻的吹起了笛子,声音依然深沉,辽远,却忧伤。 三年后一个清晨,在嫩水革命烈士陵园,儿子满怀疑问的问我: “爸爸,这个墓里住的是谁?为什么我们要总来看她 ” 我说: “这里睡的是你的奶奶,她是一位英雄母亲。” 儿子说: “爸爸,我以后也要像奶奶一样当英雄。” 我的心顿时激动起来,丁香花,只是东北一种普通的植物,我的母亲丁香,只是东北一个普通的百姓,却用自己博大的爱书写着人民与军队的鱼水深情。在东北地区,随处可见优雅的丁香总是安静的手拉着手,积聚着力量,它们紧紧地团结到一起,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就像是一支东北抗联的部队集结在那里,给人以无比震撼的力量。 抬头又见团拥在一起、生机勃勃的丁香花们,它们深深扎根在龙江的沃土,展现出生命中最美的颜色,我在心中大声呐喊:英雄永垂不朽,精神永世长存!你们才是真正的丁香花,永远开在人民的心中。(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脚本制作】6.为了让同学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你需要把下面的脚本补充完整。(4分)剧本安排 场景描述 人物形象第一单元主题:托付 场景一:母亲将“我”托付给丁香阿姨照顾。 ①场景二:“我”和包子一起学习战斗并结下兄弟情谊。第二单元主题:牺牲 场景三: ② 。 表现丁香阿姨勇敢机智的形象场景四:丁香阿姨为了救“我”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表现丁香阿姨自我牺牲的精神场景五:母亲叮嘱“我”要用一生来回报丁香阿姨。 侧面表现丁香阿姨精神的伟大第三单元主题:回报 场景六:转业后,“我”急切地去看望丁香母亲。 ③场景七: ④ 。 侧面表现丁香阿姨精神影响深远【场景运用】7.场景二主要表现“我”与包子的交往,与丁香阿姨关系不大,有些同学建议拍摄中可以删去。请你给同学们说说选取场景二的原因?(4分)【细研剧本】8.你计划在每个单元中都加入“吹笛子”的场景。请你结合文章给同学们说说拍摄的好处?(4分)a.动情时,丁香阿姨便拿起笛子,吹起战斗的旋律,让我们激情在胸,热血沸腾……b.黑夜中,又听见丁香阿姨独自吹笛,声音深沉,辽远,却忧伤。c.她离开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我轻轻的吹起了笛子,声音依然深沉,辽远,却忧伤。【细节打磨】9.电影结尾处,“我”念出了下面这句独白。为了让同学准确揣摩“我”此时的情感,你需要帮其设计两处重读并阐述理由。(4分)英雄永垂不朽,精神永世长存!你们才是真正的丁香花,永远开在人民的心中。(二)(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11分)【文本一】“冰城”爆火,密码在于热情和真心 ①冰雪大世界开园不到3小时预约人数破4万,马迭尔冰棍元旦假期3天销售量达10万支,城市热门景点和街头小巷都被南方游客“包场”,……这个冬天,“冰城”哈尔滨异常火爆。从冰天雪地的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目的地,背后是哈尔滨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 ②用心“宠”游客,体现在精准洞察需求、创新深挖冰雪资源上。史上规模最大的冰雪大世界提前建设、提前开业;游客想拍带月亮的雪景,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便用无人机升起了一轮圆圆的人造月亮;搭乘热气球升空,可以俯瞰冬季白雪皑皑的松花江、欣赏两岸景色;“非遗”打铁花、驯鹿表演等接连不断……凡是游客想要的都“掏家底”满足,倒逼冰雪旅游创意出新,推动冰雪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和游客的每个项目体验中,让许多来自南方的游客提升游玩体验的同时,不断刷新着他们对于“冬天”的认知。 ③用心“宠”游客,体现在持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保障游客安心、舒心上。冰雪大世界开园第一天,游客过多导致排队时间过长,退票事件登上了热搜。办理退票、连夜整改,及时处理获得不少网友的赞赏。随后,从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票”到增设游客温暖驿站,从提升餐饮和住宿行业服务质量到建立处置问题“不隔夜”机制,“冰城”游客逐渐增多,相关部门的服务也日益细致入微。把出现的问题放在“显微镜”下研究、解决,努力兑现提升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承诺,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给游客以温暖的另一道“好风景”。 ④用心“宠”游客,离不开全民热情参与。随着冰雪旅游快速升温,“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来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等风趣话语广为流传,传递着“冰城”人民的热情好客。“当好龙江东道主,温暖助游八方客”不仅是政府的倡议号召,更成为市民的自发行动。热门景区里,有志愿者为排队的游客送去暖心的姜糖水。街头巷尾,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处理旅客遇到的烦心事,为旅客提供咨询和帮助……以真心换真心,城市间涌动的热心与热情无疑能够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驻足留恋、动以真情。⑤一时走红不难,想要“长红”不易。不论是今天的哈尔滨还是昨天的淄博,都面临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的现实课题,但也都用生动鲜活的实践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及时回应需求、用心用情待客才能赢得网民的真心点赞和游客的“用脚投票”。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等“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⑥哈尔滨用热情与真心,解锁了爆火密码,也为网红城市的打造,提供了生动样本。下一个“哈尔滨”是谁?我们拭目以待!(节选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文本二】哈尔滨为啥这么火?①哈尔滨属于老牌旅游城市,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也都是存在已久的知名景点。但此番出圈的一系列爆点中,有冰雪大世界全新升级的超级网红冰滑梯,有圣·索菲亚教堂升起的人工月亮,也有中央大街上演的鄂伦春族人驯鹿表演……传统景观都嵌套了新的亮点,焕发生机,吸引了众多游客。②同时,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们,哈尔滨更是掏心窝子的整“花活儿”。打铁花除此之外,还有冰上气垫船,鄂伦春族街头表演驯鹿,还整出了带翅膀的飞马,一秒穿越到“凛冬之城” ,极地馆的“逃学企鹅”,派帅哥倒红糖水...③政府贴心的服务,也为游客玩得开心做好全面保障。政府上下各部门及时响应,发布各种政策:为了让大家方便出行,哈尔滨地铁制作印发了“地铁摆渡票”,地铁充当景点之间的免费“摆渡车”。哈尔滨的室外零下二三十度,为了照顾从南方来的游客,著名景区索菲亚广场上专门开设了一处游客温暖驿站,哈尔滨不遗余力地向游客们展示自己的真诚。④此外,还有网络热梗助燃宣推。元旦前夕,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沙糖桔”等众多关于哈尔滨热门热梗内容。而“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南方游客来哈尔滨都吃啥”等话题搜索量纷纷超千万,“南方小土豆”热梗相关内容在某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20亿,哈尔滨的城市形象被网络上各种礼遇宾客的服务细节刷新,“讨好型市格”“南方小金豆”等新词层出…… (节选自《大象网 ( http: / / www. / link url=cf2Dg1o6FqsgB82QliCj28UHLdf1TYH57PT1wsTzq1fBpelS6WJr4V9WnK_bjyDWpghRkae4UbXyiNiKbxn1qE1QK6m_5-vbUNlMBNn8hly" \t "https: / / www. / _blank )》,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哈尔滨“冰雪旅游”创意出新既让许多来自南方的游客提升游玩体验,又刷新着他们对于“冬天”的认知。B.“游客的‘用脚投票’”表达了游客讨厌之情,语言运用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C.“为‘小土豆’连夜换上新的公交牌”,既体现文本一中的哈尔滨“用心‘宠’游客”,也表现了文本二中“政府贴心的服务”。D.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既增加了论证效果,又拉近读者距离,使文章更有可读性。11.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12.两个文本都围绕“哈尔滨旅游爆火”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 ”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⑥,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节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jī):携带。⑥弊:压迫。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缘溪行 词语推断法:缘木求鱼 (1)__________(2)寻病终 查阅词典法: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寻找。③随即 ( https: / / www. / cd / s / suiji1387.htm );不久。④顺着。⑤探求。(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2)(填序号)(3)悉逐之 课内迁移法: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3)__________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甲】文《桃花源记》结尾写与陶渊明同时代的真实人物刘子骥有何作用?(3分)16. 【甲】文和【乙】文在叙事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阐明这样设计的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7. 下面诗句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景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18. 清代学者沈德潜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2%88%E5%BE%B7%E6%BD%9C / 1449047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7%82%E6%B2%A7%E6%B5%B7 / _blank )在《古诗源》中评价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请结合内容和主旨来谈谈你的理解。(2分)四、名著阅读(5分)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这是《水浒传》叙事上的显著特色。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①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 ②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2)《西游记》的人物塑造中既有着人性,也有着神性。请结合结合相关情节,请从中任选其一,分析其在“神性”“人性”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这样塑造的好处。①三打白骨精 ②荆棘岭悟能努力五、作文(50分)21.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成长”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字眼,它就像一本书,记载着过去的酸甜苦辣;它又像一幅画,描绘着心中的美好未来。翻阅成长的日记,无论时间多么久远,记忆总是历历在目,无论曾经多么艰难,再回首总是满载温繁。成长的路上,有风有雨,成长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看一路繁花似锦,听一路欢声笑语,洒一路热血柔情,成长的日记总是绵延悠长。(1)请以“成长,就在一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 【答案】(1)C (2)①铸成 ②沟壑【解析】【(1)详解】本题考查读音。笃(dǔ)定 ( http: / / www. / link url=-dU90dk5rCErX0Be6Gt6E951UeGoCx1IvxYwDU3N-3afDFxHEkStkVj93YPjtNI9QtCxP4wsbGa0k-LlNuZB-CHdHAjVf8ydJlGfEXl9CtW" \t "https: / / www. / _blank ):意思是极有把握;从容不迫,安心;放心。刹(chà)那 :形容时间极短,几乎是弹指一瞬间。“奔”在表示快跑、行走意义时,读bēn不强调方向、目的,如“奔向远方”;读bèn强调方向、目的,如“奔向小康”。故选C。【(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铸成:铸造完成,建成,造成,或者指的是造成了某种后果。沟壑:指山沟,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比喻阻隔。2. 【答案】①虽不能察 ②亲贤臣 ③兔从狗窦入 ④雉从梁上飞 ⑤朔气传金柝 ⑥家书抵万金 ⑦人不寐 ⑧将军白发征夫泪(每句1分,出现象错字、别字该句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察、朔、柝、抵、窦、雉、寐”等字词的书写。3. 【答案】①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描述和评价(勾勒出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②都是对社会思潮的表达和塑造;③赋予新的语言意义和文化价值;④感染力强、易于传播使用的特点。(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题干要求自己的话概括“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有什么特点。从【材料二】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创造,它们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可以概括出2023年网络语言具有“来自生活”“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描写”的;从“对社会思潮的折射和引领”“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影响了社会思潮的形成”可以概括出其具有“对社会思潮的表达和塑造”的特点;从“语言的创造和文化的创新”“汲取了灵感”可以概括其具有“赋予新的语言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特点。解达此题时要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4.【答案】示例一:刘老师,“主打一个××”强调某人某物的特色和优势。比如说“主打一个便宜”强调价格上的便宜。这样解释,刘老师您是不是明白了其意思?(分析“主打一个××”,1分;分析“主打一个便宜”,1分;语体表达合理,1分。)示例二:刘老师,“主打一个××”强调某种状态、心情。比如说“主打一个开心”强调此时开心。这样解释,刘老师您是不是明白了其意思?(分析“主打一个××”,1分;分析“主打一个便宜”,1分;语体表达合理,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的示例。“主打一个便宜”强调“价格便宜”,突出事物的特征;而“主打一个开心”强调“此时开心”,突出此时的心情。同时要注重语体表达5.(1)【答案】 把“对人性的踩踏和摧残”和“生命的伤亡”调换位置。【详解】本题考查语病修改。“生命的伤亡”“对人性的踩踏和摧残”在语意上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修改时要调换位置。(2)【答案】在日期上方写上落款人:九(五)班【详解】本题考查对倡议书格式的了解倡议书的格式包括: 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最后的日期上方没有落款即没有提出倡议的个人或单位名称。可以在日期上方写上落款单位:九(五)班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6.【答案】①表现了丁香阿姨勇于承担责任、认真负责的精神;②丁香阿姨将伤员带进林海雪原;③侧面表现丁香阿姨对我恩情之大;④“我”儿子决心以后像丁香阿姨一样当英雄。(每点1分,共4分。)【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和人物形象两个知识点。场景一根据第②段中的丁香阿姨的语言可得概括看出丁香阿姨具有勇于承担责任、认真负责的精神。场景三根据第④段中的“日军突然包围了驻地,丁香阿姨……叫醒四位伤势较重的战士,将她们藏进屋后的稻草垛。傍晚,丁香阿姨趁着夜色,机智地将伤员带进林海雪原。”可以概括成:丁香阿姨转移伤员,并将他们带进林海雪原。场景六根据第⑧⑨⑩段写转业后,“我”急切地去看望丁香母亲。从“我”的角度侧面表现丁香阿姨对我恩情之大。场景七根据第 段:三年后一个清晨,在嫩水革命烈士陵园,儿子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像奶奶一样当英雄。”可以概括成:“我”儿子决心以后像丁香阿姨一样当英雄。7.【答案】①照应上文丁香阿姨“会像亲儿子一样照顾他……”,②为下文母亲叮嘱“我”用自己的一生回报她和“我”转业后急切地去看望丁香母亲等情节做了铺垫,③也从侧面表现了丁香阿姨认真负责的形象,④体现了“东北军民的鱼水深情”,表达了对东北人民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酌情给分。)【7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等角度考虑。场景二写“我”与包子的交往从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看,呼应了前文丁香阿姨“会像亲儿子一样照顾他……”,也为下文母亲的叮嘱和“我”看望丁香母亲等情节做了铺垫。从人物形象看,“我”与包子的交往,从侧面表现了丁香阿姨对“我”的一事同仁,做事认真负责。从主题情感看,体现了东北人民与军队的鱼水深情。8.【答案】①衬托出不同时间人物不同的心情。动情时,吹笛子表现丁香阿姨内心的激动;包子和丁香离世,吹笛子表现丁香阿姨和“我”内心的痛苦、悲伤②使文章的情感富于变化,也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在抗战紧张的时期,笛声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酌情给分。)【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物象作用的把握。分析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内容和结构等角度考虑。第一次出现在第③段:从内容上说,衬托出丁香阿姨内心的激动。同时在抗战紧张的时期,笛声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其他两次出现在第⑤段和第 段: 从内容上说,包子和丁香离世,吹笛子表现丁香阿姨和“我”内心的痛苦、悲伤。从结构上说,使文章情感灵活多变,也暗示事情会有所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9.【答案】①“永垂不朽”“永世长存”重读,强调了东北抗日人民精神的深远影响;②“你们”重读,突出写作对象,强调对东北抗日人民的赞美③“真正的”重读,强调了东北人民抗日精神的意义④“永远”重读,强调了东北抗日人民精神的深远影响。(找出词语1分,分析1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酌情给分。)【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情感内涵的把握。通过朗读设计来考查对语句情感内涵的把握。首先要把握好语句的情感内涵:表达对东北抗日人民的赞美之情。同时重读的目的是强调某种情感。“永垂不朽”“永世长存”“永远”这三个词从时间上强调了东北抗日人民精神的深远影响;“你们”从写作对象上强调了东北抗日人民的赞美;“真正的”在限定上强调了东北人民抗日精神的意义(二)(共11分)10.【答案】B【解析】【10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文本一第⑤段“及时回应需求、用心用情待客才能赢得网民的真心点赞和游客的“用脚投票”。”可知“用脚投票”表达的是喜爱之情。故选B。11.【答案】首先引出新闻背景,概述哈尔滨出圈的盛况,提出文章观点——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其次围绕“用心‘宠’游客”,从“创新创意”、从“政策”“服务”、全民热情参与”三个角度来进行论述。然后纵深论述:分析如何做到“长红”。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抛出新的问题“下一个‘哈尔滨’是谁”,引发读者思考。(“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每点1分,共4分。)【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文本一】第①段开篇先由“冰雪大世界”“马迭尔冰棍”等情况概述哈尔滨火爆的情况,并在提出文章中心论点哈尔滨异常火爆“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第②③④段围绕“用心‘宠’游客”,从“创新创意”、从“政策”“服务”、全民热情参与”三个角度,设置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第⑤段提出如何做到“长红”的一些建议;最后第⑥段总结全文,并提出新的问题“下一个‘哈尔滨’是谁”,引发读者思考。12.【答案】文本一侧重于论述“哈尔滨旅游爆火”的原因是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全文围绕“用心‘宠’游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述,并且在内容上进一少论述了如何做到“长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于论述“哈尔滨旅游爆火”的原因主要从传统景观焕发生机、哈尔滨整出的“花活儿”、贴心的服务、网络热梗助燃宣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只“分析问题”,并没有展开论述。(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酌情给分。)【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对比分析。文本一的内容侧重于“哈尔滨旅游爆火”的原因是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开篇由新闻背景,提出文章观点——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围绕“用心‘宠’游客”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再进一步分析如何做到“长红”。最后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文本二的内容侧重于对“哈尔滨旅游爆火”原因的分析,从传统景观焕发生机、哈尔滨整出的“花活儿”、贴心的服务、网络热梗助燃宣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只“分析问题”,并没有展开论述。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13. 【答案】(1)沿着 (2)③ (3)全 (每题1分)【解析】【13题详解】考查词语释义。(1)缘木求鱼: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缘,沿着。缘溪行:沿着小溪行走。(2)“寻病终”句意:不久因病去逝。寻,不久。故选③。(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悉逐之:全部赶走。14. 【答案】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乃”“无论”翻译正确1分,句意正确流畅1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乃,竟然。无论,更不论说,更不必说。15.【答案】①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作者在奇幻故事中介入真实成分,使情节曲折变化;②用喜欢游山玩水,内心向往隐世闲逸生活的名士,进一步渲染与补充桃花源的美好意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用品质高尚的刘子骥也寻不到桃花源,给世人留下无限的期盼与神往。④暗示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美好社会。(每点1分,共3分,写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酌情给分。)【解析】【15题详解】考查对文中人物作用的理解。刘子骥 ( https: / / www. / search q=%E5%88%98%E5%AD%90%E9%AA%A5&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 \t "https: / / www. / question / _blank )是现实中的人物,名?之,字子骥。《晋书·刘?之传》记载刘子骥“居阳歧”,在《晋书·隐逸传 ( https: / / www. / search q=%E6%99%8B%E4%B9%A6%C2%B7%E9%9A%90%E9%80%B8%E4%BC%A0&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 \t "https: / / www. / question / _blank )》里说他“好游山泽”,刚好照应了他寻桃花源 ( https: / / www. / search q=%E5%AF%BB%E6%A1%83%E8%8A%B1%E6%BA%90&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 \t "https: / / www. / question / _blank )这件事,写同时代的真实人物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引入此事,使故事亦真亦幻,似真似虚,以实写虚能够说明桃花源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是作者虚构的美好社会,增加了桃花源的传奇色彩。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用刘子骥 ( https: / / www. / search q=%E5%88%98%E5%AD%90%E9%AA%A5&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 \t "https: / / www. / question / _blank )也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6. 【答案】【甲】文和【乙】文都是按照“邂逅绝境、探访绝境、寻找绝境、失去绝境”的结构来叙事。这样在情节上形成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两个文本最终“绝境”都不得,暗示了这种理想生活是虚构的,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也表达了作者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共同之处1分,好处每点1分。共4分。其他合理,酌情给分。)【解析】【16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内容比较阅读。根据内容的共同点即可。《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写“发现桃花源一 (处处志之) 辞别桃花源一再也找寻不到桃花源”。《太平广记》先介绍故事背景“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以法朗为线索,写他“深入雁门山”邂逅绝境;“幽涧之中有石洞”“遂寻洞入”“有妇人”“遂留僧”探访绝境;“暂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寻找绝境、失去绝境。可见这二篇文章都是按照“邂逅绝境一探访绝境-寻找绝境-失去绝境”的结构来叙事的。情节曲折,有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文中的“绝境”都可遇不可求,都不会再次遇到,暗示了这种理想生活只能是作者的美好向往和憧憬,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参考译文】唐朝开元年间,代州都督因为五台山 ( https: / / zhidao. / search word=%E4%BA%94%E5%8F%B0%E5%B1%B1&fr=iknow_pc_qb_highlight )客僧多,恐怕妖伪之事发生,就下令把没有度牒的和尚,全部赶走。客僧害怕被驱逐,大多暂时逃避到山谷中去。有个叫法朗的和尚,逃进雁门山深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纳人出进。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过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二里,到一个草屋中,草屋中有女人,穿着草叶,但容颜端庄秀丽。法朗就问她们:“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女人说:“我们本来是秦时人,随着蒙恬修筑长城。蒙恬多使用妇女,我们忍受不了那样的折磨,就逃避到这里。当初吃草根,得以不死。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到人间。”于是她们就把法朗留下,用草根养活他。草根涩,根本不能吃。法朗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天,就暂时告辞出去,到人间去寻找粮食。等到他到了代州,准备好粮食再去时,却迷失了道路,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了。17. 【答案】A【解析】【17题详解】考查比较阅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意是“海面浩渺,水波澹澹。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意是“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意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写景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意是“忽然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成千上万树的梨花盛开。”写景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句意是“飞来峰顶有座千寻高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如旭日升起。”写景主要运用了夸张、虚实结合的手法。故选A。18.【答案】内容上全诗描绘了沧海雄伟壮观(或波澜壮阔)的景象;主旨借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景象1分,作者1分。其他合理,酌情给分。)【18题详解】考查诗句赏析。本诗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本诗前八句描写了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的壮阔景象;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也正是因为此,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四、名著阅读(5分)19.(1)【答案】①高衙内因想林娘子得病,陆谦献计让高俅派人买宝刀给林冲,然后诈说高俅要看刀,令林冲带刀进高府。陆谦将林冲领入白虎节堂即高俅处理军务之地,诬陷他带刀进节堂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杨志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D%A8%E5%BF%97 / 118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D%A8%E5%BF%97%E5%8D%96%E5%88%80 / _blank )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9%9B%E4%BA%8C / 743349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D%A8%E5%BF%97%E5%8D%96%E5%88%80 / _blank )。牛二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最后被发配至北京大名府? ( https: / / www. / s tn=SE_baikepcxf02_fcetbk02&usm=3&wd=%E5%8C%97%E4%BA%AC%E5%A4%A7%E5%90%8D%E5%BA%9C&ie=utf-8&rsv_pq=c3909aec003bc0f1&oq=%E6%9D%A8%E5%BF%97%E5%8D%96%E5%88%80%E6%A6%82%E6%8B%AC&rsv_t=f048T48AGRmLBpQE0OBqpofhoJzoJhf+i3tGYYyb5MD0l6UivL / E6ka7Iysnxz5 / u6Hv1QUkTptbyDDiVsI&sa=re_dqa_zy&icon=1" \t "https: / / www. / _self )留守司充军。林冲买了一把宝刀,遭人陷害;杨志卖祖传宝刀,杀了牛二。两人的经历都和宝刀有关,也因为宝刀而改变了原来的人生轨迹。事件类似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情节概括各2分,总结1分,共5分)②武松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D%A6%E6%9D%BE / 233385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D%A6%E6%9D%BE%E6%89%93%E8%99%8E / _blank )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9%AF%E9%98%B3%E5%86%88 / 3925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D%A6%E6%9D%BE%E6%89%93%E8%99%8E / _blank )时,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李逵上梁山后,为了让母亲享福,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同样的打虎,武松打虎之后,从百姓到县官,都为他喝彩,广泛宣扬,从此武松威名大震。李逵打虎则是在官府追捕的情况下,打了虎之后,当地百姓问他姓甚名谁,他也不敢报真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传。事件类似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情节概括各2分,,总结1分,共5分)【18题详解】【详解】考查名著情节的关联阅读。解答此题,要先概括故事,再分析其相似之处。言之成理即可。如林冲与杨志都为军官出身,且武艺高强,都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高俅陷害林冲,以宝刀为由把林冲骗进“白虎节堂”。林冲在奸人的陷害下,最后投奔梁山。杨志为求做官去上下打点,最后没有钱只好卖祖传的宝刀,被牛二纠缠,杀死牛二,杨志最终也落草为寇。这两位本领高强,一心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被“刀”砍去了希望,最终落草梁山。(2)【答案】①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神通广大,每次都能看穿白骨精的诡计。这可以体现出他的神性。打了白骨精后,唐僧 ( https: / / zhidao. / search word=%E5%94%90%E5%83%A7&fr=iknow_pc_qb_highlight )怪罪于他几次赶他走,他都不走,最后没办法了,非走不可了,他还向唐僧跪拜,后来师父遇险,他得知情况后也去救唐僧,他对师父的忠诚和报答体现出他的人性。这种既有着人性,也有着神性,使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神性”和“人性”表现各2分,好处1分,共5分)②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荆棘岭,路上荆棘丛生,不能前行。猪八戒施法,变成身高二十丈,钉耙变成三十丈,在前面给众人开路。这可以体现出他的神性。在石碣上添句自夸,表现他的人性。这种既有着人性,也有着神性,使猪八戒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神性”和“人性”表现各2分,好处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即可。如:“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每次都能看穿白骨精的诡计.这可以体现出他的神性。唐僧 ( https: / / zhidao. / search word=%E5%94%90%E5%83%A7&fr=iknow_pc_qb_highlight )几次赶他走,他都不走等行为,表现其对师父的忠诚和报答。这些方面体现出他的人性。“荆棘岭悟能努力”中猪八戒施在前面给众人开路。这可以体现出他的神性。 “要得度,还依我。”“等我老猪与他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在石碣上添句自夸,表现他的人性。五、作文(50分)21. 例文一:成长,就在一瞬间窗外,大雨正演奏着一曲交响乐,冰凉的雨水落在指间,打开尘封的记忆,桃花纷飞的一瞬间,我长大了。天阴沉沉的,随着一道银白的闪电划过天际,豆大的雨滴便落入凡间。我撑着一把灰色的雨伞,颓然地走在雨中。阴沉的天使得我原本伤感的心情更显落寞。我拖着那只受伤的脚,心中一痛,泪水便蜿蜒而下。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扭伤右脚,失去了参演舞蹈的机会。我在心中一遍遍问自己,脸上湿漉漉的一片,分不清是雨是泪。倏忽间,一抹炫目的红色映入眼帘,拨开层层雨雾,原来是一株桃树,柔弱的花擎在枝头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而无情的雨却冷冷地打在它的身上,压得桃枝喘不过气,在暴雨中上下摇曳,终于,桃枝寻到一丝空隙反弹回原处,我心中欣喜,却在下一秒,满枝桃花大半散尽。我愕然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知所措。原来,再娇艳的花也终有退场的时候。我失神地转身向前走,一阵风拂来,我抬头望天,不知何时已停了雨。心底还存一丝念想,再回望一眼桃花,尽管已大半散尽。然而,在转头的一瞬间,我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柔柔的桃花瓣,虽散落在地上,却是别有一般美好,高高的枝丫上擎着颗颗青色的果实,虽只有小拇指般大小却初具风采。圆润饱满的雨珠挂在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七彩的光芒。原来娇弱的桃花散去是为了果实能够更好地接受阳光的抚摩、甘露的滋养,开够了自己的花季便毫无留恋地离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娇弱的桃花亦能功成身退,我又有何不能在幕后做好相应的工作呢?即使不能在镁光灯下舞蹈,也可在幕后关注同伴的倾情演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应该是更加博大的境界。其实在人生中,亦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便是不同的结局。我们无法预料生活中的变化,却可以选择对待变化的态度,不是吗?窗外的雨依旧在下,尘封起那段宝贵的记忆。我想,那株桃树也许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拂去我心头的烦躁,那柔弱的桃花薄如羽翼,却给了我厚重的启示。成长,有时就在一瞬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本次是命题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应先通过对作文材料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成长”背景是写作的预设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或喜悦中暗含危机,或失败时蕴有希望。青春路上,风雨时至,欢歌笑语,时有诗意。考生要写出心灵悟语,写出精神的跋涉。写作记叙文时,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闪光点,通过这些闪光点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参考立意:A.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难题自己解决、能主动探索知识了、能体会到大人的苦心了、知道细心的重要B.学习方面的成长:难题自己解决、能主动探索知识了、能体会到大人的苦心了、知道细心的重要……C.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耐心做事情……D.友情方面的成长:会解决同学予盾、会真心对待朋友、学会了谦虚……E.在失败与沮丧中的成长: 失败中得到启发、摩擦中懂得谅解、矛盾中得到教训、后悔例文二:在逆境中成长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虑怎样克服困难。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无须赞美逆境,无须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一旦身处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实干精神,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要想到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五万次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七十多岁还到野外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直到临终的一天还不忘做科研记录。他们战胜了多少艰难困苦!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许多先进人物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说明。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抗争,用奋斗走出逆境,这将会成为我们巨大的财富。逆境是强者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弱者走向毁灭的加速剂,我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的生命因为挫折而精彩,让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吧!【解析】一、审题立意。“成长”指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更应该是精神、思想、心灵上的成长,而且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结合引导语“成长的路上,有风有雨,成长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分析,可以立意为困难、挫折对成长的重要作用。二、构思选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一个孩子成长到十四五岁,一定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困难和挑战。要选取对成长有深刻影响、能震撼心灵的经历。比如: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中成长,在苦难中成长,在贫困中成长,在失败中成长等等。文中可以写一件事带来的成长,也可以写多次多件事带来的成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明事件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和作用,论据可以用他人和自身的体验进行类比。把道理说清楚,就是好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