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7卷1.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酵母菌 B.新型冠状病毒C.草履虫 D.球菌2.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下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内完成的B.d是由b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C.婷婷上了初中后眼睛就近视了,这跟进入青春期有关D.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3.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图中10移到视口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C.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如果图中8的数口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4.如图所示,把一盆小麦幼苗放到不透光的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小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B.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增多5.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蒸馏水时,只在乙组中明显检测到蔗糖。这与两组马铃薯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该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6.某江入海口的两条水道分布着A、B、C、D、E、F、G七家小化工厂和造纸厂,每家工厂分别向江中排放含BaCl2、MgCl2、FeCl3、NaOH、Na2CO3、Ba(OH)2、H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的废水。环保部门检测情况如图:试推断:(1)其中三家化工厂排放物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F 。(2)甲处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7.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8.食品安全、生活用品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近日曝光某些养猪场采用毒物“瘦肉精”饲养生猪。(1)最常见的“瘦肉精”,其化学式为C12H19Cl3N2O,其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正常猪肉的酸碱性大多为中性或弱碱性,而含有该瘦肉精的猪肉会呈酸性,若在含瘦肉精的肉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为 色。9.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实验一:通过观察稀盐酸与 发生反应的现象,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 B.CuO C.Ba(NO3)210.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又有三位宇航员抵达空间站。如图表示某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1)氧气生成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水气整合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天要产生约1.1kg的二氧化碳,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每天理论上通过”萨巴帝尔系统”至少产生多少质量的甲烷?(已知”萨巴帝尔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且氢气足量)1.【答案】B【解析】酵母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结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故答案为: B。2.【答案】D【解析】A.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细胞是在妈妈的输卵管中形成的,故A错误;B.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形成胚泡缓慢移入子宫中,埋入子宫内膜,逐渐发育 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故B错误;C.近视眼与是否进入青春期无关,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故C错误;D.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 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故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A错误。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2细准焦螺旋,B错误。C.图中8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错误。D.如果图中8的数口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A.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正确;B. 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正确;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正确;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增多,错误;故答案为:D.5.【答案】B【解析】细胞结构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为细胞膜。故答案为:B6.【答案】(1)FeCl3;H2SO4;Na2CO3(2)BaSO4【解析】(1)由分析知A为FeCl3,E为H2SO4 ,F为Na2CO3。(2)D处是氢氧化钡,E为硫酸,所以甲处不溶物为硫酸钡。7.【答案】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解析】 酒精的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有①②③④,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有⑤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汽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8.【答案】(1)12:19(2)红【解析】(1)“瘦肉精”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19。(2) 含有该瘦肉精的猪肉会呈酸性,若在含瘦肉精的肉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9.【答案】(1)氢氧化铜(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3)AB【解析】(1)实验一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稀盐酸,通过观察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可证明酸和碱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对比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于水能全部溶于酸的现象对比证明酸和碱的反应,该对比实验需控制水、稀盐酸的温度、体积和氢氧化钙粉末质量相同。(3)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加入酚酞不变化,可证明了氢氧化钠硫酸发生了反应,A正确;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溶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加入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若氢氧化钠未发生反应,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硫酸和碱发生了反应,B正确;硝酸钡与硫酸和硫酸钠反应都会产生硫酸钡沉淀,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证明稀硫酸与碱发生了反应,C错误。10.【答案】(1)2H2O 2H2↑+O2↑(2)水(3)解:设产生的甲烷的质量至少为x,CO2+4H2 2H2O+ CH444 161.1kg X44/1.1kg=16/xx=0.4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