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12卷1.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2.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g=10N/kg)( )A.M的密度是1. 25×103kg/m3B.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103kg/m3C.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D.当h=10cm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200Pa3.用钢锯条锯开一块泡沫塑料时,钢锯条上沾有较多泡沫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B.此现象说明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不带电物体C.泡沫屑与钢锯条带有异种电荷从而相互吸引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了电荷的转移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迅速下压活塞,棉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B.棉花能够燃烧是因为蘸上的乙醚是可燃物C.越往下压越费力,是由于筒内的气压逐渐增大D.活塞下压,通过克服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5.科幻片《流浪地球2》再次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讲述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B.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C.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6.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7.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8.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9.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每隔5分钟取一次雨水水样,并用pH计测定pH,其数据如表所示: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NaOH)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一定,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灯泡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当电流为1A时,灯泡正常发光,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 Ω。1.【答案】C【解析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故答案为:D。2.【答案】C【解析】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则M的质量为:,M的体积:V=(0.1m)3=0.001m3,正方体M的密度:;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7N,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V排=(0.1m)2×0.05m=0.0005m3,由F浮=ρ液V排g可得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C.当h=10cm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D.当h=10cm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液gh=103kg/m3×10N/kg×0.1m=1000Pa,故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A. 固体之间相互摩擦可能会产生静电,A正确B. 锯条和泡沫塑料摩擦时会使泡沫塑料带与条锯不同的电,因此此现象不能说明带点物体可以吸引轻小不带电物体,B错误C. 摩擦起电会使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正确D. 摩擦起电是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正确故答案为:B4.【答案】C【解析】A.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B.棉花能够燃烧是因为棉花是可燃物,故B错误;C.越往下压越费力,是由于筒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故C正确;D.活塞下压,通过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A.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A正确;B.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B错误;C.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正确;D.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D正确; 故答案为:B.6.【答案】(1)C4H10(2)碳(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解析】(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2)由表可知,烷烃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7.【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2)②【解析】(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故选②。8.【答案】(1)①(2)易挥发【解析】(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易挥发、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选①。(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9.【答案】(1)是;增强(2)SO2+2NaOH=Na2SO3+H2O【解析】(1)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所取雨水是酸雨。在测定的期间,pH逐渐减小,即酸性逐渐增强。(2)火碱为氢氧化钠俗称,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10.【答案】8;11【解析】由题图乙可知,电流为1A时,灯泡正常发光,其额定电压为8V,则其额定功率为P=UI=8V×1A=8W。滑片在最左端时,灯泡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故电源电压U0=U=8V。滑片在最右端时,电路电流最小,为0.5A;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2.5V,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8V-2.5V=5.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11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