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1课 芬芳茉莉(第二课时)东边升起月亮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简谱)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欣赏哼唱歌曲《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旋律相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演唱、创编,了解歌剧及艺术形式,初步掌握歌曲中几种声乐演唱形式,了解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故事、作曲家及音乐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创编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能赏析哼唱歌曲《东边升起月亮》,了解歌剧《图兰朵》故事、作曲家及音乐联系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难点: 1. 从音乐要素入手,对比聆听分析江苏《茉莉花》与《东边升起月亮》2. 聆听不同风体裁的《茉莉花》编创自己喜爱的《茉莉花》。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了解歌剧及表演形式 师:首先一起来欣赏视频片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视频中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叫什么? (2)这种表演形式综合了哪几种艺术形式? 生:回答 师:是的,视频中的表演艺术形式叫做歌剧,歌剧它包含了声乐、舞蹈、戏剧、文学、服装、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二、新课教学 1.揭题《东边升起月亮》 师:刚才我们所欣赏的视频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选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的一个片段。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完成的。 2.介绍作曲家 师:普契尼是意大利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他的第一部歌剧 《曼侬列斯库》 在米兰歌剧院上演后使他名声大振,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以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歌剧:如《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等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最有影响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一生写了十二部歌剧,《图兰朵》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没有完成的遗作。对 20 世纪歌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3.介绍歌剧《图兰朵》故事简介 师:那么,歌剧《图兰朵》到底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4.听辨了解各种声乐演唱形式和人声分类 师:相信大家对《图兰朵》故事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第一幕,想一想,歌剧中有哪些声乐演唱形式和人声分类 。生:回答 师总结: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敏!是的,第一幕中主要的声乐演唱形式有合唱、三重唱、咏叹调、宣叙调等。主要人声有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那么,咏叹调和宣叙调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下。 5.聆听了解咏叹调和宣叙调 三、从音乐要素入手,对比赏析《东边升起月亮》和江苏《茉莉花》 1.哼唱《东边升起月亮》旋律与中国哪首歌曲旋律相似? 师:同学们听的可真认真,相信大家对咏叹调和宣叙调已有所掌握,下面请同学们随音乐唱一唱《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与中国哪首歌曲的旋律相似? 师:我想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感受到了,《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十分相似。 2.对比聆听,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边听边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完成以下表格。 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看看,你与老师的答案是否相同呢,这两首歌曲都是有 1 2 3 5 6 五个音符组成,属于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江苏的《茉莉花》节奏密集,时值较长,旋律婉转流畅,情绪欢快。而《东边升起月亮》的节奏宽松,时值较短,旋律空旷悠长,情绪忧伤。 3.传统民歌《茉莉花》与《图兰朵》之间的联系 那么,为什么来自西方的歌剧《图兰朵》与我国的传统民歌茉莉花旋律会如此相似呢? 师讲解:这是因为《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1840年,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中记录了这首歌曲。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把《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1926年4月,《图兰朵》在米兰首演,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就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飘得更广更远。《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象征。这也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影响力以及艺术价值。 四、拓展延伸 1.赏析创编不同时态不同风格体裁不同语言的《茉莉花》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了解不同时态不同风格体裁的茉莉花,创编属于自己的《茉莉花》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作业要求:在课余时间尝试编创用自己的方言演唱,或者以《茉莉花》的音调为素材,尝试改编不同风格体裁的《茉莉花》。 师:同学们,欣赏完《茉莉花》的过去和现在,《茉莉花》的未来需要大家来编创,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余时间尝试编创用自己的方言演唱,或者以《茉莉花》的音调为素材,尝试改编不同风格体裁的《茉莉花》。 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希望同学们带着对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走向更远、更广的地方。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啦,再见!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