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要素的分解与整合——初中语文《那一天,我幸亏____》作文指导(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记叙文写作要素的分解与整合——初中语文《那一天,我幸亏____》作文指导(素材)

资源简介

记叙文写作要素的分解与整合——《那一天,我幸亏____》作文指导
文题呈现
请以《那一天,我幸亏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真实校名。
01.热身活动
以下是考场作文中部分考生的作文题目,思考讨论你觉得哪些好,哪些不好?为什么?
那一天,我幸亏没后悔
那一天,我幸亏没放弃
那一天,我幸亏带了伞
那一天,我幸亏满分
那一天,我幸亏遇见你
那一天,我幸亏赶到了
那一天,我幸亏坚持
那一天,我幸亏没去
那一天,我幸亏听话
那一天,我幸亏好了
那一天,我幸亏回了头
那一天,我幸亏全力以赴
那一天,我幸亏活着
那一天,我幸亏没有避开
明确:
“补题”部分,可填入一些有正面意义的动词,如坚持、努力、留下、全力以赴等,也可以填入一些动词短语,如没有放弃,选择陪伴,静下心来……
补题时需要注意语言通顺,“如那一天,我幸亏没后悔”,是明显不合适。
补充的部分应该让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或者中心事件,如“那一天,我幸亏活着”、“那一天,我幸亏没有避开” 就让人不知所云。
02.写好情节线
(一)选择合适的素材
以下是考场作文中部分考生的选材,思考并讨论以下哪些素材是切合题意的,哪些素材是更好?
体育中考那天,我想放弃,但幸亏坚持下来了,最终得了满分。
参加某次比赛,我想放弃,但幸亏有你的鼓励,我没放弃,最终获了奖。
我做梦会发生意外,幸亏我小心,避免了灾祸。
我平时不父母听话,那一天我幸亏选择了听话,带伞,没有被淋湿。
那一天1000米长跑考试,我幸亏没成功跑完,后来才会静下心来观察别人,完善了自己的跑步技术。
我幸亏回头,救下了车祸的小猫。
我幸亏赶回了老家,见到了爷爷的最后一面。
我幸亏及时回家,救了出意外的奶奶,不然她就死了。
那天去爬山,想中途放弃,最终坚持,看到了山顶美景。
明确:
根据题意,空缺部分可补充内容的范围很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个性化的填写,但是部分考生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
我们选择的素材尽量是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避免庸俗、低俗、虚假的素材,避免生编硬造。同时精选素材,并对素材加工升华。如救下车祸的小猫,可以升华主题,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如幸亏带了伞,可以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感恩等。
(二)理清叙述逻辑
1.命题解析:
“那一天”,是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和深刻影响的一天。考生需要在文章中详细描述这个特定的日子,它可能是一个转折点,也可能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可以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也可以是充满喜悦的一天。考生需要通过对这一天的深入刻画,为后续的“我幸亏......”的结果做好铺垫,让阅卷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文中的情感与主题。
“幸亏”副词,指由于某些原因(人、物或事),避免了不好的结果或获得了好的结果。“幸亏”暗示了一种庆幸或侥幸的情感。要突出这种情感,要写出中心事件发生前个人的心理(如:困惑、无助、纠结……),以及事情结束后的情感和收获(庆幸、解脱、喜悦、骄傲、感悟……)。“幸亏”还暗含了有选择和决定的意义,如本来想放弃,但因为某人某事某物而没有放弃;本来不理解、有矛盾,但因为某些原因而释怀了。且幸亏有这次的经历,让“我”日后产生积极的变化或影响。
2.存在问题:
我们在叙事的时候就要交代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或什么人什么事,让“我”“幸亏”做出了这种选择。
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分析情节的“因”与“果”导致情节不通,详略不当。如某同学写《那一天,我幸亏选择那条路》,叙述“我”因练舞太艰苦,感到迷茫想要放弃,在那一天,走过“那条路”(详写),看到路灯深受鼓舞,坚持训练,最后获奖。但实际上文章并没有描写“我”有哪两条路选择,这一条路或者哪一条路有何不同的结果,这是实际上是一篇由物悟理的文章。
捋顺一下该文的情节: “我”因练舞太艰苦想要放弃,在那一天,我走在路上抬眼看见明亮的路灯(详写),风雨无阻准时点亮,为“我”指明前行的道路,我因此深受鼓舞,决定回到舞蹈室坚持训练,最后获奖。其实讲述的是一个 “我幸亏没有放弃”的故事。类似的文章很多,如淋了一场雨,体悟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那一天,我幸亏没有避雨》,不是因为没有避雨就能有所感悟,是遇雨后,有所反思(因),才会释怀(果);如骑车差点被撞——《那一天,我幸亏还活着》,是幸亏及时刹车(因),才避免了灾祸(果),庆幸的是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反应敏捷(因)等等。反映出学生思维还只认识到事情表面、偶然的联系,未能分清事情的因与果的联系,未能认识到事情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由此可见,本次一模作文题,延续了广州市中考题的的特点,既有立德树人的功能,更是对学生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和语感的大检验。
3. 写好关键因素
我们要把事情叙述得合理自然,真挚动人,要有哲理性。对手头积累的素材要仔细推敲反思,在读题时要反复斟酌,切忌套作。
(1)你想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影响这件事情走向的因素有哪些?哪一个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想讲述的事情:
(那一天)我本来__________,但(幸亏)______,我才__________。
影响因素有①_____②____③_____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幸亏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触动你做出选择\决定,这个选择\决定的影响是________。
(2)以下是考场作文中的部分关键因素的素材整理:
①人的鼓励:父母、师长、朋友
②物的启迪:如爬山虎、蒲公英等
③书、名人的启示,如科比、史铁生、《望岳》等
④其他:路灯、明月、清风等
03.写好情理线
(一)存在问题:
无病呻吟、华而不实——充满华丽文字的堆砌,没有真挚的情感表达
情不外现,引而不发——全文只有叙述的文字,缺少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最后结尾匆匆点题。
情与实不符——情理线与叙述的事件不相符合
思考并讨论幸亏的背后是什么?“我”庆幸什么?
(二)以下是考场作文中的部分优秀文章情理线的整理:
庆幸及时在重要的时刻陪伴家人,表达心中对家人的牵挂
庆幸自己克服困难没有放弃,表达是对梦想的坚持
庆幸是平凡美好的小幸运,表达生活中的小确幸
庆幸自己一个无意的举动挽救了一个弱小的生命
庆幸自己有良好的习惯\改正了坏毛病,是成功后的反思
庆幸自己做了某件好事,给他人带来了温暖,表达热心助人的善意
庆幸有机会观赏\学习了传统艺术,领略\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匠人精神
庆幸自己放下芥蒂去沟通,明白了对方的苦心,表达一份感恩之心
庆幸不怕旅途艰难,最后欣赏美景,表达对山河的赞美和愉悦的心情
(三)文章的情理线是穿插在情节线上的抒情悟理脉络,这条情理脉络应该是贯穿全文,并在结尾处直接地、精炼地、富有文采地表述出来。
阅读以下例文,在你的文章结尾处,尝试点亮这条情理线:
“渔夫在出海前并不知道哪里有鱼,但他们仍然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他们不放弃就 能满载而归。人生就是这样、出发才有机会坚持才有答案。面对困境,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只要不放弃,就能有所收获。
日后的每一天,我总想:那一天,我幸亏没放弃。”
修改升格我的作文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写好情景线
景物描写,简直是记叙文的眉间一痣,如果点得好,文章就精神多了。
——王君《景物描写——点好记叙文的眉间痣》
开篇写景,别出心裁,唤醒阅读期待;结尾写景,暗示主旨,丰厚文章意蕴;随文写景,烘托铺垫,体现文采匠心。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更有味道。
1.阅读课文《一颗小桃树》。
文中小桃树的经历就暗示了“我”的经历:
如小桃树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就暗示“我”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不幸
小桃树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暗示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2.修改你作文的情景线,使文章的景与情感相衬,景与情节相随。
以下是考场作文中的部分写景素材整理,可以参考唤醒,也可以另选其他。
蝉鸣、风雨、花草、云霞、夜空、乌云
附: 一颗小桃树(节选)
1.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2.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3.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