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 全环境立德树人】轻松应对中考焦虑情绪2024年中考备考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而很多学生在此时却出现了情绪紧张、慌乱、烦躁、忧虑、不安、迷茫等很多的负面情绪,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出现了过度焦虑的心理。不要担心,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考试焦虑,人类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基本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中考只是对人生的一次磨炼而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调整时间,规律作息考前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去迎接中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心理模式就无所适从,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或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需要注意的是,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坦然对待。因为紧张,夜不能寐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带来的失败心理——这回我完了。十几岁的年龄,正是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方寸,恐惧、害怕。转移关注,优化情绪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在迎考复习和考试中,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心情紧张的时候,可以听听轻音乐,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行为可以调节心理,优化情绪。积极暗示,发挥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考生在考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例如:“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等。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拓展视野,强化自信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如果丢失信心则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在中考中失利,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中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家长温馨提示A。送一颗自信心给孩子 在生活上多微笑,及时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不要把考试当作“不成功就失败”的战场,而是引导孩子当作一次宝贵的人生经验去体验和珍惜。请记住,学会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B。当一个贴心的助手 作为家长要从侧面做好应考助手,料理好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及考前的琐碎准备:规律作息,保证一定的运动和娱乐时间;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帮助孩子准备考试用具,提醒带好《准考证》等;保持平日生活规律,不要让孩子觉得和平时有太大不同。C。做一个耐心的听众 在考试期间,作为家长要多用心去看到孩子,多用耳朵去聆听孩子愿意去叙述的事情,你的“看到”和“听到”已经是对孩子的最好的帮助了。请记住,你的情绪越稳定,孩子的情绪就越稳定。家长的说话技巧家长:“ 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点评:对大部分孩子不太合适,他们会从反面去理解,对有信心的孩子会有负面影响。可以改为:“ 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家长:“ 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点评:会从侧面加大对孩子的压力,实际上是在提醒孩子:考试是盖过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议孩子也做一些考试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紧张和对考试的过度注意,有事可做比空着急更好。可以改为:“你主要负责考试,其他事情交给父母,我们各负其责。”家长:“赶紧睡觉,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点评:睡眠对考试很重要,但是不能要求孩子提早上床休息,还是应该按照原有的作息规律,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可以改为:“昨天你是这个时间睡觉的,今天也可以去睡觉了。”家长:"就拼这一把了!"点评:过分夸大中考的意义,这样会对压力大的孩子有负面影响,给孩子灌输“赌博”的心态,不利于考生平稳地发挥。可以改为:“ 这次考试就当给自己一个总结、一个交代,按平常水平发挥就可以了。”家长:"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点评:考试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告诉孩子千万别紧张,其实是从反面诱导他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可能会让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分心。可以改为:“考试紧张是正常的,别的同学也会紧张,让我们一起分担这种紧张吧!”家长:"考不好也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点评:反面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孩子有干扰作用,会有让他提前放弃的意思,而且孩子能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真实的想法。可以改为:“阳光是为考任何分数的学生准备的,按自己的能力去考吧!”家长:"考好了,想去哪玩都行!"点评:这是一种奖励,但这种奖励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尤其是对奖惩比较敏感的孩子,容易使其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试,而是考虑如何得到奖励。可以改为:“你尽力发挥吧,考完试,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外出过个轻松的假期。”考前适度的焦虑并不会有害,会让考生更加专注。所以,要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但是,过度的焦虑往往会干扰考生正常发挥,所以在考前家长如果发现考生过于紧张,一定要及时让考生减压,科学作息,合理安排复习备考进度,加强与考生的交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人生在路上,征程才刚刚开始,预祝所有2024年参加中考的同学都能顺顺利利,迈向人生的另一个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