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二、知识结构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 背景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特点
措施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效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调整 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国际协调 建立组织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大国协商 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科技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内容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影响 这些新的科技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表现 就业结构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阶级结构 “______________”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表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分析该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______________,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______________,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评价 积极 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调整 ①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
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 黑人民权运动 原因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目的 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成果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____________,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 运动 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 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成果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学生 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1.(2021.7·云南学业水平·30)下图是 2011 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 10 周年纪念标识。
由此可知,中国加入的是
A.世界银行 B.关贸总协定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2022.1·云南学业水平·2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人民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民享受福利。这表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
A.发展第三产业 B.建立“福利国家”
C.扩大中间阶层 D.推动黑人民权运动
3.(2023.3·云南学业水平·32)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到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完全等同起来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西欧国家普遍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提出市场与计划关系论断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市场与计划在调节经济发展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四、基础知识提升训练
1.(2023·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6)近代以来,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一主线是
A.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 B.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变化
C.产业资本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政策的调整
2.(2023·江苏淮安高一下期末·12)1955年日本政府出台《经济自立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规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5%,强调通过财政、金融的间接手段诱导民间企业执行这一计划。该计划的五年增长目标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而实际的年增长率为9.1%。据此可知,此时日本
A.采用苏联模式促进经济发展 B.通过发展经济摆脱美国控制
C.运用宏观调控调节市场经济 D.借助重化工业成为军事大国
3.(2023·河北沧州高一下期末·13)二战后,多数西方国家都形成了中间阶层的职业群体,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该中间阶层的人数已占在业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一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科技革命的新发展 B.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表明“福利国家”成就凸显 D.是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4.(2023·天津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末·27)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购物等已成为民众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各国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
5.(2023·吉林两地六县高一下期末·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食利者阶层在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食利者阶层是指那些靠利息和股息为生,并不断实现资本增值的货币资本家。在美国食利者阶层的资产构成中,股票和金融债券的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而不动产部分仅占四分之一。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战后
A.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 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弊端
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风气的败坏 D.金融资本全球化加速发展
6.(2023·北京东城区高一下期末·36)德国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由二战前的8个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18个,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60年为20.7%,1965年为24.6%,1970年为25.7%,1975年为32.1%。美、英、法等国也不例外。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
A.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B.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C.实行社会福利改革 D.开展黑人民权运动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