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程标准
(1)分析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程,认识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2)通过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面貌和早期农业传播情况,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和交融性,学会尊重多样文明;
(3)通过分析农业形成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文明过渡时代:渔猎采集生产(中石器时代)
1)食物:动物和植物果实和茎叶
2)工具:石器,木器,骨器
3)生产方式:采集和渔猎
4)活动范围:一定地域内迁徙生活
5)分工: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食物,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品。
6)火:取暖和烧烤食物
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1)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
2)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东亚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栽培白菜和芥菜等蔬菜。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中美洲则是玉米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业:距今9000年前,西亚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和羊驼
3.决定因素:农业革命
1)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中南美洲
2)意义: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加速了人口增长。
②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a.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逐渐形成聚落。
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原始音乐、文学、宗教获得发展。
③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a.天文历法获得发展
b.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四大文明古国
共同特征:灌溉农业发达
原因:减少水旱灾害的影响;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
表现: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
2.不同地区的生产与生活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①食物生产:
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 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 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古代中国
①食物生产:
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社会生活:
农业生产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经济形态 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国家政策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水利工程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生产分布 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代希腊
①主要粮食作物:西亚传入的大麦、小麦
②谷物与蔬菜轮作;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③奴隶制经济: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4)古代罗马
①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土地制度:国有→私有
古代美洲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②土地制度:村社土地公有制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和家庭份地三类。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产生变化:
①贫富分化严重,私有制出现。
②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
③为调节阶级之间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2.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发生变化,氏族公社男女地位发生转变。
(2)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的产品有剩余。
习题巩固
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2.21世纪初,在河姆渡遗址附近的田螺山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植物遗存。根据量化分析,虽然水稻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但采集获得的橡子、菱角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已进入奴隶国家时代
B.中国古代农业已很发达
C.黄河中上游经济发达
D.采集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3.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出现推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在产生之初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4.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之上。农业的出现,使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下列对古代世界各地的食物生产,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种植大麦小麦
B.河姆渡人人工栽培葡萄
C.希腊罗马种植橄榄水稻
D.印第安人种植玉米和粟
5.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
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
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
6.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7.《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