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历程、原因、影响,存在问题等。(2)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的改善及问题。(3)掌握城市化演变的历程、原因以及利弊。知识梳理一、城市化的演进表现 ①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②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作用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②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城市化表现 ①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③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因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居住条件的改善方面 发展 表现居住条件 技术进步 建筑技术革新:如钢筋混凝土技术;电梯的发明配套设施的完善 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生活服务 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购物中心功能整合、文化娱乐设施场馆丰富社区功能扩展 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增多三、基础设施的发展西方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水网建设 钢铁管道促进自来水与排水系统普及照明 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通信联系 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交通网络 地铁、电车、汽车等的普及推广使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中国近代 表现 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起步特点 水平有限,发展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 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天然气通到各家各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渐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发展。拓展深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地位(1)含义: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2)地位: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习题巩固】1、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C.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D.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2. 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切斯特从30.2上升到33.8。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 )A.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 B.由恶劣的手工工场工作环境导致C.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3. 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这说明英国( )A.环境污染源于工业革命 B.城市化发展需规范治理C.工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D.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4、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