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1.通过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交通的发展过程。
2.能够结合时代背景,认识古代交通特别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特点,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古代交通发展的意义,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家国情怀。
3.掌握近代交通工具及对海洋的探索,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知识点一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知识点二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开凿运河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知识点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知识点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对社会的影响 史实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习题巩固
1.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一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
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
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
D.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2.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3.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
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4.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费用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
B.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C.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
D.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
5.如图是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情况,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B.因外国资本援助而得以进行
C.在晚清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
D.不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6.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指出:“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
A.交通的发展促进天津城市快速发展
B.交通的完善改变天津人生活
C.交通的进步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D.天津人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