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1.重点: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2.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知识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人民逐渐认识到应当推翻清政府,统治危机凸现。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直接目的:平定内乱、消除外患。
(4)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与戊戌变法很像但更深入。
(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6)局限性: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发展: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3.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
②制定机构:参议院。
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④地位: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
②英国等列强的支持。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2.历史局限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习题巩固】
1.1903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清帝年号纪年法和康有为提出的孔子纪年法,主张将黄帝诞生的年份作为纪元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前,有人认为黄帝是专制君王,与共和理念不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20世纪初纪年法的变化( )
A.体现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诉求 B.与民族民主的革命主张密切相关
C.是对揖美追欧思潮的反思与改变 D.清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毒
2.据统计,1902-1911年全国农村民变总数超过1300次。1910年农村民变次数最多,达250次。这些民变大多以“官逼民反”“官逼民变,绅逼民死”“扫清灭洋”“顺清灭洋”“灭洋仇教”“奉天灭洋”等为聚事口号。这折射出( )
A.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无能
C.农民阶级的起义如火如荼 D.义和团运动扩展到各地
3.孙中山在论及民生主义时说: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的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米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利弊。据此可知,孙中山
A.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B.实现了一生当中最伟大的转变
C.关注民生应防止西方社会弊端 D.放弃了走英美式革命道路主张
4.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洲贵族统治
B.军阀割据混战
C.君主专制制度
D.外国列强侵略
5.北京临时政府在文官制度建设方面,将西方、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建立的制度加以磨合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做法
A.体现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B.杜绝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C.促进了政治制度臻于完善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A.广州 B.南京 C.武昌 D.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