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观赤壁之战 登思维之巅教学目标: 1.运用联结策略精读《赤壁之战(节选)》,学习阅读整本书的策略与方法。2.借助思维帽,说清人物的思维过程。3.懂得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于兵力的较量,更在于精神和思维的较量。激 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联结策略精读《赤壁之战》,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教学难点: 借助思维帽,说清楚思维的过程。教学准备:1. 学生再读《三国演义》。2. 调查: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遇到的困难。3.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背诵《临江仙》。4. 学生按照组确定组名,要和《三国演义》有关。5. 2顶帽子(思维帽)6. 黑板贴:人名:曹操 程昱 文聘 周瑜 黄盖 蔡和7. 提前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8. PPT。教学过程:*带着小组名称标牌坐下。**板书课题——赤壁之战。***和一名学生一起完成对阵图。【设计意图:对阵图虽然简单,却有两军对阵的情境感,间接检查学生对节 选部分文本的人物关系的了解程度。“蔡和”放进哪个阵营有争议:有人认为放 在曹操阵营,因为他虽然是诈降,但仍然是曹军的将领;有人认为应该放在孙权 阵营,因为他在吴国即将被斩祭旗,最后一致认为放在孙权阵营。】*课前预热: 1.上课之前,咱们来对个暗号。暗号1: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暗号2:识梁山好汉——观三国烽烟。【设计意图:此为第二单元导语页上的内容。二十个字包含四大名著,并且 写出了各自的特点,有一点小变化是:书上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 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行拱手礼——(上课!学生:请同学们向老师行拱手礼。一、二起!同 学们好!老师好!请坐!谢坐!)【设计意图:书中写到古人见面特别注重礼仪,学生也有注意到,于是就让 学生说说什么是拱手礼,学一学,学生竟然学得有模有样,最后确定统一的手型, 而且都愿意大拇指翘起来那种。仪式感挺足,而且挺风雅。】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欢迎大家来到《三国演义》读书会。这一次我们继续读——《赤壁之 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读书会的方式,意在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学习。】2.《赤壁之战》出自《三国演义》哪一回?指名说。 (第二十二回 周公瑾火烧赤壁 曹孟德败走华容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设计意图:学生手中以青少年版为主,我读的是原著。让学生知道青少 版内容要比原著少了很多。不过,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明确说出来。】3.看对阵图,明确两军主要情况。 地图形式 曹83万 (长江简笔画) 孙 3万 曹操 程昱 文聘 周瑜 黄盖 蔡和(设问:蔡和应该在哪个阵营?)二、通读全文,弄清黄盖诈降成功的原因。1.古话说:“兵不厌诈。”(出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出示并齐读:指用 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策略或手段迷惑敌人。)短文中曹操和周瑜两军都运用了 “诈降”。诈降的目的是什么?(利用假投降进入敌军内部,刺探情报)黄盖与 蔡和两人诈降,却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指导交流的内容很多,教学中要选择一个点,进行 据点式阅读。本次阅读交流关键是“诈降”。两个诈降人物命运做对比,引出交 流的主问题——为什么黄盖诈降能取得成功?而且,问完之后,直接就可以找学 生回答,这时候学生会是凭借直觉思维作答,也利于学生了解学情,更好地开展 下面的教学。】2.默读课文,找原因,圈画做批注。(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黄盖诈降能够成功呢?圈画关键语句,用关 键词做批注。【设计意图:设置主问题,统摄整节课的教学。站在双方阵营两个不同视角 阅读文字,运用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赏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 活性。】交流一:黄盖方面有三个优势 第一、时间选得好。“今晚二更”(冬至晚上21:00-23:00),夜色是最好 的伪装,天色暗,视线不好,不利于曹军观察到破绽火船的破绽。 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第二、东风刮得好。全文777字,有9处写到风,黄盖顺风。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今日东南风起。 盖乘一天顺风。 是时东风大作。 使风而来。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火逐风飞。第三、密书写得好:让曹操相信是真降,放弃了戒备和多疑心理。小结板书:二时、东风、密书。【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的思维聚焦在黄盖方面发挥的优势。三个层 面,借时、借风、借信,效果显著。罗贯中写作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 一个男孩竟然已经开始联系下文,验证却为优势。】交流二:曹操方面三大问题(1)曹操以为黄盖是真降,没有了警惕之心交流第一项:结合读1.2.4自然段中相关语句,说明原因。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已过,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对谋士建议不以为然】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见密书信以为真】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心愿即将实现】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补给粮草】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揭示方法和任务:我们借助曹操看到的密书和他的言行、神态了解曹操的思 维过程。默读1.2.4自然段,说说曹操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小组交流。(首先,黄盖乃三国名将,得之则如虎添翼。其次,从黄盖处对 东吴了如指掌,赤壁之战便可大获全胜;而且黄盖还带了很多粮食来,我粮草更 足。)(2)程昱没机会出谋划策,船到近处才确定诈降。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 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 紧,倘(tǎng)有诈谋,何以当之?” 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揭示方法和任务:我们借助黄盖的密书和程昱的言行、神态了解程昱的 思维过程。 (3)文聘没有阻止住黄盖的船只。 小结:曹操身为统帅,对诈降信而不移;程昱身为谋士,对诈降疑而未 谋;文聘身为将领,对诈降止而无效,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设计意图:借助批判思维,站在曹营角度,看他们失败原因。这个角 度有些难度。】3.小结。黄盖诈降获得成功,曹操大意一败涂地。师生合作读结尾,想 象画面,读出节奏感、画面感。4.师:我们手头的课文只是赤壁之战的其中一个小片段。黄盖诈降的原 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和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你知道哪个故事? (苦肉计,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等)小结:赤壁之战巧妙借助东风,利用了天时;东吴本就在江东,曹操拿 下作战,赤壁之战占据了地利;东吴的很多英雄精诚团结贡献谋略,赤壁之 战占据了人和。【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交流的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片段,从曹操等黄盖 投降的消息开始,一直到大火将曹操水寨烧成火海为止。教学以此为据点, 在精读之后,引导学生向前关照一些精彩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这些都属于赤 壁之战中的精彩故事。整本书阅读应该有据点式阅读,还要有连线式阅读。】 5.赤壁之战以3万兵力胜曹操83万大军,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 三大战役之一,以奇取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赤壁之战是全书地位最重 要、规模最宏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呀?(统帅周 瑜)【设计意图:阅读让人从肤浅走向深刻,从偏见走向客观,从无知走向 智慧。站在历史视角看待赤壁之战,了解其价值和地位。而问赤壁之战之中 谁居功奇伟,学生各抒己见。一个学生说是凤雏庞统,因为庞统的连环计让 曹操战船相连,着火时无法灵活分散,一燃俱燃。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诸葛 亮,诸葛亮是很重要,远非最重要。没有一个人说是周瑜。何以如此?《草 船借箭》以及对诸葛亮形成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固有认知和英雄崇 拜相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沉浸式地读书。当老师说出是统帅周瑜的时 候,学生显现诧异的表情。】6. 八百年后,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大词人来到长江赤壁,追忆赤壁之 战,怀念周瑜。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齐读:“遥想公瑾当 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设计意图:两位古人跨越时空相遇。周瑜才智双全、一代儒将,大文 学家苏轼盛赞周瑜,抒发对英雄的敬仰。】四、总结升华,激励拓展阅读。1.接着读: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2.重新读:《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苦肉计》等情节。3.自主读。【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和单篇文章阅读有共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尤其 是四大名著,整本书的课内阅读很有必要,否则学生的阅读就都是线性阅读。《三 国演义》之类的长篇小说篇幅宏大,需要阅读意志。阅读意志需要教师引领,需 要兴趣激发,需要体验阅读成就感,以“读书会”为形式的阅读交流、指导课, 实施起来能且应当。前提条件是:教师先导性阅读,进行试水、探路,定会遇到 阅读障碍,找到清楚方法;阅读中关于人物、情节、环境拥有怎样的认知,形成 怎样的阅读经验;罗贯中的语言拥有怎样的魅力;这部64万字的巨著,如何读 下去;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什么?“无记则思不起”,要求记忆会不会加重学生 阅读负担,不要求记忆阅读会流于形式,分寸如何把握;整本书精读如何卓有成 效,以课内阅读一次次点燃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拥有带着研究的心态 阅读名著,才会形成独到的文本理解、教学理解。果真如此,整本书阅读就会由 推动变成带动甚至触动,整本书阅读之路会越走越通畅。】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