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知识框架民法劳动法诉讼法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综合探究 财产制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综合探究 家庭生活 法律守护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综合探究 企业创办之旅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综合探究 感受司法公正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名词点击(P4)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一思考:民法是什么样的法律?民法典颁布有何意义?1.民法含义(民法调整的范围):平等主体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平等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具有平等自愿和等价有偿的性质。如财产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租赁关系等,直接以物质利益为内容。主体内容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易混易错】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民只是自然人。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特别提醒】民法调整的主体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 民法典(1)概况: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P3相关链接(2)意义: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例题: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C.丙对女友书面承诺:“如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到欧洲旅行。”D.丁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B学以致用:3. 民事法律关系:(1) 含义: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物权、知识产权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财产所有财产转移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人格关系身份关系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公民)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营利法人(公司)非营利法人(公立学校)特别法人(政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 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P4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②民事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P4二段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前不久北京快侦、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盗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对侵权行为一律“零容忍”。压岁钱归孩子所有。压岁钱借给同学,按时归还。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赔偿医药费和误工费用。③民事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1. 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2. 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此时张某21岁(已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手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张某21岁,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上租了一间房。2020年7月份,张某欲花13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学以致用: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探究活动: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②明确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③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 小林父母向失主收取500元也是合法的。一、《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这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二、《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这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体现: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P54.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民法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法的施行需要遵循基本原则二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探究活动:点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仅凭个人喜好随意自创姓氏的确有违善良风俗。我国没有姓“北”的,也没有复姓“北燕”的,所以这样起名不符合“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起名字首先你要决定姓什么,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民法典》又增加了可以去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比如,起名字可以姓奶奶的姓氏或者姓姥姥的姓氏,这都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如果是你亲生父母以外的抚养人把你抚养大的,还可以选取实际抚养人的姓氏。1. 设定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基本原则的目的、特点与功能: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3.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以及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高于民法具体规则的效力。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绿色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4.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注意: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民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民法的诚信原则(1)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2)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3)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4)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上了法院。思考: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提示:判定这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商店应退货并返还货款;商店同时违背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应该降低其信用评级。思考: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么裁决这一纠纷?【探究活动】课堂小结1.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施行。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处理离婚纠纷.....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编纂和施行的意义在于( )①对规范市场秩序具有根本性的作用②能够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③限制公民民事权利,增强公民义务意识④推广社会主流价值,激发社会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D2.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C.绿色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B【解析】 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本题中,根据前几次合同的履行,甲、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实际上是默认的“交流电机”。甲方为了自己的盈利违背了诚信原则。3.2021年5月1日,《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开始施行。新规要求化妆品产品上市前应当进行功效评价,企业宣传不准“自卖自夸”。此举将倒逼化妆品企业自建功效评价机制,消费者也能买到“功效明确"的产品,避免被广告词“带偏”。这表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A.应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B.应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C.应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D.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C4、(2021·浙江·模拟预测)小李与小张是邻居,因琐事发生矛盾。小李将小张的详细个人信息发布在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上,并提供下载。小张找到小李,要求其在公众号上删除详细个人信息,并消除影响,但小李拒绝。小张一纸诉状将小李告上法庭,要求其在涉案公众号刊登书面道歉信,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本案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简要分析原告小张的诉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并说明理由。(1)①民事主体:小李、小张。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人格利益。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小李、小张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理由:被告小李未经小张同意,擅自在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小张详细个人信息,侵犯了原告小张的隐私权,故法院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