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清廷画师眼中的图景马戛尔尼眼中的图景(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英]马戛尔尼(1793年)盛世衰世《盛世滋生图》局部(乾隆年间,徐扬所作)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清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清朝建立鸦片战争清帝逊位明朝建立时间界定清朝前中期(1636-1840年)皇太极(1636-1643年)顺治(1644-1661年)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1735-1795年)嘉庆(1796-1820年)道光(1821-1850年)康乾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合作探究与明朝相比,思考清朝如何“强化”边疆治理?阅读教材77-78页,归纳概括(注意细节:时间、疆域范围、措施、意义)(3分钟)清朝疆域向北拓展,控制了蒙古高原(或鞑靼和瓦剌地区);向西扩展,控制了新疆。⑤西南抗击沙俄,1689年,签订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改土归流,强化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③西北④西藏①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央册封历世达赖班禅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揽军政事务;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②东北特点: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直接有效治理探究:清朝疆域版图奠定的意义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的积淀整合,清朝统治的这300年才成为定局。清朝的疆域观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主权、边界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杨学琛《清朝的民族政策》◎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领土主权、边疆意识逐渐形成康 熙(1654-1722)雍 正(1678-1735)乾 隆(1711-1799)雍正的作息皇帝勤政君主专制强化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清高宗实录》卷乾隆的总结君主专制的强化除了皇帝勤政之外,有何制度保障呢?时间 事项4:00-7:00 起床、请安、用膳、早朝7:00-12:00 处理政务12:00-15:00 听讲经史、晚膳15:00-23:00 处理政务思考:奏折制度有哪些特点,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皇上不知同僚已知我和皇上之间的秘密特点:迅速、机密,提高决策效率奏折密匣1.奏折制度作用: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职责:在皇帝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2.设军机处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课堂检测D“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影响:①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②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文字狱3.文化专制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000余种,15万多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这些诗句的作者为何会被处死?本质:思想文化专制思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实现君权的高度集中,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和大清帝国的强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弊: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导致失误;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也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些都为清王朝由盛转衰埋下了隐患。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皇权笼罩下的政治氛围专制强化,埋下隐患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君主专制加强乾隆晚年最宠幸的军机大臣和珅是一个超级贪官,查抄其家产,值银2亿多两,相当于国库5年的收入。——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人地矛盾,资源危机政治腐败天理教攻入北京皇宫+农民起义剧增下降结合教材第三子目内容,指出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出现什么危机?1689英国《权利法案》世界文明清朝1644清军入关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尼布楚条约》1729设军机处1748出版《论法的精神》1776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1757一口通商1793马嘎尔尼访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封建统治延续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结合课本及《17-1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讨论分析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钟)合作探究乾隆皇帝面对英国的通商请求,给出的答复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闭关锁国,落后世界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中的小斯当东觐见乾隆皇帝思考:乾隆对此作何回应?为什么?闭关锁国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海禁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天朝上国观念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戴逸《论乾隆》从中国发展历程来看,你如何评价康乾盛世?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你又如何评价康乾盛世?清王朝的“盛和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不同视角中的“盛世”拓展探究要求:能够在古今、中外比较的基础上辩证看待康乾盛世,且证据充分、逻辑自洽。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8 月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清朝经略边疆的具体措施,认识清朝奠定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的重要意义; 2.知道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认识其影响; 3.知道康乾盛世鼎盛和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康乾时期世界的变化,习得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评价中国史事的方法,形成基于历史时空的宏观视野和格局意识。课前预习任务学习聚焦一: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任务1:阅读教科书,找出教材P76-77页中关于君主专制的叙述,并加以概括。 学习聚焦二:清朝国家疆域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任务2:阅读教科书,找出教材P77-78页梳理康雍乾时期疆域得到开拓并巩固的史实,按照地理方位加以概括归纳,思考清朝国家疆域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学习聚焦三: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危机出现。 任务3:阅读教材P79-80页,探究康乾盛世下潜藏着哪些危机。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合作探究:与明朝相比,思考清朝如何“强化”边疆治理?阅读教材77-78页,归纳概括(注意细节:时间、疆域范围、措施、意义)(3分钟) 【学习任务二】 思考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的强化除了皇帝勤政之外,有何制度保障呢? 【学习任务三】 参照《17-1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分析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后作业】【拓展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从中国发展历程来看,你如何评价康乾盛世?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你又如何评价康乾盛世?清王朝的“盛和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内容主旨】康乾时期,政府强化君权、拓展疆域,王朝呈现鼎盛局面;然而时值世界历史转折与近代社会转型之际,君主专制的帝制政权并不能带领中国走出王朝盛衰的循环,盛世之下危机重重。【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知道南海诸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掌握清朝经略边疆的具体措施,认识清朝奠定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的重要意义;知道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认识其影响;知道康乾盛世鼎盛和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康乾时期世界的变化,习得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评价中国史事的方法,形成基于历史时空的宏观视野和格局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双重影响、疆域版图的奠定。难点: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评价康乾盛世。【教学过程】环节1:情境导入出示《盛世滋生图》图片,结合文献史料,清廷画师眼中的清朝前期呈现“盛世辉煌”的景象;而在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眼中不过是“落日余晖”,引发思考,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文物图片和文献史料,形成图史互证,从不同视角看待清朝前期的鼎盛与危机,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环节2:合作探究:与明朝相比,思考清朝如何“强化”边疆治理?阅读教材77-78页,归纳概括理解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设计意图:“疆域奠定”既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让学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读图学史,分析、归类、提炼清朝开拓及巩固边疆的举措、特点共性和意义,形成基于历史时空的格局意识。环节3:阅读教材及史料,总结康雍乾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思考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设计意图:基于典型材料的信息,理解奏折制度和军机处强化了君主专制,习得归纳、总结、提炼史实特征的基本方法。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材料的呈现,理解清朝以满族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君主专制集权体制,对社会、思想及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环节4:补充材料,横向对比,将当时的清朝放入世界潮流中重新加以考察。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及《17-1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讨论分析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是什么?康乾盛世后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打通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界限,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秉持自大保守的心态,与变化的世界形势相违,埋下了严重的历史隐患。环节5: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论从史出,总结本课核心内容,深化主旨。【结构板书】【作业设计】拓展探究: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阅读材料,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从中国发展历程来看,你如何评价康乾盛世?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你又如何评价康乾盛世?清王朝的“盛和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通过纵向、横向的时空对比,全面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资料附录】材料1:——《盛世滋生图》局部(乾隆年间,徐扬所作)材料2:(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英]马戛尔尼(1793年)材料3:材料4: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和整合,清朝统治的这300年才最终成为定局。清朝的疆域观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主权、边界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杨学琛《清朝的民族政策》材料5:——据《国朝宫史》整理雍正作息时间表材料6: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清高宗实录》卷材料7:——清朝紫禁城平面图材料8: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000余种,15万多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材料9:材料10:乾隆晚年最宠幸的军机大臣和珅是一个超级贪官,查抄其家产,值银2亿多两,相当于国库5年的收入。——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11:——天理教攻入北京皇宫材料12:材料13:材料14:乾隆皇帝面对英国的通商请求,给出的答复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材料15: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戴逸《论乾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x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 教学设计.docx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习任务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