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学业质量调研(二)综合测试试卷考生注意:1. 试卷第1~20题为物理部分,第21~41题为化学部分,第42题开始为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2、试卷满分 1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3、 按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物 理 部 分一、选择题 (共12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 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 原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2. 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液位计 B.密度计 C.吸尘器 D.温度计3. 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4. 某同学用水平力分别两次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次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1米/秒和5米/秒,物体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和F ,则5. 在图1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差值为I 。以下操作中,能使两电表示数差值仍为I 的是A.向左移动滑片 PB. 将 R 替换为 R (R >R )C.增大电源电压,并向左移动滑片D.减小电源电压,并向右移动滑片本卷共 6 页 第 1 页6. 如图2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z。在两个正方体上方分别叠放质量为m 、mB的两个物体,此时正方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P甲=p乙, 则m 一定小于mBB. 若pm=p乙, 则m 可能等于m C. 若pm>pz, 则m 一定大于mBD. 若pm>pz, 则m 可能等于mB二、填空题 (共24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7. 远方朋友通过手机将语音信息发送到你的手机上,这是利用了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听语音信息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依据声音的 不同。调节手机上的音量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后两空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8. 在游泳测试中,甲同学向后划水,人向前游,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在跳绳测试中,乙同学每次从地面跳起后都会落地,是由于受到 力作用;篮球测试中,丙同学运球上篮的过程中,篮球的惯性 (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9. 有一种特殊镜片b,如图3 所示,其厚度变化可通过抽出液体(或注入液体)来实现。为矫正近视,可调整为镜片 佩戴(选填“a”或“c”)。镜片c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将某物体放在镜片c前1厘米处,在镜片的另一侧透过镜片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镜片c的焦距 1厘米(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10.使用图4所示的滑轮分别匀速提起重为10牛的物体,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绳子自由端被提升2米时,物体提升 米;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拉力 F 大小为 牛。11.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开始向Q点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5所示。运动2秒时,甲车距P点 米。若甲比乙早4秒通过Q点,则PQ之间距离为 米。甲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甲车的动能 (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本卷共 6 页 第 2 页12.如图6所示电路中,导线D端与变阻器尚未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后,向右移动滑片P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小。(1) 导线D端应与接线柱 连接。(选填“A”或“B”)(2)按上述要求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电路元件均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电流表示数突然变小。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 、R 的接线柱上。请写出现有电路中在电源安全情况下进一步确定故障的操作、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及其对应的故障: 。13.小华同学从早上6时开始,每隔一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时间图像,如图7(a)所示。(空气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1)气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温度,假定小华家附近空气和池水质量相当,同一时段空气与池水吸收热量相近。由图7(a)可判断出 是“气温”图线(选填“甲”或“乙”),请简要写出分析过程: 。(2)小华分析图7(a)发现气温在14时左右达到最高,为探明原因,他查阅资料后得知:①外部环境每秒向物体传递的热量大于物体每秒向外散失的热量时,物体温度会升高,反之物体温度会降低;②同一地区,外部环境每秒向空气传递的热量Q与空气每秒向外散失的热量Q’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如图7(b)所示。请简要分析气温在14时左右达到最高的原因: 。本卷共 6 页 第 3 页三、作图题 (共4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14.如图8所示,重为2牛的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块的重力G。15.根据图9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四、综合题(共30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6. 体积为 米 的物块浸没在水中,求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17.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5秒内前进了10米。求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W和功率P。18.在如图10(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的阻值为15欧。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如图10(b)所示。(1) 求 R 两端电压 U 。(2)现将电阻R 与电阻R 以某种方式连接后,接入MN之间,闭合开关S,电路元件均正常工作,R 消耗的功率与R 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0.5。求. 的阻值。本卷共 6 页 第 4 页19.如图11所示,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与均匀实心柱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底面积为S,水的质量为2千克,柱体乙的质量为 0.5千克,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p 。(1)求水的体积(2) 若容器甲底面积S为0.01米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o。(3) 从容器中抽出质量为mo的水,在乙的上方截取质量大于mo的部分,再将截取的部分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不溢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情况如下表。抽出水后 将截取部分放入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0.8p 0.9p a. 求抽出水的质量 mo。b. 求柱体乙的密度ρz的范围。20.小杨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2伏的整数倍)、待测小灯泡(标有“2.2V”字样)、滑动变阻器两个(A 标有“20Ω 2A”、B标有“50Ω 2A”字样), 其它器材齐全且完好。他选取一个变阻器连接电路并规范操作,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2.8伏。他移动滑片继续实验,将三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发现其中一组数据能成功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且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与刚闭合开关时的电流相差0.06安。小杨表格中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1 2.82 2.2 0.183 1.8请根据表中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需写出主要推理和计算过程)(1)求电源电压 U。(2)判断小杨选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3) 求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本卷共 6 页 第 6 页2023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二)综合测试试卷(满分 135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两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化学 部 分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u-64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21~3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每题1分, 共14分。2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 氧气 B. 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2.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以减少SO 对空气的污染。SO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 -2 B. 0 C. +4 D. +623.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A. 硝酸铜: Cu(NO ) B. 碳酸钾: K CO C. 氯化铁: FeCl D. 氧化铝: Al O 24. “手撕钢”的厚度仅为0.015mm, 这体现了钢具有A.密度小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25.净水机中加入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A.吸附性 B.稳定性 C.还原性 D.难溶于水26.下列果汁或饮料中,呈碱性的是A. 苹果汁(pH≈3) B. 番茄汁 (pH≈4)C. 西瓜汁(pH≈6) D. 苏打水 (pH≈9)27.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无需进行的操作是A.降温结晶 B.絮凝沉降 C.杀菌消毒 D.细沙滤水28.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恢复原样。说明乒乓球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29.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物质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白磷 B. 干冰 C. 臭氧 D.金刚石130.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作燃料 B.氧气:保存食品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氦气:充填飞艇31.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验正极相连的管内生成的气体可选用带火星的小木条B.与负极相连的管内生成的气体为氢气C.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于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D.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2. 某反应为CO +3H 一高温化剂 CH OH+nX,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X是单质 B. 1gCO 与3gH 恰好能完全反应C. n一定为1 D.H元素的存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33.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过氧化氢,工业上常将其转化为过碳酸钠晶体( 该晶体具有Na CO 和H O 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晶体与下列物质接触不会失效的是A.二氧化锰 B.氯化钠 C. 盐酸 D.石灰水34.一定温度下,向 12g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溶解,过滤得蓝色晶体和4.2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则加入的无水硫酸铜质量是A. 6.6g B. 9g C. 15.6g D. 17.2g35~3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35.关于提纯物质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一定要进行过滤C.一定利用了各物质的不同性质 D.一定加入了另外的试剂36.有关右图的实验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捂锥形瓶可以检查装置气密性B.此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C.制取氧气时,应将分液漏斗的末端伸入到液面以下D.调节分液漏斗上的旋钮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37.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将等量的镁片、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B.①上升得高,说明产生氢气的量多C.AB段下降可能是反应结束不再产生热量导致的D.反应后镁片一定有剩余2六、简答题(共30分。第38题7分, 第39题8分, 第40题6分, 第41题9分)38. 《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 “酢”即醋酸((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粮食酿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① 写出上述反应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生成0.1mol醋酸,消耗(CO 的质量是 g。(4)提倡新方法酿醋酸的原因是 。39.兴趣小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相关的探究实验。(1)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为检验其生成物,可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的试剂是 、 (填名称)。(2)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进行实验。取A、B、C三个不同大小的烧杯,点燃等粗等长的蜡烛,将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方后,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烧杯 蜡烛燃烧的时间/s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A 16 17 14 15.7B 27 28 45 33.3C 68 71 69 69.3① 蜡烛能燃烧的条件是 。② 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是 。③ B组第三次实验数据偏大,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 。(3)向D烧杯中倒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340.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创新实验。 (提示:铜质燃烧匙可上下移动)(1)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A装置与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3)收集氢气时, A处的导管应与B 处 (填“m”或“n”)连接, 理由是 。(4)加热细铜丝,能说明有氧化铜生成的现象是 。(5)连接AB 进行 H 还原CuO 的实验。将锌粒浸没在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将热的表面有氧化铜的细铜丝伸入B处具支试管内。此操作先后顺序不能改变的原因是 。41.为验证有些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也发生了化学变化,进行如下实验。(1) 估算用量: NaOH 与CO 反应时, 可根据CO 的体积估算NaOH的用量。① 写出CO 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查阅资料: 常温下, CO 的密度约为2g/L。取1gNaOH 可以将250mL CO 反应完的依据是 。(阐述时只需列式,无需计算结果)(2)配制溶液: 将1g NaOH 固体溶解于 g 水中, 可配制成10%的NaOH溶液。(3)实验过程: 250mL 的集气瓶中充满 CO ,关闭 K 、K ,将上述配制的10%的 NaOH 溶液全部盛放于分液漏斗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① 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旋钮,注入全部 NaOH 溶液,关闭旋钮;静置后打开K ,观察A中的现象是 。请结合石灰水的溶解度,推测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20℃, Ca(OH) |的溶解度为0.173g/100g水)② 关闭K ,打开K ,C中液体进入B,但无明显现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C 中液体进入B后发生了化学变化。(4)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证明 ,验证了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也发生了化学变化。(5)反思总结:本实验还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a.能与指示剂反应 b.能与酸反应c.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盐反应4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二)跨学科案例分析七、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42~47 题。其中第45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择。2024年年初,在上海奉贤的海边发现一只大红鹳(图3)——一种火烈鸟,这是第三次在上海发现这类鸟的踪迹。大红鹳有迁徙行为,在非洲、南亚以及南欧等地区都有分布(图1)。非洲纳库鲁湖湖水盐碱度高,适宜嗜盐浮游生物生长,它们是大红鹳主要的食物来源。大红鹳主要在浅滩、沼泽等地方觅食,它们喜欢将巢穴建在湖心浅水区的低地上,每年有几十万只幼鸟在这里出生成长。-- 1 --42、 (2 分)上海观鸟团前往纳库鲁湖观看大红鹳,他们先乘飞机从上海飞抵(1)洋沿岸的蒙巴萨港,再乘火车向 (2) .(填方向)行进,欣赏沿途风光,最后到达纳库鲁湖。43. (2分)蒙巴萨的年平均气温(1)(选填“高”或“低”)于内罗毕,判断的理由是 (2) 。44. (2分)野生大红鹳的喙、翼边缘和腿都是鲜红色的,而人工饲养的个体有时颜色偏浅或消失。但若在饲料中加入富含红色色素的藻类,大红鹳的鲜红色又恢复正常。这说明藻类中的红色素被大红鹳的 (1) 系统吸收。大红鹳这种喙、翼边缘和腿都是鲜红色的性状 (2)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45. (1分)观鸟团在内罗毕参观了当地的动物园,他们将看到的动物分成了两大类,结果如下表,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第一类 蜘蛛 蜗牛 竹节虫 蝗虫第二类 火烈鸟 白犀牛 长颈鹿 蟒蛇A.能否飞行 B.是否胎生 C.体温是否恒定 D.有无脊柱46.(4分)观鸟团想要在纳库鲁湖拍摄大红鹳幼鸟大规模活动的场面,应该选择几月份去 请说明理由。47. (4分)有人说,大红鹳出现在上海是气候变暖的结果,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阐明你的观点和判断的依据。-- 2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二)化学参考答案五、选择题 (共20分)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答案 B C C D A D A题号 28 29 30 31 32 33 34答案 A D B C C B D题号 35 36 37答案 C AB BD六、简答题(共30分)38. (7分)(1) 化学(2)3; 3:4(3) ① CO (4)节约粮食(或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9. (8分)(1) 无水硫酸铜 ;澄清石灰水(2)①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2分)②烧杯中空气体积(空气多少、氧气体积、氧气多少等)③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 (气密性不好)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40. (6分)(2)不相同(3)m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4)红色的固体表面变黑色(5)先通一会儿氢气,赶走具支试管中的空气,以防爆炸41. (9分)的物质的量为 与 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因此需要NaOH的质量为 略小于1g ,因此1g NaOH可以将 反应完(2分)或者 1gNaOH的物质的量为 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因此能将 完成反应, 的物质的量为 略小于 因此IgNaOH可以将2 反应完(2) 9(3) ①B中液体进入A, 生成白色沉淀; NaOH、Na CO ②取B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不变红色,说明石灰水已与稀盐酸反应。(合理即可)(4)反应物的减少、有新物质生成(5) bcd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学业质量调研(二)参考答案题号 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 1. D。 2. A。 3. C。 4. A。 5. B。 6. D。二、填空题 (共24分) 7. 无线电波; 音色; 响度。 8. 相互的; 重; 不变。 9. a; 会聚; 大于。 10. 静止; 1; 5。 11. 6; 12; 不变。 12. (1) A; (2) 移动滑片 若电流表示数变化, 则 R 断路; 若电流表示数不变,则R 断路。 13. (1) 甲;Q=cm△t,△t=0/cm, cw>080°,吸收热量相同,若m水=m空x时,△t*<△t 空气。 (2)6时-14时,外部环境每秒向空气传递的热量Q大于空气每秒向外散失的热量Q',空气温度升高; 14时-22时, Q小于Q', 空气温度降低。故14时,空气温度最高。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1分 3分 3分 2分三、作图题 ( 共4分) 14.全部正确2分 15. 全部正确2分 2分2分四、综合题 (共30分) 16. (4分) 因为浸没,所以V =V物 Fn=P水Vmg =1.0×10 千克/米 ×2×10 米 ×9.8牛/千克=19.6牛4分17. (4分) W=Fs=20牛×10米=200焦 4分 P-W-200焦=40瓦18. (6分) (1) I =1.2安, U =I R =1.2安×15欧=18伏. 2分 (2) 若 R 与 R 并联, U =U =0.5 I =1.2安,I =05=2.4安I=I +I =1.2安+2.4安=3.6安>3安 不符合题意,所以R 与R 串联, I =I 4分 A-VU-U =05 R,R=V =0.5,R =R =30欧19. (10分) V*=**=1.0×10+充实/米 =2×10 米 Pa-E/s-s-mg=_2千克0.94/千克=1960帕 (3)a. 抽出水前后 △G水=△F =F -F '=P S-p水'S=p S-0.8p S=0.2p S m =△GC=0.2p S (1)2分(2)3分P =F/s=G/s=mg / ,m =0.2m水=0.4千克2分 (3)b. 放入截取部分前后 △K =hn -hn -kě-Pa 、098、098、098、09kg 米 Vmax=△hxs=0.1kgs, Vax=0.1Vk=2×10 0.4千克。20. (6分) (1) 根据I=U/R,当变阻器阻值减小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小灯两端电压增大。又根据U=U灯+U变,变阻器两端 电压随变阻器阻值减小而减小。 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合理均给分) U=Umgz+U=2.2.{.伏+2.2 伏=4.4伏,不合题意。 U=Um+3+U额=1.8.伏+2.2 伏=4伏,符合题意。 且实验序号3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数据。 2分 (2) 正常发光时, I额>0.18安, 闭合开关时,I=I额-0.06安,所以0.12 安说明: 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 扣 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