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31卷1. 科学家拍下了太阳表面最高清的图片,太阳表层有玫瑰色的舌状气体喷出,再沿着弧形路线落回(如图)。这种太阳活动被称为( )火山 B.日珥 C.环形山 D.太阳黑子2.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A. B.C. D.3.瓷上世界,共享未来。11月8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A.SiO2 B.SiO C.SiO3 D.Si4.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5.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B.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0mL 20mL 10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反应前注射器内空气体积至少为 mL。7.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石灰水 烧碱溶液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会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8.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的实验现象。已知:A是一种含氯元素的盐,B是一种酸,C是一种碱。请回答:(1)D的化学式为 ;(2)A、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为了探究Fe、Cu、Ag、R(R为未知金属)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 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的溶液里,只观察到①中铁丝表面出现气泡,②中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丝进行实验,观察到①中R丝表面出现气泡,②中R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为相应金属丝插入烧杯前,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1)图乙所示的②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从“ ”" ”或“ ”中选填)。(2)Fe、Cu、Ag、R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 。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测定发现:性能优良的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7(选填“>”或“=”或“<”)。(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请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分析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1.【答案】B【解析】题干和图中所示的太阳活动为日珥。故答案为:B【答案】C【解析】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图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3.【答案】A【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SiO2,故A正确;B. X是SiO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4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X是SiO3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6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X是Si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3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C【解析】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故A正确;一般情况下, 地表径流水量与植物蒸腾量不相等,故B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故C错误。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故D错误。故选A。6.【答案】(1)16.7%(2)装置二;10【解析】(1)通过表格可以得出氧气的体积为:20mL-10mL=10mL,装置内空气的总体积为:40mL+20mL=60mL,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 装置一和装置比较,装置二的气球在玻璃管后,更容易让空气流通,使得氧气能和铜充分反应;为了能测出氧气的体积,注射器的活塞不能减少到0,设反应前注射器内空气体积至少为v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可得:(40mL+v)×=v ,解得v=10mL7.【答案】(1)可以(2)肥皂水【解析】(1)该花汁遇到酸和碱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蚁酸呈酸性,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可知,应该寻找一种碱就可以缓解症状。根据表格可知,石灰水和烧碱溶液的碱性太强,会对人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应该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肥皂水。8.【答案】(1)BaSO4(2)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3)CuCl2+Ba(OH)2BaCl2+Cu(OH)2↓【解析】(1)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而稀硫酸和氯化铜不反应,则A为氯化铜,B为稀硫酸,C为氢氧化钡,那么D的化学式为BaSO4 。(2)A、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3)A与C反应,即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uCl2+Ba(OH)2BaCl2+Cu(OH)2↓ 。9.【答案】(1)(2)Fe>R>Cu>Ag【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在加入金属丝之前,①中的阳离子为H+,故为H+;②中的阳离子为Cu2+,因此为Cu2+。在①中加入铁丝和铜丝后,铜丝没变化,而铁丝表面有气泡生成,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此时溶液肯定有阳离子Fe2+。在①中加入R金属丝和铜丝后,R表面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剩余的稀硫酸,即存在H+,那么就是Fe2+。还足以说明R的活动性大于氢,而铜的活动性小于氢,因此活动性R>铜。在②中加入铁丝和银丝后,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此时溶液中肯定有阳离子Fe2+。②中加入R和Ag丝后,都无明显现象,说明②中肯定没有Cu2+。前后比较可知,②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2+,即。(2)由①中铁丝表面出现气泡,说明了铁位于氢的前边,铜位于氢的后边;由②中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由于甲中出现气泡,说明了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烧杯乙中的溶质是FeSO4,由于乙中无明显现象,说明R的活泼性小于铁,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Fe>R>Cu>Ag。10.【答案】(1)<(2)解:设需98%的浓硫酸体积为VV×1.84 克/厘米3×98%=80克×19.6%V=8.7厘米3=8.7毫升答:需98%的浓硫酸8.7毫升。(3)解:根据题意得:样品总质量=20克+2.6克=22.6克,样品中铜的质量=13.5克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59.7%在59%~65%范围内,所以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