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2各种各样的土壤 培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2各种各样的土壤 培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2各种各样的土壤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福建(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在安徽(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山东(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
A.水分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2.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
A. B.
C. D.
3.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4.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5.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6.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下表是四种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其中最适宜在中性土壤种植的是(  )
农作物 小麦 油菜 玉米 柑桔
pH 5.5~6.5 5.8~6.7 6.6~7.2 5.0~6.0
A.小麦 B.油菜 C.玉米 D.柑桔
7.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下列关于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一样
B.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C.配制土壤时应以植物的种类、生理等特征为依据
D.因为黏土类土壤保肥性能好,所以生活在黏土类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肥料少
9.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0.土壤动物不但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能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平方米)的调查数据:
动物种群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数较少,生态系统成分相对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小于化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较少,生态系统成分相对复杂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大于化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
12.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13.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填写字母)。
(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数字)
14.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 5~6 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图中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确定了空地土壤的 pH 约为 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的是    。
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 pH 范围 5.6~6.0 6.0~6.5 6.8~7.3 8.0~8.7
1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土壤,因为这种土壤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土壤中含有空气、水、_____、_____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土壤生物里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微生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题中所缺内容填写完整    、   ;
(2)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3)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可以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
(4)我们研究土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下列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17.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8.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确定大豆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块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实验田划出四块面积相同的区域,然后分别向四块区域均匀种植大豆幼苗,待果实成熟后(如图),统计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和每荚果中的种子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区域号 区域植株树 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 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
1234 20406080 40.131.925.010.6 3.02.93.12.8
(1)科学兴趣小组选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是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土壤。
(2)简要叙述实验结果: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相对于1、2、4号区域,3号区域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9.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如图)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的耕作方式。气候寒冷、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较普遍采用。
资料1: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一般降水少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沟里,降水多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上,如图所示。
资料2: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资料3: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
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请你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2各种各样的土壤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在福建(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在安徽(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山东(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温度有关。
故选:D。
2.解:A、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BC、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D、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5%,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故D模型最适合植物生长。
故选:D。
3.解: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选:C。
4.解:A、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A正确;
B、根据植物习性,配制不同土壤,植物才会长得更快,B正确;
C、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这些条件,C正确;
D、黏土类土壤的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而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因此黏土类土壤不适合玉米生长,D错误。
故选:D。
5.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由题意可知,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构成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6.解:小麦、油菜、柑桔等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玉米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故选:C。
7.解:A、海水稻是水生被子植物,体内既有导管又有筛管,错误。
B、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正确。
C、海水稻是单子叶植物,根系属于须根系,错误。
D、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利于水分的吸收,错误。
故选:B。
8.解:A、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同,A正确。
B、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有机物需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B正确。
C、配制土壤时必须了解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应以植物的种类、生理等特征为依据,以保证盆栽植物的正常生长,C正确。
D、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D错误。
故选:D。
9.解: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而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选:B。
10.解:A、总体上看: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A正确;
B、土壤动物丰富度主要看物种数,看图可知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物种多于化肥田,线虫类有机肥田小于化肥田,总体上说: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变大,B错误;
C、总体上看: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少于有机肥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成分相对简单,C错误;
D、看图可知:蜱螨类的种群密度,化肥田大于有机肥田,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解:(1)A易成团,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气性差;B不成团,松手容易散落,说明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A。
(2)根据土填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00%,V2是往红土中所加水体积、V1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则土壤中空气体积为V2﹣V1,红土的体积为a3,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100%。
故答案为:(1)A;
(2)×100%。
12.解:(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由非常小的(<2u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黏粒含量多,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所以保水性较好。
(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桃蛋”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
故答案为:
(1)好;
(2)砂粒。
13.(1)水稻种植在水里,适合生长环境是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故A土壤属于壤土类土壤,适宜种植水稻;故选:A;
(2)图中可知水从土壤进入根毛区细胞再进入根部导管,说明液体浓度①<②<③,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
故答案为:(1)A;(2)③。
14.解:(1)根据图片可知,A和C中的取样位置过于集中,很大范围没有取到,而B中六个取样位置平均分布,覆盖面更大,因此合理的是B。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因为7在6.8~7.3之间,所以这块空地适合种植的作物是茄子。
故答案为:(1)B。
(2)茄子。
15.解: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
故答案为:壤土类;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解:(1)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机盐、腐殖质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
(2)该实验设计的是以微生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
(3)B瓶内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瓶内的气体越来越少,气压越来越低,瓶内的小气球就会扩张变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瓶内的小气球扩张变大,该现象可以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
(4)大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是土壤板结;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塑料薄膜很难被分解,会造成土壤污染而长期不能恢复。我们研究土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实行稻草还田,这样能够改良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而肥沃。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无机盐;腐殖质
(2)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
(3)小气扩张变大
(4)C
17.解:(1)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2)土壤的渗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多,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多,所以如果观察到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就可以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
(3 )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
(3)否。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8.解:(1)土壤的结构不同,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显,黏土类土壤黏性很强,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为了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应选用的是壤土类土壤。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3)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而对于大豆来讲其产量就是该区域内所有大豆种子的总质量,虽然已经知道了各区域的种子数,但不知道每个区域内种子的质量,所以还无法得出那个区域的种植密度最合理。
故答案为:(1)壤土类。
(2)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3)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19.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原因是: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