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2.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B.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第2题 第3题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下列措施会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A.向植株吹风 B.减少植株叶片C.对植株遮光处理 D.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4.如图为豌豆的叶表皮气孔两种状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幕降临时,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状态B.气孔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停止C.气孔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变会减慢无机盐运输的速度5.大树移植一直是园林绿化所关注的重点,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 )A.带土——保护根毛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C.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D.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6.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7.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A 292 64 14B 144 63 24C 301 62 15D 593 121 13A.A B.B C.C D.D8.植物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的,下列能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H2O)进出叶片情况的是( )A. B.C. D.9.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10.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枝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11.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二.填空题(共6小题)12.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兴趣小组选用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每一次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后又用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等渗溶液处理使细胞恢复到初始状态。保卫细胞实验操作及结果如图:图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最有可能是 状态(填“甲”、“乙”、“丙”)的保卫细胞。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用序号表示)。13.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在耐盐植物试种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14.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1)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2)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15.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方向 移动。(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 (填字母编号)。A、调节反光镜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C、移动载玻片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5)口腔上皮细胞的亮度比较大,要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核,必须要对它进行染色。在实验中除碘液外常用 进行染色。16.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1)4h后,指针位置将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17.用以下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 。(2)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3)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 (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则应设置对照实验,增设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操作是在保证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与原实验区别,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 ,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8.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h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该枝条做茎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2)该实验探究可得到的结论是 。(3)依据本实验的结论,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19.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组别 5小时后装置重量(g)甲 150乙 100丙 200丁 130分析上述图和表,回答问题:(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 ℃。(3)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0.小科为了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取长势相近、叶片数量相同的四根新鲜海桐枝条,再用橡皮管将其下端与U形玻璃管左侧连通,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种环境中。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环境 温度/℃ 湿度 光照情况 U 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甲 30 70% 光照 h1乙 30 30% 光照 h2丙 16 30% 光照 h3丁 30 30% 无光照 h4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蒸腾作用强弱。(2)小科设置甲、乙实验,基于的猜想是 。(3)如果h2>h3,能否得出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21.雨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使部分土粒飞溅而造成侵蚀。若雨滴落在草本植物上,经叶片遮挡,在叶片上短暂停留后沿叶片滴落,该过程会改变落地雨滴的直径等因素而改变落地时的动能,从而改变对土壤的侵蚀程度。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草本植物的茎高和叶片面积大小对雨滴经叶片遮挡后直径的影响,取茎高和叶片面积不同的植株,按如图装置进行9组实验:①取茎高为10厘米,叶片面积为1.6厘米2的植株放入装置,雨滴下落经植株叶片遮挡后洒落在底盘上,按一定方法测得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②换用其它植株,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表。组别 1 2 3 4 5 6 7 8 9叶片平均面积(厘米2) 1.6 3.2 4.7茎高(厘米)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毫米) 2.38 2.48 2.55 2.55 2.67 2.72 2.65 2.76 2.82(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升降杆高度? 。(2)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经植株叶片遮挡后的雨滴平均直径受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并在上表9组中选择3组(用组别序号表示)作为证据。 。(3)结合实验结果和能量知识,解释“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的原因。 。22.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实验步骤: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请回答问题:(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1小题)1.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选:C。2.解: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正确;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错误;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正确。故选:B。3.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环境温度、空气的流动情况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植物处在光照强、高温、干燥和空气流动速度快的环境中,其蒸腾作用会加快,蒸腾失水会增多;当植物处在光照弱、低温、湿润和空气流动速度慢的环境中,其蒸腾作用会变慢,蒸腾失水会减少。植物的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所以“减少植株叶片”、“对植株遮光处理”和“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都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会蒸腾失水减少,不会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向植株吹风”,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腾失水增多,会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A正确。故选:A。4.解:A、夜幕降临时,光照强度减弱,保卫细胞失水回缩,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闭合状态。A正确。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处于①张开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都在进行。B错误。C、气孔处于②闭合状态时,通过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减少,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C正确。D、气孔①张开→②闭合状态的转变,植物的蒸腾作用就会减弱,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就会减慢。D正确。故选:B。5.解: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正确。B、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B错误。C、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去掉部分枝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树苗成活率,C正确。D、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D正确。故选:B。6.解: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要: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所以此装置的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故选:A。7.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选:B。8.解:植物的根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图中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能够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H2O)进出叶片情况,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9.解;A、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C不符合题意;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D符合题意。故选:D。10.解:A、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枝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置放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由叶脉发红说明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A正确;B、图中A、C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结果A液面下降明显,C液面基本无变化,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强度与叶片面积呈正相关。B正确;C、图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结果A液面比B液面低,可见蒸腾作用受阳光的影响,C正确;D、题干中的实验不能说明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D错误。故选:D。11.解: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及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都经过气孔进出,所以气泡中的气体不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A错误;B、该实验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正面多还是背面多,本身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照,不需要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B错误;C、气体是通过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进出的。C错误;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陆生植物的气孔大多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12.解: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会关闭,吸水时气孔会张开。所以图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最有可能是丁状态的保卫细胞。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②①③。故答案为:丁;②①③13.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因此“冰菜”细胞会吸水。“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小部分被作为原料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大;蒸腾。14.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甲装置。(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减少。故答案为:(1)甲。(2)减少。15.解:(1)图中①是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向移动。(3)小红先用4 X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X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因为原来是有光斑的,换高倍镜后一般会暗一些,不可能无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转动到合适的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一直线,所以小莉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选项正确。(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共同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是细胞壁、液泡。所以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5)口腔.上皮细胞的亮度比较大,要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核,必须要对它进行染色,在实验中除碘液外常用亚甲基蓝进行染色。故答案为:(1)输导;光合。(2)左上方。(3)B。(4)细胞壁(或叶绿体,液泡均可)。(5)亚甲基蓝。16.解:(1)、(2)刚从植株上采摘的新鲜绿色叶片,含有充足的水分,将它系在一轻质弹簧上,如图所示:叶片不断进行蒸腾作用,其中的水分很快蒸发,重量会变轻,因此,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上升了.(3)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窗口,气孔位于叶的表皮,据表中数据可见: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故答案为:(1)上升;(2)蒸腾作用;(3)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的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17.解:(1)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水分的蒸发,以免增大散失水分的速度;(2)表中A和B的变量是湿度(干燥、潮湿),可以探究湿度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B和C的变量是光照,可以探究光照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A和C有两个变量不是对照试验。因此,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A和B两组数据。(3)从表中B和C的数据33>8,表明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增大,因为光照增强,叶的气孔开放,植物蒸腾作用加强,散失的水分增加。(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则应设置对照实验,增设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操作是在保证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气孔,与原实验区别,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 在相同时间内的失水质量,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故答案为(1)减少水分的蒸发;(2)A和B;(3)增大;光照增强,叶的气孔开放,植物蒸腾作用加强,散失的水分增加;(4)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气孔;在相同时间内的失水质量。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8.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将枝条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中的导管,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2)通过观察图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快。(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故答案为:(1)导管。(2)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快。(3)剪去部分枝叶。19.解:(1)如果甲(湿度70%)、乙(湿度30%)是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湿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则丁组中的“?”处应填30,与乙组温度30℃保持一致。(3)乙组是对照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故答案为:(1)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30;(3)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20.解:(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会带走部分水分,因此本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来判断蒸腾作用强弱。(2)当植物周围环境温度一定并适宜,土壤中水分和光照强度一定时,同一株植物周围环境的湿度越大,蒸腾作用就越弱。小科设置甲、乙实验,基于的猜想是h2>h1。(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乙和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通过比较能U 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可以证明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内,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2)h2>h1。(3)乙和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通过比较能U 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高度可以证明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21.解:(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如果不改变升降杆高度,那么雨滴发生器距离植物的距离会缩短10厘米,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应将升降杆升高10厘米,这样就排除了雨滴发生器与植物的距离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在相同的叶片平均面积的情况下,不同的茎高,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与在相同茎高的情况下,不同的叶片平均面积,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两数据进行比较,那个差距大,说明就受哪种因素的影响更大。例如:1组与2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48﹣2.38=0.1(毫米),1组与4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55﹣2.38=0.17(毫米),通过数据比较,叶片平均面积与茎高相比,叶片的面积对雨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大。同理,2、3、5组;4、5、7组5、6、8组……也可以进行如此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叶片面积的影响要比茎高的影响更大。(3)由前面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的叶片面积越小,茎高越小,会使遮挡的雨滴落到地上的平均直径也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小的原因是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故答案为:(1)升高10厘米。(2)叶片面积;1、2、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3)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22.解:(1)(2)锥形瓶液面有油团,防止水分蒸发。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锥形瓶中水的多少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3)蒸腾散失的水分被硅胶片吸收,因此硅胶片增加的重量就是蒸腾散失的水量,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由此说明上表皮的气孔比下表皮的气孔少。(4)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需要测量装置中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2)锥形瓶中水的多少。(3)少于。(4)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培优卷 答案.doc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培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