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0)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0)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0)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一、结构梳理
二、要点整理
1.两次世界大战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1年9月-1945年9月
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等
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 原子弹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战后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影响 (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4)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当堂监测
1.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为了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以英国为中心组建了(  )
A.国际联盟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汉萨同盟
2.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
3.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评价凡尔赛体系时说:“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材料表明(  )
A.协约国完全消除了彼此矛盾
B.该体系埋下了未来爆发战争的隐患
C.战胜国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D.美国领导世界的期望没有能够实现
4.观察如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5.如图是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美国媒体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有三个卡通人物形象分别是希特勒、墨索里尼、广田弘毅,他们正在切瓜,而瓜皮上的纹理是一幅世界地图。如果给这幅漫画拟定一个题目,那么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英法对轴心国实行绥靖政策》
B.《苏联与德国、日本互不侵犯》
C.《德意日法西斯正在瓜分世界》
D.《美国与法西斯国家关系稳定》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年代尺,①③处应分别填(  )
A.德军突袭波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九一八事变 中途岛海战
C.德军突袭波兰 莫斯科保卫战
D.九一八事变 诺曼底登陆
7.二战时期美英盟军总司令说:“在大战期间,我们发展了一个(拥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极好的机构。他们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明才能,给美国士兵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装备以及效能最高的武器……”这主要说明二战(  )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B.是非正义帝国主义的战争
C.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8.“曼哈顿工程”一开始圈定的31名科学家名单中,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是联邦调查局却以“爱因斯坦有共产主义倾向”为由,圈掉了他的名字。……在1948年7月1日的一次晚宴中,爱因斯坦对波兰驻美国大使说:“我想你现在应该意识到,美国再也不是一个自由国家了。”爱因斯坦被排挤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参加了同盟国 B.苏联疯狂扩军备战
C.美国推进“冷战”政策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9.外交部长王毅就俄乌冲突发表讲话指出:“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予以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王毅外长所说的北约成立于(  )
A.1945年 B.1947年 C.1949年 D.1995年
10.“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欧洲联盟的成立 D.“北约”的成立
11.20世纪以来,召开国际会议成为协调国际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国想利用新的国际体系,联合绞杀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战胜国掠夺了德国,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绝不会甘心,他们一旦东山再起,必然会突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挑起另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不满意巴黎和会的分赃结果,因为在对战败国的殖民地瓜分中,英国、法国获利最多,美国没有获得什么好处。英国、法国之间在宰割德国和赔款分配上,矛盾也很尖锐。日本巩固了在中国及南太平洋的优势,美国对此尤为不满。帝国主义战胜国由于分赃不均的斗争必将愈演愈烈。
——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 现代卷》
材料二
1942年1月,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俄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一一九下教材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举行了美英苏三国领导人会晤。雅尔塔会议不仅研究了反法西斯大同盟协调合作彻底战胜法西斯的问题,还讨论了战后国际与地区秩序的安排问题。——左凤荣《影响深远的雅尔塔会议》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材料一中,“新的国际体系”指哪一国际格局?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并归纳两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以及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12.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到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指西欧)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的很明显,而且在经济领域——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式也表现的很明确,同时发端于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在当时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到20世纪初,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位于世界的中心,他们主导着全世界,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947年 马歇尔计划提出并开始实施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制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00年到1914年”西欧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材料三,请从“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三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一个多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后进的大国能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如何才能够突破历史惯性的束缚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