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6-1《老子》四章老子名句积累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大直若屈,祸兮福之所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兮祸之所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2. 领悟《老子》四章的思想内涵。3. 探究儒道之异同。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力量逐步衰微,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作者介绍: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李耳,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背景简介: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哲学、逻辑、宗教、天体科学、生命科学、文学语言、医学、生理、心理、医药、气象、环境,社会、伦理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乃至影响到世界。严谨的逻辑,精美的文字,玄妙的思想,倾倒了一批又一批学者。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太极阴阳课堂检测(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 五千言,又称 ,是道家思想的经典。(2)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认为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 ”,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 “ ”,以“无事取天下”。道家学派《道德经》《老子》道道福兮,祸之所伏无为而治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用“无”来命名天地的元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可以观察万物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可以观察万物的极限。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它们竟是如此玄妙。玄奥呵,玄奥!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现象的大门。课文赏析: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是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是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是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是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是由互相对立而出现。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福利会增加百倍。放弃讲仁和义,百姓会回复忠孝仁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这三点,仅仅写成文字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让百姓有所依从: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减少私心与欲望,放弃学问,才会没有忧虑。拓展延伸 研习讨论:一,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就本章的某一句段,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绝仁弃义见素抱朴绝巧弃利少私寡欲社会的祸害救世的良方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它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者能战胜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际实行。因此圣者说:能承受国家耻辱的人,才能做国家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祸难的人,才能做天下人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反话。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因此,有智慧的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去干涉它们。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心尽力,而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占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因此他的功绩不会失去。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国土要狭小,人民要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去使用。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使人民甘于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所,喜欢他们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各国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内容述评:第二章 在这一章中,老子阐述了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本章指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待相依存的。有这一方必有另一方,失去另一方,这一方也不存在。“有”是与“无”相依存的,没有“有”也就没有“无”,反之也是如此。困难是相对于容易而言的,高是相对于低而言的,前是相对于后而言的。至于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评价更是相对的。美是相对于丑而存在的。当人们知道什么是美与善的时候,同时也就知道什么是丑与恶了。一切相对待的事物和现象又都处于转化之中。“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如,在社会生活中,这种昨天富有,但因为经营无道而今天一无所有的事,或昨天一无所有因处事有道而今天已富有的现象比比皆是。美丑善恶之间的转化尤其如此。这不仅是指美的东西历经日月会变成丑的,更是指人们价值观念的僵化或主观做作,也会使美的反而成了丑的。比如,某种新款服装具有个性美、自然美,但人们群起效之,无论老幼、胖瘦,万人一式,那就丑得令人作呕了。助人是善举,如果机械仿效,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事物的对待存在是自然的本来状态,人们应该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如果主观任意偏执一方,只会适得其反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思想)启发之一:“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拓展延伸 研习讨论:一,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就本章的某一句段,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二、请谈谈你对“无为”“不言之教”“唯弗居,是以不去”等观念的认识与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