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疆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新疆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总复习
简明新疆地方史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以及新疆地区历史(考古文献)。
深刻理解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
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家国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课目录
第一单元——先秦至秦汉时期(1、2课)
第三单元——隋唐时期(6、7、8课)
第六单元——清朝时期(13、14、15课)
第七单元——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时期 (16课)
注:其他单元学生自学
第一单元
先秦至秦汉时期
一·政治
西域三十六国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设立河西四郡
西域长史府
设官屯田
西汉统一西域
设置西域都护府
班超经营西域
西域三十六国
公元前138年联合月氏
公元前119年联合乌孙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等地的联系,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凿空”
设立河西四郡
设官屯田
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
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管理整个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班超经营西域
(一)班超(东汉)经营西域30年:
73年出使
91年任西域都护
(二)驻地:盘橐tuó 城
(今喀什)
(二)遣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三)贡献:对治理西域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二·经济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开通:张骞通西域 空前繁荣:唐朝
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 再到欧洲。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与交融。
三·民族、文化、宗教(不考)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宗教多样性的初显
多民族格局的初成
解读·多民族格局的初成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yuè zhī)人、乌孙人、羌人、龟兹(qiū cí)人、焉耆(yān qí )人、于阗(yú tián)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jū shī)人,以及匈奴人、汉人等。
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格局。
解读·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哈密墓地出土的彩陶
凤鸟纹刺绣
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
解读·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新疆民丰县尼亚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第三单元
隋唐时期
一·政治
西域三十六国
隋朝
设伊吾郡
统一西域
治理西域
设鄯善郡/且末郡
唐朝
隋朝统一西域
(一)隋炀帝即位后,派裴矩(jǔ)到河西走廊了解西域情况
(二)608年,隋炀帝联络铁勒诸部,打败吐谷浑,设立四郡,其中鄯善郡、且末郡在今新疆境内。
610年,隋朝设立伊吾郡,重启了中原通往新疆的门户。
唐朝统一西域
1、627年,唐太宗开始了统一西域的进程。
2、630年,灭东突厥汗国,设西伊州(后改伊州)
3.640年,设西州、庭州,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
4.647年,打败西突厥汗国
5.657年,唐朝完全统一西域。
天可汗
唐朝治理西域
(2)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今吉木萨尔
(1)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今库车、拜城一带
(3)实行州、县两级行政管理制度。
二·经济
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
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
开通:张骞通西域 空前繁荣:唐朝
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
盛况:“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作用:有利的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三·民族、文化、宗教
盛唐气象中的新疆地区文化
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
新疆地区民族构成的新变化
解读·民族构成的新变化
(一)回纥兴起
公元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正式接受唐朝册封,是为怀仁可汗,建立回纥汗国。
公元755年,唐朝由盛转衰的一场战争——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一度攻陷长安,唐朝军队在回纥军的支持下,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公元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
解读·民族构成的新变化
(二)回鹘西迁
①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甘肃裕固族
②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③一支迁往帕米尔高原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融合当地居民,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
解读·唐气象中的新疆地区文化
(1)隋唐时期,作为宫廷乐舞的“燕乐”得到空前发展。唐朝建立后,将“九部乐”发展为“十部乐”,其中,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都是西域乐。
(2)唐玄宗时代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出自西凉乐,而西凉乐则来源于龟兹乐。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也经新疆地区传入。
解读·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
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
西行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天竺(那烂陀寺)
贡献:其弟子根据玄奘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六单元
清朝时期
一·政治
西域三十六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新疆建省
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左宗棠收复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伊犁条约>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1.清朝统一新疆
1.清朝统一新疆
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族民众,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时期,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唆使下叛乱,康熙皇帝三次亲自率军亲征,于1697年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残暴搜刮各族人民,形成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于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伊犁将军: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设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清政府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伊犁将军府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1875年5月,清朝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2月,清政府经过与沙俄艰难谈判,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3.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系统性治理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刘锦棠为首任巡抚,省城定在迪化。
4.新疆建省
二·民族、文化、宗教
各民族中华凝聚力显著增强
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延续
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加深
解读·各民族中华凝聚力显著增强
(一)锡伯族西迁
(二)土尔扈特部东归
(三)十三个主要民族的分布
解读·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加深
(一)乐曲《十二木卡姆》 舞蹈《赛乃姆》
(二)《新疆图志》第一部全省通志
第七单元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一·辛亥革命在新疆
1912年1月初,以杨缵(zuan)绪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5月,北洋政府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主持与伊犁革命党人的和谈。7月,新、伊双方签订议和条款,撤销新伊大都督府,承认杨增新主持新疆军政。
1937年4月,以迎接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
1937年,陈云出任中共中央第一任驻新疆代表,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10月,八路军总部在迪化成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滕代远为负责人。
1937年起,应盛世才邀请,中共中央先后调派毛泽民、林基路、陈潭秋等160多名共产党干部和家属到新疆工作。1942年,盛世才公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逮捕在新疆的共产党员,并在第二年秘密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毛泽民
林基路
新疆得以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5日-26日,陶峙岳、包尔汉分别发布起义通电,新疆得以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1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3.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4.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
思考: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同学们,又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些什么?
认识
同学们,整个中国在等待
这个时代在等待
等待着你们
拿起手中的笔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奋进吧,少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